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老的語言變得蒼白,
死氣沉沉参袱。
你會難過么电谣?
大家好,這里是茶先生和他的花園抹蚀。嗯...好久不見了剿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方言吧。
我呢环壤,是一個地道的客家人晒来,在惠陽那邊長大。南方的風溫暖而潮濕郑现,冬天無雪湃崩,小時候沒見過雪還是蠻遺憾的。
不過沒關系啦接箫,能到海里玩玩也很不錯攒读。最喜歡到的地方是客家老城,四處轉悠辛友,跟著外婆去市場買菜薄扁,幫忙拎東西......這些啊都是我珍貴美好的回憶。
客家以梅州、惠陽兩地為大本營泌辫。俗話說随夸,十里不同音。雖然我們都是說客家話震放,但發(fā)音不盡相同宾毒。印象中,我是六歲左右才入學的殿遂。在此之前呢诈铛,接觸的是客家話和粵語,到了幼稚園方才開始講普通話墨礁。
客家方言是日常幢竹,是家里話。直到現(xiàn)在還是覺得恩静,在家里講普通話是件很奇怪的事情焕毫。對家人,發(fā)小和鄰居老人們驶乾,只有客家話才是最合適的邑飒、溫暖的語言。
可以說级乐,客家方言是我童年回憶里的濃重一筆疙咸。小孩子嘛,期待過節(jié)风科。逢年過節(jié)拜神祭祖的時候撒轮,老人家們都會唱起客家山歌,祈福保平安贼穆。小時候我愛稱此為“拜神歌”题山,到今天也沒有改口。哈哈扮惦,感覺還是蠻有意思的臀蛛。
方言是一種古老的藝術載體亲桦,千百年來的文化糅合在里邊崖蜜。我們從哪里來,經(jīng)歷了什么客峭,我們該如何生活......這是一個地方的集體記憶豫领,是一種特有的文化。
令我感到惋惜的是舔琅,越來越多的小孩子都不說方言了等恐,在家里講的也是普通話。
方言式微,這是事實课蔬。
為什么會這樣子呢囱稽?好,
我們來分析一下二跋。
方言是怎么產(chǎn)生的战惊?
所謂方言啊,是古人往來間大家習慣所使用的扎即,約定成俗的語言吞获。古代的農(nóng)耕社會,人們很少有離鄉(xiāng)的機會谚鄙。通常只有趕集各拷、告狀、進京趕考的時候才會離開家鄉(xiāng)闷营。
那時候人口流動性極弱烤黍,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里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
馮學榮說傻盟,“方言存在的歷史基礎蚊荣,是因為人口不流動。而一旦人口發(fā)生了實質性的流動莫杈,方言存在的基礎就必然崩潰互例。”
方言式微的三個角度:
01
現(xiàn)在經(jīng)濟發(fā)展得越來越好了筝闹,交通也方便媳叨。城市的薪酬、就業(yè)機會和生活質量會吸引大批人涌入北上廣深关顷。白天在深圳工作的上班族糊秆,晚上可能會回到惠州等地休息,明早再坐地鐵回去上班......
由此可見议双,人口大規(guī)模流動的主要成因是經(jīng)濟發(fā)展痘番。
而交通的便利為人口大規(guī)模流動提供了條件,一旦人口發(fā)生了實質性的流動平痰,方言存在的基礎就會崩潰......
人口大規(guī)模流動是必然趨勢汞舱,方言式微在所難免。
02
新的思維界限很難再用方言準確表達宗雇。
我們身處的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昂芜,新概念、新事物層出不窮赔蒲,已經(jīng)很難用方言“準確”地表達了泌神。
你看現(xiàn)在很多老人家都不能理解年輕人的“火星語”良漱,年輕人說“六六六...”,他們不懂欢际。
“六”母市,對他們來說只是個單純的數(shù)字,而年輕人用來表達的是“很厲害”的意思损趋。
03
互聯(lián)網(wǎng)的興起窒篱,將人們的信息邊際成本降到極低,幾乎為零舶沿。
網(wǎng)上打游戲的時候墙杯,五湖四海的人組團聚在一起,用方言可交流不了啊括荡。
這時候高镐,我們會選擇一種交易成本最低的“交流工具”-----普通話!
普通話是我們交流工具間的一個最大公約數(shù)畸冲,人有趨利性嘛嫉髓,使用普通話的交易成本最低,我們自然就會選擇說普通話了邑闲。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孩子選擇講普通話算行,其實啊,也說明我們的社會發(fā)展得越來越好了苫耸。
好了州邢,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方言的形成和式微。
那么褪子,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量淌?
保護方言!嫌褪?怎么保護呀枢,為什么要保護?
方言式微笼痛,它的功能漸漸從小圈子里的交流工具被普通話這種使用成本更低的交流工具取代裙秋。
其價值我認為現(xiàn)在更偏向于藝術性。
方言作為一種文化載體缨伊,其藝術價值無可厚非摘刑。方言內(nèi)涵豐富,大俗大雅倘核!一個地方的民俗文化泣侮、風土人情和記憶即彪,都在其中了紧唱。我們當然要保護方言了活尊。
如今方言作為交流工具的價值越來越低,我們想要保護方言啊漏益,還是多從藝術層面上努力吧蛹锰! ? ????
圖/網(wǎng)絡 ?
文/驚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