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确虱,因參加北大河半馬含友,未能同場共修,學(xué)習(xí)西燕老師智慧總結(jié)(以下大部分為西燕老師的精彩總結(jié)),品位圣賢經(jīng)典窘问,體悟人生辆童,收獲滿滿,感恩親們惠赫。
感受:和平—享受—感恩
一把鉴、《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2?20【原文】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汉形,如之何纸镊?”子曰:“臨之以莊,則敬概疆;孝慈逗威,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岔冀,則勸凯旭。”
【參考譯文】
季康子問道:“要使老百姓對當(dāng)政的人尊敬使套、盡忠而努力干活罐呼,該怎樣去做呢?”孔子說:“你用莊重的態(tài)度對待老百姓侦高,他們就會尊敬你嫉柴;你對父母孝順、對子弟慈祥奉呛,百姓就會盡忠于你计螺;你選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瞧壮,百姓就會互相勉勵登馒,加倍努力了∨夭郏”
【解讀】
1.本章談如何從政的問題陈轿。孔子主張“禮治”秦忿、“德治”麦射,這不單單是針對老百姓的,對于當(dāng)政者仍是如此灯谣。當(dāng)政者本人應(yīng)當(dāng)莊重嚴(yán)謹(jǐn)潜秋、孝順慈祥,老百姓就會對當(dāng)政的人尊敬酬屉、盡忠又努力干活半等。
2.季氏專權(quán)重利揍愁。孔子一針見血地指出杀饵,要想達(dá)到為政目的莽囤,讓百姓合道生活,國泰民安切距,自己必須首先遵道而行朽缎。正如大學(xué)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谜悟』靶ぃ”對于個人而言,也是如此葡幸。良知光明典蜕,知行合一舀奶,讓自己心安叨襟,天下才會安粥诫。
【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蔑水,心安天下安邢锯。
2?21 【原文】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搀别,友于兄弟丹擎。’施于有政歇父,是亦為政蒂培,奚其為為政?”
【參考譯文】
有人對孔子說:“你為什么不從事政治呢庶骄?”孔子回答說:“《尚書》上說毁渗,‘孝就是孝敬父母践磅,友愛兄弟单刁。’把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府适,也就是從事政治羔飞,又要怎樣才能算是為政呢?”
【解讀】
“1.這一章反映了孔子兩方面的思想主張檐春。其一逻淌,“德治”。國家政治以仁為本疟暖,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資格為官卡儒。其二孔子從事教育田柔,不僅是教授學(xué)生的問題,而且是通過對學(xué)生的教育骨望,間接參與國家政治硬爆,這是他教育思想的實質(zhì),也是他為政的一種形式擎鸠。
2.《大學(xué)》中說“一家仁缀磕,一國興仁;一家讓劣光,一國興讓袜蚕;一人貪戾,一國作亂绢涡,其機(jī)如此牲剃。此謂一言賁事,一人定國雄可。一即一切颠黎,上下互通。
3.關(guān)于為政滞项,《論語》第13章說“茍正其身矣狭归,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文判,如正人何过椎?(孔子說:“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為,管理政事還有什么困難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為,怎能使別人端正呢?”)”?孔子把“正身”看作是從政為官的重要方面。
4.孔子在政治方面是很有見地的戏仓,是一個很好的從政者疚宇。孔子在50歲以后為政的業(yè)績都很好赏殃。因為50歲之前他的德行敷待、學(xué)問都很高了。其實孔子在告訴我們內(nèi)圣沒有完成的時候仁热,外王是難以發(fā)揮作用的(《莊子?天下》:“是故內(nèi)圣外王之道榜揖,暗而不明,郁而不發(fā)抗蠢,天下之人举哟,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迅矛》列桑” “內(nèi)圣外王”的含義,簡單地說秽褒, 就是內(nèi)以為圣壶硅,外以稱王威兜,指一個人在內(nèi)具有圣人的修養(yǎng)境界,在外則可統(tǒng)御天下庐椒∧凳簦“內(nèi)圣”,表現(xiàn)的是一種內(nèi)在狀態(tài)扼睬;“外王”逮栅,表現(xiàn)的是一種應(yīng)用情景。)
