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電影雜志
First青年影展一直致力于發(fā)掘國內青年新導演的作品高帖,被譽為“處女作發(fā)源地”缰儿。
它不迎合大多數人的喜好,卻潛移默化地成為中國電影新生力量的藝術發(fā)源地散址,
成為國內獨立電影不可忽視的力量乖阵。
今天影小妹就要給大家推薦一部獲得FIRST最佳劇情長片獎及最佳導演獎的電影——
《喜喪》
王家衛(wèi)曾用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與這部《喜喪》相比,
盛贊導演塑造了一個可以和《東京物語》父親媲美的母親预麸。
何為「喜喪」瞪浸?
“喜喪”,“人家之有喪吏祸,哀事也默终,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犁罩。而俗有所謂喜喪者齐蔽,則以死者之福壽兼?zhèn)錇榭上惨病床估!薄?/p>
意思就是說含滴,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丐巫,福壽雙全者谈况,家族興旺勺美;年紀在八九十歲,這樣的死者葬禮可謂喜喪碑韵。
兒孫們就不會那么悲傷赡茸。會停靈三至五日大擺宴席,招待親朋好友祝闻。
可是在這部片子里占卧,喜喪二字反而更像一個大大的諷刺。
影片開頭是一段吹鑼打鼓辦喪禮的畫面联喘,八十六歲的林郭氏一身齊襟大衣华蜒、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亮相。
老人在一次意外的摔傷之后豁遭,行動不方便叭喜,成為了全家人的“累贅”。
二兒子蓖谢、三兒子捂蕴、三女兒擔心她死在家里,沒人發(fā)現闪幽,就聚在一起開會啥辨,想要把老娘送到養(yǎng)老院。
老人不同意沟使,因為在農村人的眼里委可,去養(yǎng)老院就是送死渊跋。
但三個孩子已經把敬老院的定金交了腊嗡,顯然已由不得老人。
養(yǎng)老院病床緊缺拾酝,在等床位期間燕少,林郭氏只能走上一條輾轉于各個子女之間的寄宿之路。
林郭氏先是去了二兒子家中蒿囤,二兒媳覬覦老人的院子客们,想等老人去敬老院了,就搬到婆婆的老宅材诽。
在與二兒子住時底挫,出了兩件事。
一是從小跟著老人的孫子小道脸侥,偷東西被抓進了派出所建邓,孩子想弄到錢,去上海找他杳無音信的媽媽睁枕;
另一件是二兒子的女兒打算去城里打工官边,想把孩子寄在這里沸手,讓爸媽幫她養(yǎng)。
二兒媳卻冷嘲熱諷地說:
“我是伺候老還是伺候小啊注簿,你奶奶這么大年紀在鋪上睡著契吉。你問問你奶奶,我年輕的時候她幫我?guī)н^孩子嗎诡渴【杈В”
老二家住不下去,老人轉到了老三家玩徊。
到了老三家租悄,進門換鞋,鋪白毛巾的“專屬座位”恩袱,吃飯的“專用碗筷”是三媳婦對老人的歡迎方式泣棋。
她把老人當作垃圾一樣看待,生怕沾上什么不祥之氣畔塔。
老三家的孫女想出去見識一下大城市潭辈,不想一輩子待在這種小地方。
三媳婦一口否決了澈吨,奶奶卻悄悄支持她把敢。
電影中有一段她給奶奶洗頭的場景,是這個電影里為數不多的溫情畫面谅辣。
老人也沒在三兒子家中久住修赞, 就搬到二女兒家中。女兒在街頭賣煎餅桑阶,算是這幾個孩子中最孝順的柏副。
但是她也一遍遍地問著老太太,“娘蚣录,你想死不割择。”
老人只能無奈地說萎河,“不想死也得死啊荔泳。”
