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職業(yè)生涯中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正在干的工作(real job)不理想,可理想的工作(dream job)仍似遙不可及绰疤,我們的人生里似乎總缺一條船,將我們從現(xiàn)實的此岸擺渡至理想的彼岸舞终。
任何難題的解決,都不可能只有一種路徑余爆。但夸盟,那個白手起家、草根逆襲上陕、成功締造了一個龐然時尚帝國的Paul Smith,用他自己的人生實踐演繹了一種可能性释簿。
一個平民之子,夢想創(chuàng)立自己的個人獨立設計師品牌煮纵、締造一個叫做Paul Smith(下簡稱PS)的時尚帝國,卻又沒資金醉途,甚至還沒讀過任何時尚設計學位砖茸。
但他用自己的辦法,自諾丁漢一個3平方米的小店起步凉夯,終將PS做成了全球知名品牌采幌。目前震桶, PS已在全球開設300余家實體店,一年的營業(yè)額超2億英鎊蹲姐。
一、 從輟學到開服裝店忙厌,為夢想在妥協(xié)中堅持
1946年江咳,Paul Smith生于英國諾丁漢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個小服裝商歼指。
Paul自小課業(yè)成績一般,15歲便輟學去了一家服裝工廠打工踩身,工作是倉庫管理員。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將衣服打包宰掉、送郵局、填郵寄單轨奄。
一個有追求的年輕人,自然很難甘于挪拟、安于如此枯燥的工作。彼時玉组,他的夢想是做一名職業(yè)自行車賽車手丁侄。
然而,17歲的一場嚴重意外鸿摇,徹底終結了這個可能性。他在醫(yī)院里住了整整半年潮孽。上帝關上一扇門,也悄悄留下一道窗往史。
也正是在這半年里,Paul認識了一批學時尚藝術的大學生椎例,自此開始對時尚產生興趣。那時凰棉,他18歲陌粹。
沒有任何理想達成福压,可以一步登天。
18歲的Paul首先給自己“先設了一個小目標”:開家服裝店荆姆。
為此,他打工六年積攢“啟動資本”胆筒。24歲那年,他終于用自己打工攢下的600鎊抒和,在諾丁漢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摧莽,開了一家名叫“Paul Smith”的服裝店顿痪,僅僅3平方米。
那是1970年蚁袭,他還未成為一個設計師(designer),甚至還不是一個裁縫(tailor)卖哎,這家名叫PS的小店還主要靠售賣一些男士成衣營生。
在諾丁漢的一個小角落里運營一家小成衣雜貨店厦章,這樣一盤生意格局照藻、這樣一份工作,離Paul心中的遠大理想幸缕,顯然還相去甚遠。
彼時熟妓,Paul所面臨的最現(xiàn)實的問題是吃飯、維持住小店的運營起愈。
即使小到只有3平米译仗,可每一次開門、關門阐污,就是一天的房租。開門咱圆、關門間,都是成本序苏。
運營一家小店是極其瑣碎的,它一方面能讓你掙來面包弯菊,另一面卻又以極其瑣屑的方式消耗你的時間、情緒踱阿。最可怕的,是侵占了人的太多精力和注意力软舌。
如果志向不夠遠大,目光醇滥、眼界黎比、執(zhí)行力受困于此,就容易局限于眼前的日常鸳玩,“茍且”下去阅虫,終一事無成。
可劇情如若照此發(fā)展不跟,那就沒有后來的Paul Smith了颓帝。做自己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擺渡人,Paul是怎么思考窝革、怎么做的呢购城?
