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中的年味》
作者:? 那一道風(fēng)景
從前的日子很慢,所以記憶中的年味也總是一點一點地滲透著陡鹃,以至它的溫暖、熱鬧蔓延了大半個冬天脊阴,也讓記憶里那原本寒冷的冬天秽五,因為“年”這個中國特有的節(jié)日坦喘,蒙上了瑰麗的色彩蓖救。
每年臘月印屁,忙完農(nóng)活的人們恰力,就開始準(zhǔn)備年貨牺勾。那時的年貨大多是農(nóng)家自產(chǎn)的正罢,比如:炒花生、炒瓜子驻民、炒豆子、炒米花履怯、油炸紅薯片回还、油炸糍粑、熬麥芽糖叹洲、壓芝麻糖片柠硕、壓米花片、印米糕……雖然都是自家的普通原材料运提,但經(jīng)過媽媽們的巧手蝗柔,總是做出讓我們垂涎欲滴的各種糕點、糖果民泵。
那時鄰里關(guān)系極為融洽癣丧,常常是一大群人窩在一個廚房里,燒火的燒火栈妆,掌勺的掌勺胁编,篩沙的篩沙,裝袋的裝袋鳞尔。灶膛里嗶嗶啵啵嬉橙,灶臺上噼噼啪啪,火光映紅了燒火人的臉寥假,熱氣熏紅了掌勺人的眼市框。大家手里忙著,嘴里說著糕韧,臉上笑著枫振,偶爾蹦出一句埋厭的話也是帶著笑意。而我們小孩總會不時的進(jìn)去繞上一圈兔沃,出來時必定是兜里鼓鼓的蒋得,手里拿著,嘴里嚼著乒疏,好不開心额衙。
年味就從那溫暖、熱鬧的氛圍里飄出的糖果味中悄然彌漫開來。
不過除了那些糖果窍侧,還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县踢。
碾米
那時候我們農(nóng)村做米花并沒有機(jī)器,而是先把糯米蒸成糯米飯伟件,嗮干再拿到碾房用大石碾碾扁硼啤,最后和著沙一起炒成米花。
據(jù)說糯米飯干壓得越扁米花就越大越脆斧账,所以每次有哪家要碾米都會叫上一大群的小孩去坐碾子谴返。
我們每天在村東頭的碾房邊玩耍,看到有人要碾米咧织,就一窩蜂跟上去嗓袱,一個個猴子似的跳上碾座、碾桿习绢。等糯米鋪滿碾槽渠抹、牛上好套,坐在離碾輪最近的那一個鞭子一揮闪萄,大喝一聲梧却,大水牛嚇得撒腿就跑,咿呀聲響起败去,碾輪飛快地向前轉(zhuǎn)動起來放航,我們笑了,碾米人也笑了……
在那個獨輪車盛行的年代为迈,坐碾子于我們來說無疑是最開心的事了三椿,這時年味從那石碾周而復(fù)始轉(zhuǎn)動的咿呀聲中流溢而出。
練燈
舞花燈是我們南方春節(jié)的一大特色葫辐,從大年初一到元宵搜锰,村里每天都會接到各個地方不同花燈的來訪,其中有龍燈耿战、獅子燈蛋叼、貝殼燈、馬步燈……而我們村也組織了花燈剂陡。
我們村組織的是獅子燈狈涮,而且還是兩隊,一隊是我們樂姓鸭栖,另一隊是危姓歌馍。每年臘月,天天晚上一隊在村頭晕鹊,一隊在村尾的各自的教頭家中操練松却,每天兩隊的鑼鼓象比賽似的“咚咚鏘暴浦、咚咚鏘”敲得震天響。
我家有我爸(鼓手)晓锻、二哥(舞獅頭歌焦、打詠春拳)、四哥(打長拳砚哆、耍單刀)独撇、二姐(打?qū)κ郑魺艋\)四個人參加躁锁,每天吃過晚飯他們幾個就去教頭家操練纷铣。
獅子燈成員都有統(tǒng)一的練功服裝,一個個男的是威風(fēng)凜凜灿里,女的是英姿颯爽关炼,他們把那些刀、槍匣吊、棍、棒寸潦、劍色鸳、戟、锏见转、凳……舞得是虎虎生風(fēng)命雀,看得我羨慕不已,恨不得一下子長大斩箫,就也好參與吏砂。
