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孩子的媽媽咏瑟,以前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掏心掏肺和孩子說,反而聽不進我的話痪署,而包爸呢码泞,和孩子簡單溝通幾句卻很有說服力。后來才知道那是“超限效應(yīng)”惹的禍狼犯。
很多媽媽也許之前都沒聽說過這個詞余寥,包括我自己。也是前不久悯森,在一個親子講座上聽到宋舷,覺得特有意思,和我們育兒息息相關(guān)瓢姻,所以今天拿來和妞們分享祝蝠。
什么是超限效應(yīng)?
分享個故事吧:是關(guān)于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據(jù)說他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绎狭。一開始细溅,牧師的演說特別打動他,他感動的想立馬捐款儡嘶。過了大概10分鐘喇聊,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蹦狂,決定只捐一些零錢誓篱。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在滔滔不絕凯楔,馬克吐溫決定1分錢也不捐了窜骄。一直到冗長的演講結(jié)束,馬克·吐溫不但沒捐款還氣沖沖地走了啼辣。這種刺激過多啊研、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xiàn)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yīng)”鸥拧,說白了党远,就是啰嗦。
日常生活中富弦,我們可能都會當這樣的“超限”父母沟娱。當孩子把玩具堆的滿屋又不整理的時候,很多媽媽會生氣腕柜。
媽媽:我和你說了幾次了济似,怎么還這樣?耳朵長哪里了盏缤?
孩子:哦砰蠢,我知道了。
媽媽:你總是這樣丟的亂七八糟唉铜,為什么就是學不會台舱?
孩子:我已經(jīng)在整理了
此刻,媽媽依舊不依不撓潭流。
媽媽: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竞惋!下次再這樣,玩具都丟垃圾桶灰嫉!
孩子:不能丟拆宛,我不是已經(jīng)在整理了嗎?
當孩子理好了玩具讼撒,媽媽還是沒有結(jié)束埋怨浑厚。
媽媽:非要催了才會動股耽,你就是懶!
無形之中钳幅,還把孩子貼了標簽豺谈。
孩子:不整理要說我,整理好了還要說我贡这,哼,還不如不整理厂榛。
俗話說盖矫,過猶不及。做任何事情击奶,都要把握住度辈双。我們總是習慣了和孩子嘮叨一堆,卻往往說不到點子上柜砾。這樣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湃望,相反有時候還會有逆反心理。
理解了這一點后痰驱,我們或許能避免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超限效應(yīng)”证芭,也能更好地與孩子溝通了。
如何避免出現(xiàn)“超限效應(yīng)”担映?
下達指令時废士,簡單明了
不少媽媽會覺得孩子做事拖拉,盡管自己已經(jīng)下達了指令蝇完,但對孩子的行動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官硝,回頭想想,是不是自己下的指令和裹腳布一般又臭又長短蜕?
和玩具整理一樣氢架,很多孩子看完家里的繪本隨手一扔,媽媽對此很有意見:“我都給你說了幾遍了朋魔,看完記得把書放回去岖研,你怎么就不聽呢?”
緊接著:“每次都是跟在你屁股后面收拾铺厨,累都累死缎玫。”
最后解滓,略顯無奈了:“我求求你了赃磨,別再把家里弄的這么亂了⊥菘悖”
其實邻辉,媽媽完全可以給出這樣簡單明確的指令:“請你現(xiàn)在就把這些書放回書架,我看著你完成!”
之前的指令值骇,媽媽說了一堆莹菱,單純的嘮叨,并沒有表達清楚讓孩子做什么吱瘩,而之后明確的告訴孩子要做的任務(wù)道伟、時間,遠比啰嗦的效果好使碾。
批評孩子時蜜徽,正中要害
孩子做錯事情時,我們做父母的可以提醒或者直接指出他的錯誤票摇,千萬不要長篇大論拘鞋,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又或者一而再矢门,再而三的批評盆色,甚至隔了很久再翻舊帳,這樣會使孩子原本內(nèi)疚的心感到不耐煩祟剔,甚至會產(chǎn)生“你故意揪住我不放隔躲,那我改了也沒用,下次還要這樣峡扩,看你怎么辦”的逆反心理蹭越。
二來,爸爸媽媽們也不要因孩子做錯了一件事教届,就給孩子下結(jié)論貼標簽响鹃。因為孩子愛睡懶覺就說孩子懶,因為孩子灑了牛奶就說他們手腳笨案训,這些都很不利于孩子的好習慣和好性格的養(yǎng)成买置。
啟蒙教育時,適當閉嘴
有一句話這么說來著“成功的孩子成功在媽媽的心里强霎,失敗的孩子失敗在媽媽的嘴里忿项。”父母太啰嗦城舞,真不是什么好事轩触。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很多媽媽會過多的介入到孩子的思想情感中家夺。我曾經(jīng)在商場里看到過一個孩子涂沙畫脱柱。
媽媽不停的提醒著:“太陽涂紅色和黃色,這花粉色……呀拉馋!泥土怎么也選了個紅色榨为,不像話惨好!”
孩子一臉無奈:“我喜歡紅色啊~”
媽媽:“不行,土就要黑色的……”
整個過程随闺,媽媽停下來“監(jiān)督”了好幾回:“嗯日川,對,這里就涂黑色矩乐!”
哎龄句,不就填個色嗎,為什么不能讓孩子自行發(fā)揮呢散罕?孩子的思想天馬行空撒璧,他們的能力很多時候是遠超我們大人的,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笨使,我們適當?shù)拈]上嘴,少一些喋喋不休僚害,是不是會更好呢硫椰?
生活中,很多媽媽總是不滿意孩子的做法萨蚕,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號靶草,明確命令孩子就應(yīng)該這樣那樣做,一廂情愿地希望孩子聽話岳遥,期望孩子改變奕翔。孩子是要管,但有時候浩蓉,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派继,點到為止,更多時候做一個靜靜地坐在邊上替孩子鼓掌的家長說不定更好捻艳。
文章來自:小小包麻麻
本期編輯:凱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