5.儒家是積極入世的窗宇〈敕ィ“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军俊。無論“出世”還是“入世”侥加,其實,人人都在搞政治粪躬。孔子所說的是“一”不是“二”担败。就是搞好自己來發(fā)揮影響力。政治就是通過正己來正人镰官,政的目的就是讓不正歸于正提前。通過“存天理,去人欲”泳唠,從我做起狈网,把自己搞好,影響到家人笨腥,再影響到周圍的人拓哺,不管你有沒有名分上的官位,都可以搞政治脖母。不管你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士鸥,人人都在參與政治。
6.孔子引用《書》里的話谆级,意思是烤礁,只要把《書》的道理活出來,這樣就可以“施于有政”哨苛,以此影響到社會鸽凶,并進(jìn)而影響到政治了币砂〗ㄇ停可以這樣理解:為政理民,就是當(dāng)官為政决摧,這是明的亿蒸;還有一種為政就是以德為政凑兰,或者說是用文化傳承來為政。而人們恰好只看到了當(dāng)官理民的這個方面边锁,而沒有看到為德的這個方面姑食。實際上,政治就是用德行來影響民眾的茅坛∫舭耄孔子的思想就是,先修身贡蓖,然后齊家治國平天下曹鸠。《書》里話斥铺,就是他自己在做的彻桃,他認(rèn)為這就是在為政。啟示是:為政不一定要到官場上去晾蜘,從修身開始邻眷,照樣可以實現(xiàn)為政的理想。
7.用歷史來驗證:當(dāng)時為政的耀武揚威的季康子剔交,現(xiàn)在在哪里呢肆饶?而二千年后孔子的思想還在傳承。所以岖常,我們可能只看到了明的一面抖拴,沒有看到暗的一面。德行的力量是可以長久的腥椒。文化的力量是可以長久的阿宅。一時為政,如果沒有德行笼蛛,很快就被淹沒了洒放。孔子認(rèn)識到政的根本就是正人心滨砍。
8.一般人認(rèn)為往湿,到官場上去做官才算為政。所謂“不在其位惋戏,不謀其政”领追。
實際上,孔子講明了這個道理:我們每個人把自己做好了响逢,就是在為政绒窑。
9.為政的實質(zhì)是思想統(tǒng)治,而不僅僅是權(quán)力舔亭,金錢或威勢些膨。把人們的思想貫穿在行為中蟀俊,這種力量就發(fā)揮出來了。所以孔子主張“德政”订雾,意義也在于此肢预。孔子思想是經(jīng)世致用的,是無冕之王洼哎。
10.政治是從自己的心出發(fā)烫映,以古為鏡,以小見大噩峦,在家里面能做到讓家人佩服嗎窑邦?按照孔子的話,那些政治家不但要有君子的身份壕探,也要有君子的人格冈钦!這就合一了,否則就“二”了李请∏粕福孔子在這里把道德修養(yǎng)和政治結(jié)合起來,講的是“一”的狀態(tài)导盅。
11.我們每個人搞政治就是知行合一较幌,實踐“孝悌忠信”,在日常生活中立住了白翻,就是已經(jīng)在搞政治了乍炉。每個人都提升自己的心性修煉,自覺地去做君子滤馍,這已經(jīng)就是對這個世界施加影響了岛琼。“力量之源”講:動靜之間影響世界風(fēng)云巢株。我們每個人對世界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力槐瑞,就把信心樹起來,從我做起阁苞,帶動社會風(fēng)氣的轉(zhuǎn)變困檩,這就是參與政治了。試想那槽,拿孔子和歷朝歷代的皇帝對比悼沿,誰的影響力更大呢?誰能說孔子沒有參與政治呢骚灸!
12.在官場上為政是明的糟趾,顯性的。在家修德,是暗的拉讯,是不易被人看見的涤浇。但也是為政鳖藕,關(guān)鍵是自己要把自己看見魔慷,自覺地增強(qiáng)主體意識,從而更好地發(fā)揮為政的作用著恩≡憾”
【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喉誊,即是兼濟(jì)天下邀摆,為政四方。
2?22【原文】子曰:“人而無信伍茄,不知其可也栋盹。大車無輗,小車無軏敷矫,其何以行之哉例获?”
【參考譯文】孔子說:“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曹仗。就好像大車沒有輗榨汤、小車沒有軏一樣,靠什么行走呢怎茫?”
