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菲的世界》中,哲學家打了個很美妙的比方來回答蘇菲關于上帝到底存不存在的發(fā)問贴硫。他說椿每,當我們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書中可能沒有直接提供作者的信息夜畴,但是我們能在字里行間間接發(fā)現(xiàn)作者的性格拖刃、態(tài)度和旨意;我們生活在世界上就像在閱讀一本上帝寫的書一樣贪绘,這本書直接沒有告訴我們上帝是怎樣的兑牡,但是我們可以輕易地在大自然傳達的訊息里判斷上帝的喜怒和喜好。
顯然税灌,哲學家打這個比方的前提是「上帝存在」均函。那么,姑且沿著這個思路走下去好了菱涤。
假設我是一本小說的作者苞也,那么我就是我筆下的人物的「上帝」了,我可以決定他們的命運粘秆。我要為我的小說設定主角如迟、配角和群眾小廝。
主角總被我這個上帝偏愛著攻走,即使他們歷經(jīng)磨難殷勘,也仍舊因具有某種我所鐘愛的質(zhì)量而在人群中顯得高貴。曹雪芹不也在《紅樓夢》中以金陵十二釵正冊昔搂、副冊和又副冊劃分他筆下的女子的等級安排她們的命運嗎玲销?
主角和配角可能是競爭對手,不管配角多么優(yōu)秀多么努力摘符,他都沒有主角的天賦和運氣贤斜,他永遠都無法超越主角策吠,甚至還可能因為求勝心過切而走進極端,輸?shù)魵赓|(zhì)輸?shù)麸L度瘩绒,最后連心智也一并輸光猴抹。
那么,上帝在設計人和人的命運的時候草讶,一定也是有所偏愛的洽糟?所以有些人生來就高人一等,有權影響甚至控制另外一些人的人生堕战?
這么說上帝是不公平的制造者坤溃。
當然了,人們并不甘愿接受這一點嘱丢。不甘愿的正是沒有被上帝寵幸的人薪介。
可是,真誠的作家總將寫作歸因于某種莫名的驅(qū)動和無法控制的沖動越驻。
村上春樹多次強調(diào)不是他寫作品汁政,而是作品讓他寫。作品本身已經(jīng)在那里了缀旁,他只是受制于某種神秘的力量记劈,必須把它訴諸于文字。村上在談到寫《奇鳥行狀錄》時說并巍,「那個故事在等待我寫它目木,我所做的不外乎把它順利釋放出來……由于寫得太入迷了,以致最后階段神志變得相當模糊……離開桌子后身體東搖西晃懊渡,好半天開不了口……」
瑪格麗特?杜拉斯在《寫作》中說刽射,「寫作是未知數(shù)。寫作以前你完全不知道將寫什么剃执。而且十分清醒誓禁。」「如果你在動筆以前肾档,在寫作以前摹恰,就大概知道會寫什么,你永遠也不會寫怒见。不值得寫戒祠。」「寫作就是試圖知道如果先寫會寫什么——其實只有在事后才知道——這是人們可能對自己提出的最危險的問題速种,也是最通常的問題〉颓В」
也許人類的故事本來就這兒配阵,上帝是由于故事被記錄的需要而存在的馏颂;也許上帝賦予了人類善與惡的兩面及是與非的概念,但它不知道將在這本記載人類故事的書里寫些什么棋傍,只有這個故事結束了它才能知道:因為故事的發(fā)展由故事中的人和事自行決定救拉,上帝已無力控制它的方向和結局。上帝就像所有真誠的寫作者一樣瘫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