最喜歡看二哥舞獅了,隨著鑼鼓忽快忽慢的節(jié)拍乘客,那手工縫制的獅子在他手里仿佛活了起來:一會兒搖頭狐血,一會兒擺尾,眼睛滴溜溜亂轉(zhuǎn)易核,嘴巴時張時合匈织,時而靜止,時而歡快牡直,時而蹲伏缀匕,時而跳躍直看得大家連聲喝彩……
就在這糖果飄香的忙碌中和鑼鼓喧天的熱鬧里,春節(jié)不知不覺地來了碰逸,從二十四開始乡小,鞭炮也加入了渲染的行列:? 接天香、祭灶神饵史、接財神满钟、獻(xiàn)豬胜榔、拜社公、封門零远、開門……哪一樣都離不開它苗分,當(dāng)然也少不了要為我們兄妹準(zhǔn)備一些如:? 砸爆、地老鼠牵辣、小噼啪摔癣、手花……年味更濃了。
“啦啦啦纬向,過年了择浊,二十四……二十六殺豬又買肉,二十……二十九做豆腐……”我們唱著兒歌逾条,年也到了跟前琢岩,人們依然遵循著老祖宗留下的千百年的習(xí)俗:? 殺豬、寫對聯(lián)师脂、掃房子……
獻(xiàn)豬
那時我家每次過年都會殺一頭豬担孔,只是過年豬不能稱“殺豬”而要說“獻(xiàn)豬”,一般在二十六吃警,七的樣子糕篇。一大早燒好水,屠夫過來把豬放血(這時要放上一個鞭炮)酌心,在一個大盆里泡上拌消、去毛,然后掛在一個木梯上開膛安券,取出內(nèi)臟墩崩,剩下就是爸爸的事情了。
爸爸十分利索地將豬肉分邊侯勉,剔出骨頭鹦筹,卸下四個豬蹄。然后挑肉質(zhì)最好的地方切一刀大六斤加上豬心打包壳鹤,這是要拿去孝敬外婆的盛龄,又切幾刀大四斤留著送給當(dāng)年沒豬過年的親戚,再留上十幾斤過年芳誓,剩下的都切成一塊塊余舶,放進(jìn)一個大缸用鹽腌起,這就是我們家一年吃的肉了锹淌。
接下來是處理豬雜了:? 游血匿值、重小腸、糯米灌大腸赂摆、剁脆骨挟憔、清理豬頭和豬蹄钟些,幾道美味用料就備好了。
這一天家里都要請上一頓绊谭,名為“豬血酒”政恍,主要是請上村里關(guān)系較好的鄰居和曾幫過我們家的人以及村里有頭有臉的人物。
大家推杯換盞間达传,一邊吃著篙耗,一邊拉著家常,感情也就聯(lián)絡(luò)好了宪赶。
寫對聯(lián)
因為大哥寫得一手好字宗弯,從二十七開始,村里人就陸陸續(xù)續(xù)送紅紙過來讓大哥寫對聯(lián)搂妻。這時我就成為大哥的小幫手:? 裁紙時遞上剪刀蒙保,規(guī)劃字體大小時幫忙折格子,每寫好一張欲主,我又拿到一邊整齊地擺放好邓厕,等它晾干。
聞著濃濃的墨香扁瓢,看著大哥那蒼勁有力的大字邑狸,那時大哥是我心中最崇拜的人,這時年味就從那墨香里飄溢而出涤妒。
做豆腐
二十九在南方被稱為“豆腐年”也稱為“小年”,這一天媽媽一定會親手做上一鍋豆腐赚哗。
石磨呼呼地轉(zhuǎn)著她紫,豆?jié){咕嚕咕嚕地在鍋里冒著泡泡,磨豆?jié){屿储,煮豆?jié){贿讹、濾豆渣、放石膏……經(jīng)過媽媽大半天的忙碌够掠,一鍋散發(fā)著淡淡清香的美味豆腐終于做好了民褂。
然后就著豬肉,加上配料疯潭,或煎赊堪、或煮、或炸竖哩、或主哭廉、或輔為我們做上一頓豐盛的豆腐宴。
過大年
對聯(lián)貼起來了相叁,燈籠掛起來了遵绰,香案擺出來了……
媽媽在廚房里忙碌著辽幌,一會兒傳來鍋碗碰撞的“叮當(dāng)”聲,一會兒傳來切菜的“咚咚”響椿访,灶膛里的火呼呼搖曳著乌企,我不時的往里添著柴伙,一道道美味端上了桌成玫。
