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這樣一類人励负,他們很愿意被別人麻煩。
但當他們尋求別人幫助時匕得,卻生怕麻煩別人继榆。
他們很難拒絕別人的求援,拒絕別人,自己便心生愧疚裕照。
他們渴望愛攒发,害怕不被愛。
他們善解人意晋南,也很敏感惠猿,通過言行就能判別對方的感受。
他們?yōu)槿藷崆橛焉聘杭洌挥袗坌暮湍托摹?br> 但有時候卻又會感覺到寂寞偶妖,會嘗試著隱藏自己的悲傷和需要。
他們是誰政溃?他們就是具有“助人型”人格的人趾访。
助人型人格的人,對別人的需求很敏銳董虱,卻常常忽視自己的需求扼鞋。在他們看來,滿足別人的需求比滿足自己的需求更重要愤诱,所以很少向人提出請求云头,害怕麻煩別人。助人型人格的人渴望愛淫半,害怕失去愛溃槐,他們的內(nèi)心有這樣一個可怕的邏輯:如果不幫助對方,對方就不會愛我了科吭,我要讓對方滿意昏滴。
下面就說說助人型人格的兩個嚴重的問題:
1. 有條件的愛
一個人越在乎什么,就容易被這個東西綁架对人。助人型人格的人也一樣谣殊,容易被愛綁架。他們在乎愛牺弄,渴望被愛姻几,渴望被需要的感覺。同樣猖闪,他們害怕失去愛,認為拒絕幫助等于拒絕愛肌厨。大多數(shù)具有助人型人格的人培慌,都在小的時候缺乏關(guān)愛,或者得到的只是有條件的愛柑爸。
父母是否曾說過--你只要取得好成績吵护,我就會給你買什么。只要你完成什么,爸爸媽媽會帶你干嘛干嘛馅而。只有孩子做出了父母要求的行為祥诽,才能獲得父母的關(guān)注和獎賞,這就是有條件的愛瓮恭。
有條件的愛危害很大雄坪,會導(dǎo)致孩子無法形成自我價值感。孩子總會陷入一種恐懼屯蹦,就是我如果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做维哈,我就不被愛了。這種感覺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登澜,無法形成自律阔挠,順從父母的意志,從而失去了獨立的人格脑蠕。成年后的這些孩子們购撼,很可能會犧牲自我為代價地付出,因為他們覺得愛是有條件的谴仙,只有付出和犧牲才能交換到愛迂求。當自己拒絕付出,拒絕幫助別人的時候狞甚,也就拒絕了愛锁摔。
真實情況是這樣嗎?不是的哼审。事實上谐腰,對于想利用你的那些"惡人們",無論你接受涩盾、拒絕他們的請求十气,都不會從他們那里得到愛,他們的眼里只有利益往來春霍;而對于"朋友們"的請求砸西,你能有余力幫助他們固然好。但實在沒有時間址儒,也可以拒絕他們芹枷。當然,你不能直接說”我沒時間莲趣!“鸳慈,而是要首先說出自己的困難,并為朋友的請求提供別的選擇喧伞。比如走芋,你可以說:不好意思绩郎,我這周手頭的工作太多了,沒有時間幫你了翁逞。你這個事情急不急肋杖,下周可不可以?急的話挖函,老王可能有時間状植,你可以問問他。這樣既交代了拒絕的緣由挪圾,又給朋友提供了其他的解決途徑浅萧。朋友怎么可能討厭你呢?
當然哲思,上面討論的是一種說話的形式洼畅,有點難于解決本質(zhì)問題。問題的本質(zhì)是什么棚赔,助人型的人認為愛是有條件的帝簇,是需要交換來的!助人型的人要改變這種思維模式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靠益!所以丧肴,一定要經(jīng)常告訴自己,愛不是交換來的胧后,小時候爸媽給你有條件的愛芋浮,是想”要挾“你成為更好的自己,他們不知道怎樣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怎樣的是錯誤的。試著冥想回到小時候者祖,原諒那個給予你有條件愛的父母,他們也不是有意而為之的瘤旨。相信如果他們了解了這方面的知識,他們一定也會覺得竖伯,你成績考得不好存哲,不好就不好,爸媽依然愛你七婴,下次好好考就是了祟偷;你打碎了杯子,打破了就打破了打厘,爸媽也依然愛你修肠,下次注意就行了;作為一個助人型性格的人婚惫,要時刻記得:你之所以被人愛氛赐,不是因為你做了什么,而是因為你就是你自己先舷!你值得被愛!
2. 忽視自我
忽視自我的需求艰管,認為別人的需求比我的重要,甚至有些人會認為自己不值得被尊重蒋川,從而具有較低的自尊感牲芋。
舉一個有些女孩子曾遇到的案例,初中時女兒和媽媽一同去買衣服捺球,媽媽說缸浦,你看老王他們家的閨女太不聽話了,她媽媽給她買的衣服氮兵,她說不好看就不穿了裂逐,太不像話了。這潛移默化地向女兒傳達了泣栈,你要聽話卜高,媽媽給你買什么就穿什么。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南片,但這樣的小事多了就會壓抑自我的需求掺涛,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我的需求是不重要的疼进,我是可以被犧牲的薪缆,只要滿足爸媽的要求就好。
這種思維模式的養(yǎng)成伞广,會讓孩子在成年后拣帽,過度犧牲自我、壓抑自我的需要赔癌、貶低自我的價值诞外,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懷疑自己灾票,不能自我接納峡谊。
這種思維模式是怎么養(yǎng)成的呢?
當你呱呱墜地時刊苍,還不會說話既们,只會哭和笑。你的所有意愿正什,都是通過哭和笑傳達出來啥纸。你哭了,可能是餓了婴氮;你揉眼睛斯棒,可能是困了盾致;你嚎啕大哭,可能是餓了+拉了荣暮。父母只能從你的反應(yīng)來判斷你的需求庭惜。這種狀態(tài)被稱為”共生“。當你成年了穗酥,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护赊,就試圖沖破共生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砾跃,父母就會”鎮(zhèn)壓“你逃離的想法骏啰,而你只有兩個選擇,突破或繼續(xù)壓抑抽高。助人型人格的人大多選擇了后者判耕。
那么我們該怎么突破共生的狀態(tài)呢?
首先就是接納自己翘骂,正視自我的需求祈秕,我喜歡白衣服,就說出來嘛雏胃;我喜歡畫畫请毛,就勇敢去畫嘛;只要是道德和法律范圍內(nèi)的事情瞭亮,勇于說出來方仿,敢于去做。其次是良好的溝通统翩,獲得父母的支持仙蚜。要讓父母意識到,你已經(jīng)長大了厂汗,你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想法委粉,你有能力選擇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當然娶桦,并不是說所有的事情都只遵從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贾节,父母的意見也是要聽的,但路還是你自己的衷畦。
相信在父母的保駕護航下栗涂,每個助人型人格的人都能走出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