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把人格結(jié)構(gòu)分為三個:本我荐开、超我和自我付翁。
人出生時,人格是由“本我”和模糊的“自我”所構(gòu)成晃听。本我包括生的本能和各種欲望百侧,如食欲砰识、性欲、攻擊欲佣渴、依賴欲等辫狼。本我遵循快樂原則,它沒有耐性观话,也不會延期予借,只求欲望得到即時滿足,而且回避不愿意從事的事情和義務(wù)频蛔,只想做能得到滿足的事灵迫。這種快樂原則是在幼稚和未成熟狀態(tài)下所采取的行動原則。遵從快樂原則的由“本我”支配的人晦溪,自私瀑粥、任性、缺乏耐性三圆、淺薄狞换。
“超我”是從4~5歲開始發(fā)展的,具有評判“自我”舟肉,限制“本我”的作用修噪,有了“超我”的存在,人才不會做出違反社會公德的事情路媚。超我是社會理性所形成的“道德化自我”黄琼,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我們國家宣揚的道德英雄模范整慎,會內(nèi)化到民眾的心中脏款,塑造理想化的自我,這也屬于“超我”的功能裤园。同樣撤师,人犯了錯以后認識到錯誤并產(chǎn)生負罪感,也在于超我的作用拧揽。
超我是如何形成的呢剃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學(xué)習(xí)和遵從父母的訓(xùn)誡和教育淤袜,將父母內(nèi)化到心中的過程中形成超我痒谴,所以,超我也稱“內(nèi)在父母”饮怯。若父母的教育方式過分嚴格或殘暴闰歪,孩子的人格結(jié)構(gòu)中的“超我”會變得殘暴且具施虐性。如果具有這種超我蓖墅,孩子會因受到苛刻的超我的嚴厲非難而陷入負罪感库倘、憂郁和自卑的泥沼临扮。這就等于,這個人將一生在心里侍奉著嚴厲的批判者——父母過日子教翩。他們會因經(jīng)常聽到非難自己的聲音而變得膽怯杆勇,會陷入完美主義,一生過著刻板的強迫性生活饱亿。
“超我”有幫助“自我”的技能蚜退,有評價和調(diào)節(jié)本我欲望的技能,如果超我敵視自我彪笼,就會形成抑郁的人格钻注。比如,有的人各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異配猫,卻在內(nèi)心覺得自己不配幅恋,配不上別人的羨慕和夸贊,享受不了勝利的榮耀泵肄,反而時刻擔心自己會“原形畢露”捆交,多是因為具有嚴厲的超我。他的超我會說“這沒什么可炫耀的腐巢,沒什么可高興的品追,那不是你的實際情況》氡”
殘酷的超我使人成為受虐者肉瓦。具有嚴厲超我的人,是個道德受虐者或者具有道德受虐性格银还。讀完《尋找弗洛伊德》一書中關(guān)于超我的描述风宁,讓我感慨頗多洁墙。在我小的時候蛹疯,我的父親就是一個很嚴厲的人,他很容易憤怒热监,又少有和顏悅色的時候捺弦,導(dǎo)致我非常怕他。長大后的我孝扛,犯些小錯誤時會非常不安列吼,對自己苛責,容易焦慮苦始。而且寞钥,常常會自己主動“制造”一些小錯誤,如遺忘重要的事情陌选,遲到理郑、拖延等蹄溉,繼而陷入嚴重的自責中。我還意識到自己對“權(quán)威”有敵意您炉,這種敵意源自于對父母的敵意柒爵,成長過程中泛化到了對學(xué)校的老師的敵意、對領(lǐng)導(dǎo)的敵意赚爵、甚至對有社會地位的人等等棉胀。面對“權(quán)威”,我總感到自己處于弱勢地位冀膝,不被喜歡唁奢,而懷有敵意,也就容易激起對方的敵意窝剖,阻礙了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和發(fā)展機遇驮瞧。而這些,都與心中嚴厲的超我有關(guān)枯芬。
書中“道德受虐者”一詞觸動了我论笔,人的內(nèi)心如此復(fù)雜,若一直受潛意識支配千所,才是那個可怕的“輪回”狂魔。“道德受虐者”一詞是指過分苛求良知淫痰,反而無法承受成功的人最楷。這是由于,無意識里否定了幼年期的無所不能待错,從而陷入了無能為力的狀態(tài)籽孙。受虐者們沒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常常自愧不如人而自責火俄。他們愿意遭遇不幸犯建,理由是,不幸時可以避免受到像閹割似的懲罰瓜客、負罪感适瓦、自責、慚愧谱仪、自尊心的損傷玻熙。受虐者們有受懲罰的欲望,因為疯攒,受懲罰也比受“超我”的拷問好受嗦随。就像小孩做了壞事后,愿意受到懲罰才得安心一樣敬尺。
分析我自己枚尼,小時候讀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肌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姑原,餓其體膚悬而,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樣的詩句會特別安慰锭汛,甚至?xí)w慕條件比自己更差笨奠,生活比自己更慘的人,覺得他們將來會得到某種“回報”唤殴。這種可以追求苦難的心理也是一種受虐者心態(tài)吧般婆,是小孩子對于自己命運的一種“合理化”的解讀,是一種防御性的自我保護信念朵逝。