人要學會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做平衡,體現(xiàn)在時間分配上虐译,就是四二定律瘪板。
比如,周一到周四可以去做能幫自己付房租(pay rent)的工作漆诽,而后把周五、周六兩天留給自己魏身,做心中真正想做的、理想的工作(dream job)税朴。
當然正林,周日,是留給上帝的鼻忠。
他又以編輯辦一本雜志做喻:
大部分內容可能都不得不遵從市場選擇帖蔓、遵從老板意志塑娇,但可以在每期中比如留兩個頁面給自己劫侧,只發(fā)自己最喜歡,最想登的內容写妥。
Paul將這套哲學稱之為“折衷主義”(Ecleticism)珍特,我稱之為“妥協(xié)中的堅持”次坡。
在這套折衷主義管理哲學下,Paul堅持按“現(xiàn)實-理想的四二定律”原則來分配時間與精力宋距。
每周四天時間谚赎,他為小店的日常運營而奔波壶唤,應付店里的客人棕所,試圖多賣幾件衣服琳省。剩下兩天時間针贬,他雷打不動地學習服裝設計與裁剪。
此前蔫巩,他從未上過正式服裝設計課程圆仔,是他畢業(yè)于皇家藝術學院時尚設計專業(yè)的女友荧缘、也是Paul后來的妻子截粗,起到了他啟蒙導師的作用。她做他的老師绸罗,教他繪圖珊蟀、裁剪育灸。
后來磅崭,他又自己報了一個夜校班學習。如此柔逼,經(jīng)過六年持續(xù)積累愉适,終于癣漆,Paul在他30歲那年如愿以償扑媚,在巴黎開了PAUL SMITH品牌的第一次服裝秀疆股。
他記得大秀之后旬痹,他在巴黎一家小旅館里租了個房間两残,興奮地等待客戶光臨人弓,可兩天過去着逐,卻連個人影也沒有,而就在他幾近絕望之際县钥,終于有第一個客戶上門洽談了慈迈。
他也終于迎來了作為一個獨立設計師的事業(yè)起點痒留。
二伸头、“白天為牛奶面包各自為戰(zhàn)熊锭,晚上聚在一起談理想”
如何像Paul一樣碗殷,學會做自己從現(xiàn)實到理想的擺渡人?
透過這個四二定律代乃,透過Paul的職業(yè)生涯管理與踐行搁吓,我自己有這樣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要盡快明確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堕仔,我們的dream job摩骨,內心的calling到底在哪里?如果“現(xiàn)實工作”恼五,或者說“第一工作”并非自己的“理想工作”(“第二工作”)灾馒,那么遣总,應盡快尋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是什么,那是我們真正的事業(yè)所在夯辖。
目標明確后董饰,如果目前尚不具備操行夢想工作的實力蒿褂,先學會妥協(xié)。不如先從自己能做的工作做起卒暂,而且啄栓,還要做好——至少得能養(yǎng)活自己、pay rent(付房租)昙楚。但更重要的,始終要“念念不忘初心”堪旧。
正巧看到譚盾有篇舊文,他就講自己在紐約闖出名堂前奖亚,曾在地鐵里拉小提琴謀生淳梦;而今的某世界著名前衛(wèi)藝術家昔字,彼時曾在紐約洗過車爆袍。
但很重要的一點,這些人作郭,“白天為牛奶面包各自為戰(zhàn)”陨囊,一到晚上,則“聚在一起談理想”夹攒。
所以蜘醋,面包是生存前提,但理想是心中的燈塔與旗幟咏尝。胸無大志堂湖,人生格局終將永遠局促于為面包状土、或一塊更大的面包而奔忙。
回到Paul伺糠,他也正是不忘初心训桶,始終保持著抽離肉身于日常慣性與惰性的意識、能力,在六年時間里堅守四二時間分配原則蜡坊,才蓄積出做上理想工作的資本据忘。這資本包括財力,更包括知識與技能的準備坝辫。
而現(xiàn)實中窟绷,有太多人不愿走出舒適區(qū)锯玛,將自己的生命時間只停留與壓縮在“每周四天”。
所以,恰如Paul之所言攘残,人重要的是拙友,“Do things which are right, not ?easy”。做對的事歼郭,而不是容易的事遗契。
一個人若足夠堅定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凡“旅程”皆為滋養(yǎng)病曾。人若能始終不忘初心并足夠用心牍蜂,所有觸覺都會為之張開,會自帶雷達知态,猶如多了第三只眼捷兰。
Paul說,因為熱愛設計负敏,他在路上贡茅、在網(wǎng)上、在書中其做、在任何地方顶考,都覺得自己置身于一條“發(fā)現(xiàn)之旅”——一間房的家裝,一棟建筑的線條妖泄,甚至一個曲子的旋律驹沿,都可以成為他設計服飾的靈感。
