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出現(xiàn)在大家的視線時怠李,很多人都會習慣性通過你的言行舉止,去評判你是什么樣的人朱庆,或者會揣測你的內心世界到底在想什么盛泡,從而對你有了一個好的或者壞的第一印象。毋庸置疑娱颊,每個人傲诵,都想有一個好印象、好形象箱硕。
所以拴竹,心理學老師武志紅告訴我們,“小心你常說的那些話”剧罩。因為話語栓拜、文字、理性和思維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惠昔,一不小心就暴露了你的內心真實世界幕与。就如心理學家羅杰斯說的“我是過去一切體驗的總和”。你此刻的所有呈現(xiàn)镇防,都是你過去一切體驗的投射啦鸣。
人的三種心靈過程中,身體過程和情緒過程是實體来氧,而思維過程是鏡像诫给,是投影饼齿。恰好思維過程是最容易被他人或自己捕捉到的。
什么是捕捉自動思維蝙搔?
自動思維缕溉,就是事件發(fā)生后,我們頭腦中一閃而逝的第一時間的念頭吃型。
捕捉自動思維证鸥,就是我們從最容易捕捉到的思維過程開始,想辦法打一口深入到體驗和潛意識的深井勤晚,然后在身體過程和情緒過程做工作枉层,這才能帶來深度改變。
如果僅僅在信念或思維層面去做工作赐写,是遠遠不夠的鸟蜡,我們必須從信念和思維入手,深入到體驗深處挺邀。體驗層面改變揉忘,才意味著真正的改變。
“順藤摸瓜”
有個學習伙伴說端铛,自動思維只是一個“藤”泣矛,而我們最終想“順藤摸瓜”,是我們潛意識中的淤積住的禾蚕、受傷的身體感受和情緒情感這個瓜您朽。我很認同這個說法。
就如朋友小李换淆,他經(jīng)常分不清場合的表現(xiàn)自己哗总,這是他的思維過程,是鏡像倍试,是“藤”讯屈,經(jīng)過他自己“順藤摸瓜”,原來易猫,他為什么想表現(xiàn)耻煤,因為他非常想得到別人的關注,為什么他非常想得到關注准颓,因為他很普通很普通哈蝇,學生時代不受關注,小時候在家更不受關注攘已,他渴望被他人看見炮赦,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刷存在感。當他找到自己多年的癥結以后样勃,終于明白吠勘,他不是在找存在感性芬,而是童年心底留下的陰影一直影響著他,當他接受這個過去的事實剧防,再結合當下每一個場景植锉,他慢慢開始改變。
“治標不治本”
我想起中國的傳統(tǒng)醫(yī)學—-中醫(yī)峭拘,中醫(yī)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理念俊庇,“標本兼治”,通過表象探究疾病根源鸡挠,而西醫(yī)辉饱,通過癥狀、體征去明確疾病的診斷拣展,實際都是從標到本的過程彭沼。治療都需要標本兼治才能徹底解決根本問題,才能得以治愈康復备埃。
捕捉自動思維姓惑,不正是中醫(yī)的表或西醫(yī)的癥狀嗎?有外推里瓜喇,從思維過程尋找到情緒過程和身體過程挺益,打開這個對外封閉的深井,靠近那個曾經(jīng)受傷的靈魂乘寒,讓心靈的三個過程互通,自然流動起來匪补∩⌒粒“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夯缺。在流動中滋養(yǎng)生命的活力蚤氏,更好延展生命力。
不管心理學認為從人的身體踊兜、情緒的真實體驗到大腦思維的過程竿滨,還是從大腦思維影響到情緒、身體的過程捏境,無疑都是試圖由外到內于游,或者由內到外的方式去療愈心中的痛,讓自己的死能量(負能量)被看見垫言,表達出來贰剥,把傷痕淤結慢慢清理掉,慢慢療愈自己筷频。
人一生總是在不斷認識自我蚌成、療愈自我前痘,不斷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我一直走在成長的路上担忧,一路收獲芹缔,一路成長,找回自我瓶盛,擁抱完整的自我乖菱。
一個人如果想成為一棵大樹,樹冠要伸向天空蓬网,而樹根要扎根于大地窒所。樹冠盡可能地伸展,這是正能量帆锋;樹根也要盡可能地伸展吵取,這是所謂的負能量,是黑暗锯厢,但如果沒有它皮官,看起來再茂盛的大樹也可以輕易被摧毀。
參考資料:武志紅心理學課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