【解讀分享】
1收壕、信,是儒家傳統(tǒng)倫理準(zhǔn)則之一轨蛤∶巯埽孔子認(rèn)為,信是人立身處世的基點祥山。
信的含義有兩種:一是自信端壳、信任,信任自己的良知枪蘑、本心损谦,信任自己就是圣人、佛岳颇,本自解脫照捡、具足、豐盛话侧,與萬物一體栗精。二是內(nèi)外合一,對人講信用,欺人即欺己悲立。
“2. 輗和軏看起來不起眼鹿寨,但非常關(guān)鍵⌒较Γ孔子以車子為喻脚草,說明人要立身行事,信譽就像那個輗和軏原献,是非常關(guān)鍵的馏慨。
3.人的信用等于人格。信與諾有關(guān)系姑隅,一旦承諾写隶,就要守信。記捉惭觥:承諾等于人格慕趴,一旦承諾,全情投入鄙陡,誓死捍衛(wèi)冕房。一旦失信,實質(zhì)上就降低了你的人格價值柔吼。當(dāng)今時代做事的最可貴資源就是人的信譽毒费!
4.?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愈魏,行篤敬觅玻,雖蠻貊(mò)之邦,行矣培漏。言不忠信溪厘,行不篤敬,雖州里牌柄,行乎哉?立則見其參(cān)于前也畸悬,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珊佣√;拢”子張書諸紳(子張問怎么樣才可以到處行得通≈涠停孔子說:“說話忠誠信實冷冗,行事篤厚謹(jǐn)慎,即使到蠻荒國家也是行得通的惑艇。說話不忠誠信實蒿辙,行事不篤厚謹(jǐn)慎拇泛,即使在鄉(xiāng)里間,你認(rèn)為行得通嗎?站著時思灌,就好像忠信篤敬幾個字也在你前面一樣;在車上俺叭,就好像忠信篤敬也刻在車前的衡軛上一樣。這樣以后就到處行得通了!”子張把老師的話立刻記在衣帶上)泰偿。這一章是孔子教導(dǎo)子張要存心誠敬熄守,才能行無不利。
5.?子貢問政甜奄∧幔孔子曰:“足食窃款,足兵(軍備)课兄,民信之矣〕考蹋”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烟阐,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紊扬⊙亚眩”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餐屎?”曰:“去食檀葛。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腹缩∮炝”孔子的回答詮釋了樹立政府公信力的價值。
6.信是做人的必要條件藏鹊,或說是人的核心內(nèi)涵润讥。仁即是愛,而愛以各種關(guān)系來體現(xiàn)盘寡,信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楚殿。
7.信是會意字,即人言竿痰,人說出來的話脆粥,也就叫承諾。而承諾這件事我們要特別嚴(yán)肅地對待影涉,要很慎重变隔,不要輕易給人承諾〕3保《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中有言:“夫輕諾必寡信弟胀,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孵户∠舫”(那些輕易發(fā)出的諾言,必定很少能夠兌現(xiàn)夏哭,把事情看得太容易检柬,勢必遭受很多困難。因此竖配,有道的圣人總是看重困難何址,所以最終就沒有困難了。)
8.我們講品牌的作用进胯。那品牌靠的是什么用爪?政府在百姓中的威望靠的是什么?大到國家小到單位或個人胁镐,信譽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偎血。”
【知行合一】致良知盯漂,自信颇玷,萬物一體,重視承諾就缆,知行合一帖渠。
2?23 【原文】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竭宰,所損益可知也空郊;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羞延。其或繼周者渣淳,雖百世,可知也伴箩∪肜ⅲ”
【參考譯文】
子張問孔子:“今后十世(的禮儀制度)可以預(yù)先知道嗎?”孔子回答說:“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嗤谚,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nèi)容是可以知道的棺蛛;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和所增加的內(nèi)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巩步。將來有繼承周朝的旁赊,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況,也是可以預(yù)先知道的椅野≈粘”