關(guān)于健康的自我
人格的發(fā)展過程中蔚袍,要經(jīng)歷口欲期、肛欲期配名、性蕾期啤咽、潛伏期、青少年期渠脉,繼而生長為成年人宇整,在每個時期,如果父母等養(yǎng)育者的教養(yǎng)方式不當芋膘,會導(dǎo)致一些問題鳞青,即便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很好,每個人也必然要經(jīng)歷性蕾期的閹割焦慮为朋、分離焦慮等臂拓,需處理對異性父母的競爭欲,所以沖突是必然的习寸,世上不存在人格完美無缺的人胶惰。即使正常人的內(nèi)心里也會有程度不等的本我和超我之間的斗爭,人的內(nèi)心經(jīng)常經(jīng)歷焦慮不安融涣。然而童番,自我的功能不同精钮,處理這種沖突的能力也就不同威鹿。
“未成熟的自我”竭力想控制住焦慮,但這并不容易轨香,因此它只得借助神經(jīng)癥來安撫焦慮忽你,或者索性逃避到精神病癥狀的后面”廴荩“健康的自我”則能夠仲裁這一斗爭科雳,并在遵從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情況下根蟹,找出一條合理地滿足欲望的途徑,從而既適應(yīng)現(xiàn)實糟秘,又取得心理的平衡简逮。因此,自我越健康尿赚,人的心理自由的空間越廣闊散庶。
以小說《荊棘鳥》中的主人公拉爾夫為例,他從小接受神學(xué)教育凌净,立志成為一名神父悲龟,做上帝的使者,信奉天主教的禁欲主義冰寻,這也是他的超我须教。但遇到美麗的梅吉后,被壓抑的本我的力量漸漸蘇醒斩芭,靈與肉的沖突下轻腺,拉爾夫欲愛不能、欲罷也不能划乖,一邊是上帝约计,一邊是梅吉,宗教道德和本能欲望始終格格不入迁筛,使自我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煤蚌。所以,自我的處境最難细卧,它既要承受本我的欲望沖擊尉桩,滿足本我的欲望沖動,又要使這種沖動符合超我所要求的行為準則贪庙。弗洛伊德這樣論述自我難辦的角色:“有一句格言告誡我們蜘犁,一仆不能同時服侍兩個主人,然而可憐的自我卻處境更壞止邮,它服侍著三個嚴厲的主人这橙,而且要它們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協(xié)調(diào)。這些要求總是背道而馳并似乎常车寂互不相容屈扎,難怪自我經(jīng)常不能完成任務(wù)。它的三位專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撩匕、超我和本我鹰晨。”
拉爾夫在靈與肉的沖突中度過了40余年,自我控制不住放蕩不羈的本我模蜡,又不能跟強悍的超我講和漠趁,最終他用死亡的方式獲得解脫。
精神分析采用結(jié)構(gòu)論后忍疾,更多的關(guān)心自我在成長過程中如何解決沖突闯传,關(guān)心自我如何處理環(huán)境問題。
弗洛伊德認為本我和超我是必然存在沖突的卤妒,而本我是心理能量的源泉和儲藏庫丸边,本我的欲望和沖動得到滿足的過程,也是釋放心理能量的過程荚孵。本我受到過分壓制妹窖,人就會變得沒有歡樂、缺乏生氣收叶。進行必要的攻擊或者自作主張等行為骄呼,沒有本我的幫助是做不到的。
溫尼科特認為判没,作為孩子最初超我的源頭蜓萄,父母應(yīng)該支持孩子的本我,讓孩子獲得這種感覺——我的本能可以“洶涌澎湃”地涌出澄峰。如果這一點能實現(xiàn)嫉沽,孩子的自我力量也可以得到極大的鼓勵。
在溫尼科特看來俏竞,本我的原始野性是非常寶貴的绸硕,如果原生家庭能提供抱持性環(huán)境,讓一個人獲得這種感覺——“我”的本能可以”噴涌而出“魂毁,那么這個人既可以最終成為有道德的人玻佩,同時又不會失去他的原始野性。溫尼科特曾說:“如果我們只能夠神經(jīng)正常席楚,那真的太可憐了咬崔。”
比起弗洛伊德的本我和超我相沖突的理論烦秩,我更喜歡溫尼科特的垮斯。他認為父母、老師和其他權(quán)威只祠,特別是父母兜蠕,可以鼓勵孩子活出本我、活出野性铆农,因為本我和野性才是生命牺氨,而超我永遠不會是生命狡耻。大多數(shù)人都應(yīng)該有很直觀的感受吧墩剖,那些身上散發(fā)著野性的男人和女人會有一種致命的吸引力猴凹。
我認為,在成長過程中形成嚴厲超我的人岭皂,往往過分壓抑本我的需求郊霎,可以仔細覺察內(nèi)心的沖突,反思超我的正確性爷绘,在現(xiàn)實允許的情況下书劝,刻意去滿足本我的需求,漸漸獲得精神能量土至,提高自己靈活處理本我和超我之間的沖突的能力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