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荒謬的現(xiàn)實世界不再如你所愿,那就去尋找理想中的桃花源吧例诀。
《我走入寧靜蔚藍的日子》讀書筆記
作者:【德】赫爾曼·黑塞? ? ??
譯者:竇維儀
1914年臊岸,一戰(zhàn)爆發(fā),和平主義者黑塞因發(fā)表反戰(zhàn)文章座韵,被指責為叛國者。接下來的幾年踢京,黑塞見證了戰(zhàn)爭的瘋狂與人性的扭曲,最終心灰意冷宦棺,毅然選擇遠走他鄉(xiāng)瓣距,1919年,他移居到瑞士提契諾州的一個美麗的小山村蒙塔諾拉代咸。
在蒙塔諾拉的卡薩卡木齊城堡中蹈丸,黑塞寫下了多部著作,這本隨筆集《我走入寧靜蔚藍的日子》亦是創(chuàng)作于此地呐芥,文中的那些美麗的風景也都屬于這里逻杖。
閱讀這本書時,最先吸引我的地方是書里隨處可見的美到極致的文字思瘟。
黑塞喜愛繪畫的特點荸百,讓他對他所遇的事物都有一種細膩而獨特的感官角度。
而擁有如此敏銳洞察力的一個人滨攻,還同時擁有深厚的文字功力够话,可想而知他的文字會有多美。
那些景色即使變成了紙上的一串串單字符光绕,也依然像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一樣女嘲,鋪陳在讀者眼前。
閱讀黑塞的文字诞帐,就好像干渴的植物遇到了天降甘霖欣尼,在貪婪地汲取水分一樣,每一個毛孔都是張開的停蕉,每一根神經(jīng)都是滿足的愕鼓。
隨手翻開其中一頁,森林慧起、小徑拒啰、鄉(xiāng)村、人物完慧、植物谋旦、動物剩失、山川、暮靄册着、四季······它們都靜候在那里拴孤,仿佛在時刻準備著,準備著與翻開書頁的視線交匯甲捏,準備著將闖入其中的意識融入它們的世界里去演熟。
當意識融入這個世界以后,就會發(fā)覺這本書里的寶藏遠不止那些美麗的風景司顿、賞心悅目的事物芒粹。
黑塞在文中處處流露出的對生活的思考與對世事的哲思同樣值得回味與深思。
一個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殘酷混亂大溜,見識過人性的復雜多變的人化漆,還能擁有如此通透、寧靜的內心钦奋,還能寫出如此鮮活座云、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一件多么珍貴的事情案恫摹朦拖!
他寫:“許多美好的事物等待著我們,今日看似苦澀的事厌衔,他日將結出甜美的果實璧帝。”
——命運想要用荒誕的經(jīng)歷摧垮我的意志富寿,而我并未被摧垮裸弦,并還之以更加堅韌的生命力。
“我走入寧靜蔚藍的日子”作喘,這分明是黑塞在記錄自己自我療愈內心的日子理疙。
那些空蒙的山色,可愛的果實泞坦,炙熱的陽光窖贤,澄凈的湖岸,皎潔的明月贰锁,甚或狂怒的雷雨赃梧,凋零的花瓣,傾倒的老樹豌熄,西沉的落日授嘀,冰冷的死亡······無不是他內心深處的呼喊,無不是靈魂在竭力與這世間萬物建立連接與共鳴锣险,無不是血肉在繭中一次次撕裂又愈合蹄皱,又在涅槃后重獲新生览闰。
當荒謬的現(xiàn)實世界不再如你所愿,那就去尋找理想中的桃花源吧巷折。
獨處是最好的療愈之道压鉴,自然是最好的療愈之所。
書讀完了锻拘,而我就好像是一個無意間闖入了桃花源的人油吭。
我在里面感受到了自然的氣息,生命的氣息署拟,時光的氣息婉宰。
闖入黑塞的桃花源,與一顆通透的靈魂實現(xiàn)短暫的相遇推穷。
【關于作者】
以下內容摘自“百度百科”——
赫爾曼·黑塞(1877.7.2~1962.8.9):
德國作家心包、詩人。出生在德國缨恒,1919年移居瑞士,1923年46歲入籍瑞士轮听,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骗露,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壽85歲血巍。
赫爾曼·黑塞愛好音樂與繪畫萧锉,是一位漂泊、孤獨罗捎、隱逸的詩人达皿,被雨果譽為“德國浪漫派最后一位騎士”骑疆。
他熱愛大自然,厭倦都市文明禀崖,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筆優(yōu)美細膩螟炫;由于受精神分析影響波附,他的作品著重在精神領域里進行挖掘探索,無畏而誠實地剖析內心昼钻,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心理的深度掸屡。
托馬斯·曼說過,黑塞代表了一個古老的然评、真正的仅财、純粹的、精神上的德國碗淌。他的寫作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和對人類的愛心盏求。
黑塞的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為題材抖锥,表現(xiàn)對過去時代的留戀,也反映了同時期人們的一些絕望心情风喇。
1904年宁改,黑塞發(fā)表了長篇小說《彼得·卡門青》,一舉成名魂莫,獲得包恩費爾德獎还蹲,奠定了他新晉作家的地位,從此成為專業(yè)作家耙考。這一年他與鋼琴家瑪利亞·貝諾利結婚谜喊,移居波登湖畔,潛心創(chuàng)作八年之久倦始,直至動蕩的歐洲局勢驚破了黑塞的田園夢斗遏,戰(zhàn)爭的血腥使得作者開始從孤獨中走出來加入保衛(wèi)和平的行列,他和羅曼·羅蘭聞名世界的友誼也建基于此鞋邑。
作品主要有:《玻璃球游戲》《悉達多》《荒原狼》等诵次。
一生榮獲的獎項有:馮泰納獎、諾貝爾獎枚碗、歌德獎等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