Paul給我的另一點啟發(fā)是蹈胡,那個養(yǎng)活自己的現(xiàn)實工作/第一工作渊季,最好應能與理想工作/第二工作有強關聯(lián),我們在做好第一工作的同時罚渐,就能為第二工作積累有價值的知識却汉、技能。
比如Paul就說荷并,在經(jīng)營那間小服裝雜貨店的過程中合砂,他學會了觀察,學會了發(fā)現(xiàn)精準的客戶需求源织,學會摸索商業(yè)的規(guī)律翩伪,學會如何傾聽、如何交流谈息,know where to stop (知道何時不說話)缘屹, know where ?to talk(知道何時說話)。
這些積累侠仇,是他做好日后工作的必要起點囊颅。
他始終都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一直維持警醒的學習狀態(tài)。因為有一種“始終在靠近夢想”的狀態(tài)與希望踢代,Paul在從事第一工作時,也能自得其樂嗅骄,不會覺得那么痛苦胳挎、難捱。
Paul之所以能取得他今日之成就溺森,離不開他這種折衷的慕爬、腳踏實地的理想主義(“Keep your feet on the ground”),離不開這種現(xiàn)實中的妥協(xié)與堅持屏积。
三医窿、 對理想的純粹堅持,是前進最大的動能
最后炊林,我想特別強調說一點姥卢,還想說一個我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故事。
其實渣聚,在人靠近理想的過程中独榴,很多時候,比“行動”層面上的堅持更難的奕枝,是“目標”層面上的堅持棺榔。
在面對更容易的生活、因各色誘惑而膨脹的欲望時隘道,人是很難始終不忘初心的症歇。
欲望太多與沒有欲望幾乎一樣糟糕。
所以Paul說:
Do not forget where you star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you know what not to do rather than what to do. ”
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的谭梗,是知道不做什么忘晤。保持簡單、保持純粹默辨,往往是一種最強的動能德频。
這里,說一個我原來同事的例子缩幸。
這個姑娘勤力而上進壹置,是我特別喜歡的那種態(tài)度正、肯用功的姑娘表谊。最初剛到我們公司實習時钞护,她就一邊在維珍公司打工掙生活費,一邊在我這兒積累文創(chuàng)工作方面的經(jīng)驗爆办。
但是难咕,她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策展人。于是,在公司答應給她辦理工作簽證的情況下余佃,她仍然選擇回中國暮刃,盡管,她內心也十分十分想留在英國爆土。
一張英國的工簽有多難椭懊,吸引力有多大,可能絕大部分在英國讀過書的學子都有體會步势。太多人為了“能留在英國”氧猬,而忘了自己“為什么要留在英國”。
但是這個姑娘在反復思考之后坏瘩,放棄了一個“看上去很美”的機會盅抚。因為,她認為她該做的積累倔矾,應該和她未來的夢想有強關聯(lián)妄均。而這并非不可實現(xiàn)。
回國后破讨,她先在一家藝術網(wǎng)站做丛晦,而后終于如愿去了一家藝術畫廊。
從做藝術網(wǎng)站工作至今提陶,她每天堅持看一個世界藝術史人物烫沙,并堅持將之翻譯成中文,便于自己更深刻地理解隙笆、學習锌蓄。她快翻完一本書了,一本沒打算出版撑柔、只為自己翻譯的藝術史瘸爽。
我不知她何時能成為獨立策展人,也不得不承認铅忿,在現(xiàn)實中剪决,有時很可能,我們苦苦奮斗努力檀训,最終也仍會因為各種原因柑潦,做不上理想工作,或者即使做著理想工作峻凫,成績卻差強人意渗鬼。
但也有一句話說得好:天賦決定人的上限,但努力至少能決定人的下限荧琼。
理想與現(xiàn)實從來都有沖突譬胎。不經(jīng)掙扎的成功就不叫成功差牛。不曲折就不能稱之為故事。
這世上從沒有不需要妥協(xié)的人生堰乔。但偏化,局限才是感知自由的路徑;現(xiàn)實才是感受理想浩考、通往理想的必經(jīng)之路夹孔。
人和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并不在于生來擁有多少自由析孽,而在于突破各種局限為自己創(chuàng)造自由的能力有多強,是你有多少“和現(xiàn)實做交易”(trade with reality)只怎、卻不以犧牲夢想為代價的能力袜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