好景不長虐杯,家中丟了錢玛歌,二女婿懷疑是老太太偷了,二女兒更是直接質問老太太擎椰。
禍不單行支子,女兒的兒子還出車禍死了,老太太覺得再住下去不合適确憨,又搬回了老家译荞,由兒子和兒媳伺候瓤的。
有一天林郭氏中風摔倒,腦神經損傷吞歼,得了笑病圈膏。
每天有事沒事就哈哈地笑,被二兒媳罵作:天天半夜三更笑篙骡,瘆不死人稽坤。
知道這件事后兒女們就開了家庭會議,準備籌錢給老太太看病糯俗。
可是誰都不愿意出錢尿褪,會議開著開著吵了起來,二兒子還打了嫂子得湘。
于是會議就這樣不歡而散了杖玲。
老太太的笑病,終究是惹怒了兒子兒媳淘正,她被兒子兒媳趕到牛棚去住摆马。
片中有個鏡頭,牛棚外清晨的微光鸿吆,母親拄著拐杖緩緩走向門口囤采,左側的黃牛哞哞的叫著,沒有其他聲音惩淳,只聽到母親嘆了口氣蕉毯。
殘燭將滅,渡盡苦難思犁,還要在生命的尾端感受到生的虛無代虾,感受到人情冷暖,
生如螻蟻抒倚,死如草芥褐着。
盡管如此坷澡,老人仍在拜菩薩保佑自己的孩子托呕。
可是,二兒媳依然看老太太不爽频敛,大罵“天天拜菩薩拜瘋了吧项郊。
于是二兒子把菩薩像給摔碎了。
最后一塊遮羞布都被扯下斟赚,這下老太太的信仰也沒了着降。
終于,養(yǎng)老院有人去世拗军,騰出了床位任洞,老太太可以搬進養(yǎng)老院了蓄喇。
走之前,她把一直在繡的幾副鞋墊交給了兒子交掏,讓他們分了妆偏。
又把傳家的玉鐲子給了二兒媳,二兒媳立即眉笑眼開盅弛,對老太太噓寒問暖钱骂。
第二天天還沒亮,老太太早早就起來了挪鹏,
她看著一直帶在身邊的黑白的全家福见秽,拜了拜碎掉的菩薩,還是說著那句:“菩薩保佑孩子們都平平安安讨盒〗馊。”
然后笑了起來,當然返顺,是笑還是哭肮蛹,不得而知。
她從口袋里慢慢拿出一包老鼠藥创南,看了一會伦忠,倒在手里,吞下了稿辙。
天亮了昆码,敬老院的人來了,才發(fā)現她手里握著那張黑白照片倒在了地上邻储。
人走了赋咽。
出殯那天,只有兩個孩子來了吨娜,其他幾個孩子只寄了錢過來脓匿。
村長說老太太生前喜歡聽戲看電影,于是請了一個女人上臺跳舞宦赠。
還有村民起哄陪毡,跳著脫衣貼身下流的艷舞。
這一切荒誕得令人發(fā)笑勾扭。
老太太走后毡琉,幾個兒女的生活依然繼續(xù)著。
影片的最后妙色,兒媳婦在勞作中昏厥桅滋,生活周而復始。
電影有處小細節(jié)身辨,老太太一人獨居在老宅時聽的收音機里面的歌看電視時候聽的歌,以及小道開摩托送人去火車站時飄來的歌丐谋,都是關于走向新世界芍碧,暢想未來的。
但是在影片中号俐,老太太是沒有未來沒有新生活的师枣,日復一日其實是在走向終結。
電影聚焦于農村老年人的生存狀況萧落,更是對于社會分化和邊緣群體生存狀態(tài)的一種真實刻畫践美。
說實話,片中老人的遭遇雖然讓人心痛同情找岖,但兒女們卻也很難用道德標準來衡量陨倡,因為每個人都在這個困境里掙扎。
影片越往后看许布,越感覺悲涼兴革,敗落的不是生活,而是人性與社會蜜唾。
在中國老齡化日趨嚴重的今天杂曲,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袁余。
生而為人擎勘,先為子女。
陪父母走到生命的盡頭颖榜,是每個為人子女不容推卸的義務棚饵。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逝人生只剩歸途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