快中午時加酵,看媽媽的年飯也差不多要做好了,爸爸拿上祭品和我們兄妹一起去拜社公梁剔,回來后在香案上點上香虽画、燭,燒上紙錢祭拜祖宗和天公荣病,燭光搖曳著码撰,照得堂屋紅通通、亮堂堂个盆,空氣里彌漫著香和美食的味道脖岛,看著那一桌豐盛的年菜,禁不住直咽口水颊亮。
這時柴梆,媽媽在廚房招呼我們:“拔筷子了”趕緊撒腿就跑,飯里面已插滿了染紅的筷子终惑,于是在媽媽的示意下绍在,從大哥開始挨個將筷子拔起,嘴里呢喃著:“拔高拔大……”
那邊爸爸鞭炮也放過了雹有,終于可以開吃了偿渡,煙霧繚繞中一家人圍著八仙桌坐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桌子上雞霸奕、鴨溜宽、魚、肉一應(yīng)俱全质帅,還有幾道菜是必有的:? 肉丸(一家團(tuán)團(tuán)圓圓)适揉、芋頭(年年易)、竹筍(節(jié)節(jié)高)煤惩、肉沫粉絲(年年順嫉嘀、長長久久),看著一桌的美味盟庞,食指大動起來吃沪。
大哥先給爸媽一人滿上一杯白酒,我們兄妹每人舀上大半碗紅糖米酒什猖,然后七兄妹一起站起齊聲道:“祝爸媽新年快樂票彪!祝爸媽身體健康红淡,越來越年輕!”這時爸媽總是微笑地回祝我們降铸,年飯就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jié)束了在旱。
吃過飯我們都換上新衣,要領(lǐng)“壓歲錢”了推掸,爸爸早用紅紙包好——一人十張嶄新的毛票桶蝎。發(fā)完壓歲錢,爸爸又開始繪聲繪色地講那百聽不厭的有關(guān)年和除夕的故事谅畅,在故事的渲染中決定和爸爸一起守歲登渣,想要看看年到底是個什么樣子≌毙海可每次都在那綿延不絕于耳的鞭炮聲中不知不覺地就睡著了胜茧,所以至今也沒能看到過年的樣子。
正月
大年初一仇味,我們這是不興拜年的呻顽,也不干活,一家人就在自己家休閑娛樂(據(jù)說這一天不干活丹墨,一年都不用干活了)廊遍,比如在院里擺上桌子大家吃著糖果,嗮著太陽打牌贩挣,輸?shù)娜嘶虮还伪亲雍砬啊⒒虮稽c鼻子、或繞桌腿王财,一個個不管年紀(jì)多大都樂得像個孩子(據(jù)說這一天開心一年都會開心)被饿。
這一天還有許多其他的講究,比如:? 不往外倒水(潑財)搪搏,不掃地(漏財),不說臟話闪金、狠話疯溺、不吉利的話(據(jù)說會應(yīng)驗)。
當(dāng)然我們小孩子在家是呆不住的哎垦,那天我們身上穿著新衣服囱嫩,兜里揣著糖果,手里攢著一把鞭炮串門去嘍……
大年初二漏设,開始拜年了墨闲,而我們的獅子燈也出發(fā)了,看著身著統(tǒng)一服裝的隊伍在視線里漸行漸遠(yuǎn)郑口,心里好生羨慕鸳碧。而我們村也開始不斷迎來來自各地不同的花燈盾鳞,每天的鑼鼓聲,鞭炮聲不絕于耳瞻离,直至元宵年味才漸漸淡去腾仅。
在我的記憶里,年味是那糖果飄出的香甜味套利,是那石碾周而復(fù)始轉(zhuǎn)動的咿呀聲推励,是那一場場鑼鼓喧天、豐富多彩的花燈肉迫,是那綿延不斷的鞭炮聲验辞,是那年夜飯桌上的一道道美食,還是那充滿喜氣的對聯(lián)喊衫、燈籠跌造、紅燭和親人們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