今天閱讀周筠老師在知乎上的專欄文章《改變童社,未必總能如愿發(fā)生》,有一些感觸戈抄,記錄如下:
周筠老師先列舉了李娜和齊達內的故事离唬,這兩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達到很高層次,但最后因為沖動沒能登上頂峰划鸽,為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留下遺憾输莺。
她又列舉了三個登上世界巔峰的人物關于自律的觀點,包括納達爾裸诽、阿加西和馬友友嫂用。
然后引用羅曼羅蘭的一段話如下:
這段話讀來讓人觸目驚心,我忍不住反思自己是否在30歲時已經死去丈冬;如何判斷是否死去呢尸折?主要看余生
是否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是否重復有生之年所作所為殷蛇、所思所想实夹、所愛所恨
。用這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粒梦,我似乎還沒死亮航,因為28歲以后我一直在追求心智成長,雖然走過不少彎路匀们,犯過不少愚蠢的錯誤缴淋,但總的來說,今日之我勝于昨日之我泄朴;而且我堅信重抖,未來我也會變得更美好,因為我通過不斷閱讀好書祖灰、寫作钟沛、實踐來突破自身局限,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局扶。
我又復習《萬萬沒想到》中“成功學的解藥”一章恨统,里面提到
所有人都想挑戰(zhàn)自我,但在實際生活中三妈,人們主要的精力都被放在一些駕輕就熟的事情畜埋。就算有充分的條件離開舒適區(qū),人們也會不由自主地待在那里畴蒲。年齡越大的人群中悠鞍,人和人的思想差別就越大。
真正的職業(yè)高手模燥,絕對不允許自己自動化咖祭,那么掩宜,他們如何做到不自動化?因為他們沒有舒適區(qū)心肪,一旦他們發(fā)現自己對這一技術的掌握已經可以了锭亏,他們就會立即進入下一個更難的項目纠吴。他們絕對不會在一個已經被自己證明是簡單的項目上繼續(xù)訓練硬鞍,這也有效避免自動化產生。
世界上有一幫人戴已,他們一天不進步就難受
比如巴菲特80多歲仍然不斷學習新東西固该,買了中石油和比亞迪兩家企業(yè)的股票,這兩家中國公司原本是他不了解的糖儡;
扎克伯克從2009年開始每年給自己設定一個新目標加強自律:
2009年伐坏,每個工作日帶領帶;
2010年握联,學習中文桦沉;
2011年,只吃自己殺死的動物金闽;
2012年纯露,重新開始寫代碼;
2013年代芜,每天認識一個新朋友埠褪;
2014年,每天寫個表示感謝的便條挤庇;
喬布斯進行肝移植手術后钞速,每天堅持外出散步,每天都會給自己制定一個更遠的目標嫡秕。有一天渴语,一個記者陪他散步,途中他停下來昆咽,似乎情況不妙遵班;但他停了一會兒后,繼續(xù)走向公園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