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斷斷續(xù)續(xù)讀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學原理》,雖然讀得有些吃力潘拱,所幸頗有收獲疹鳄。其中艱澀的概念很多,但有兩個概念很好懂也值得一提芦岂,一是“責任”瘪弓,一是“尊重”∏葑睿康德認為腺怯,“責任”觀念只通過理性途徑對人的心靈發(fā)生影響。在其面前川无,一切其他動機都黯然失色呛占,因為行為的道德價值不在于它所期待達到的結果,也不在于由所期待結果假借來的任何原則懦趋。為此康德要求晾虑,行為主體不僅僅要在客觀上“合乎”責任的要求,其主觀意圖也要“為了”責任而做出。對于此種意識帜篇,康德特別名之為“尊重”糙捺。這種“尊重”是一種不由外因作用而引起的情感,更確切地說笙隙,是一種使任何外在功利之心無地自容的價值覺察洪灯。康德曾用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來說明竟痰,譬如一個人在客觀上不說謊签钩,其主觀意圖并不是僅僅為了不說謊,而可能是為了博得榮譽與好感凯亮,或者是為了避免懲罰边臼,因此不能認為這個人不說謊就具有任何道德上的崇高性。
于是假消,我聯(lián)想到了教育責任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對教育的“尊重”這個話題。
我們應該具有怎樣的教育責任呢岭接?《 人民日報 》今年1月10日刊登一篇題為《教育富拗,如何讓生命蓬勃生長》的文章,其中這樣說:“教育是什么鸣戴?是時候想想這些最為簡單也至為重要的問題了啃沪,而回答原本也不應復雜。如哲人所言窄锅,‘教育即生長’创千,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在的東西灌進一個容器入偷。智育是要發(fā)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追驴,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理想追求疏之,而不是灌輸規(guī)范殿雪;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
從康德的道德哲學意義上說锋爪,教育責任源自我們對教育本質即教育形而上的動機的理性認識丙曙,這是一種絕對的、無條件的和并不趨向于某個外在的有待實現(xiàn)的目的其骄,因此我們的教育意志要無條件地服從于這樣一個“定言命令”亏镰,教育責任即由此產(chǎn)生。據(jù)此可以追問拯爽,我們的一切教育行為在主觀意圖上是否是為了這種“責任”而做出的索抓,換言之,我們是否“尊重”了教育責任?或許我們不能否認的是,我們已然多年正極力扮演著一個類似為了博得榮譽而不說謊的角色纸兔。
當然我們要承認惰瓜,其實康德也承認,我們不僅僅是理性的存在汉矿,在現(xiàn)實中我們做的和我們應該做的崎坊,兩者之間的確會有潛在的鴻溝。 問題是正如在面對康斯坦特提出的為了保護朋友能否對尋到門前的殺手撒謊這個問題時洲拇,康德回復道:對殺手撒謊也是錯誤的奈揍。一個謊言和一個誤導的真相,有天壤之別赋续,即使這二者帶來的結果是一致的男翰。不同于謊言的是,誤導的真相遵守了責任纽乱,謹慎的托詞(只要它是真實的)也尊重了道德法則的尊嚴蛾绎。使用托詞,我無法控制它的結果鸦列,但我可以控制的是我希望事情發(fā)展的結果與尊重道德法則相符租冠。
我想說的是,處在當今的教育困境中薯嗤,我們或許無法控制結果顽爹,猶如面對那個殺手,但我們可以控制的是骆姐,站在一邊镜粤,因為“尊重”而光耀著我們所追求的目的,唯有這樣玻褪,我們的心中才會充滿深沉的寧恬肉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