【解讀】
“1.本章中孔子提出一個重要概念:損益籍胯。它的含義是增減、興革离福。即對前代典章制度杖狼、禮儀規(guī)范等有繼承、沒襲妖爷,也有改革蝶涩、變通。這表明孔子心體光明絮识,與時偕行绿聘,不頑固守舊。對周禮推崇備至次舌,很有信心熄攘。
2.時代在發(fā)展變遷,“一脈相承”的那“一脈”一直是存在的垃它。我們能看到中華民族前后相傳的文化精髓是前后一致的鲜屏。改革性發(fā)展性也一直都在烹看,這兩種東西同時存在国拇。孔子講出的是對周禮的文化自信惯殊。
3.現(xiàn)在講的“四個自信”里面包含“文化自信”酱吝,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我們要加以傳承土思。
4.為什么說“百代之后”還可知也务热?是因為這里面人恒定的東西。禮是做什么的己儒?禮是仁的外在崎岂,仁不變,禮不會到不可知的程度闪湾。傳承的就是最基本的東西冲甘,禮可以經(jīng)國家育人民。最核心的東西(周文化)沒有丟途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江醇。
5.孔子為什么述而不作?他就是通過整理這些典籍何暇,去粗取精陶夜,去偽存真,讓文化得以傳承裆站。作為道德層面的隱性的影響最深刻的就是周文化条辟,作為制度層面影響最深刻的就是秦代的制度(郡縣制黔夭、中央集權(quán)制)。一有了這個制度就一直影響到現(xiàn)在羽嫡。所以說“百世可知也”可以這樣做預(yù)見的纠修。
6.文化都是人定義的。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承厂僧,某種程度上說決定著這個國家或民族的命運扣草。但無論什么制度下的國家,傳承的最核心東西就是“愛”颜屠〕矫睿《孝經(jīng)》上說“不愛父母而愛他人,謂之背德”甫窟。
7.國可以亡密浑,但文化不能亡。文化只要不滅粗井,總有復(fù)興的時候尔破。這里面包含普世的東西。(《孟子》中記載有墨者夷之同孟軻的辯論浇衬。夷之提出墨家的主張:“愛無差等懒构,施由親始≡爬蓿”孟子主張“愛有差等”胆剧,他說:“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醉冤;于民也秩霍,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蚁阳,仁民而愛物铃绒。”
“孟子說:“夫物之不齊螺捐,物之情也颠悬。”萬物的內(nèi)在價值有很大的差異归粉,人對它們的關(guān)愛的方式也應(yīng)該有所不同椿疗。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糠悼;于民也届榄,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倔喂,仁民而愛物铝条【肝”儒家的仁愛是有差等的,可以推己及人班缰,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贤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類;本句之中的“愛”則特指物倫埠忘,又是基于人與物的一體同源由人推開去的脾拆。從親人到他人再到萬物,仁愛的表現(xiàn)是越來越遠(yuǎn)的莹妒,這種遠(yuǎn)并不是說越來越不重視名船,對親人的愛和對朋友的愛不同,對朋友的愛和對陌生人的愛不同旨怠,對人的愛和對物的愛更不同渠驼。人倫、物倫根本不同鉴腻,須區(qū)別對待迷扇。“愛之而弗仁”的意思是很明確的爽哎,對萬物要有愛的態(tài)度蜓席,但并不是對它們講人道。人倫倦青、物倫有區(qū)分對待的層次差異瓮床,人倫、物倫的當(dāng)下對比下产镐,人倫是重于物倫的,這是儒家的人道精神踢步。在此情境下說儒家的態(tài)度是“不能愛人焉能愛物”更合適癣亚,事有輕重緩急,不通權(quán)變非仁者所為获印。同理述雾,連親人都不愛的人,能愛他人嗎兼丰?這也是我們可以切身體會的玻孟。孟子說:“智者無不知也,當(dāng)務(wù)之為急鳍征;仁者無不愛也黍翎,急親賢之為務(wù)。堯舜之智而不遍物艳丛,急先務(wù)也匣掸;堯舜之仁不遍愛人趟紊,急親賢也∨鲈停”即便以堯舜之德當(dāng)其情勢所迫也難做到仁愛所至無不周遍霎匈。作為人,愛人愛物總是從身邊做起送爸,推而廣之铛嘱。但從這里又不能說儒家拋棄了張載所說的“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終極理想袭厂,只是說這種周遍愛的理想的實現(xiàn)是一個無限的過程弄痹。儒家君子善于推已及人。假如盲目提倡“愛無差等”嵌器,恐怕不盡情理而更難在民間實行肛真。但儒家的道理,理一而分殊爽航,道理有層次性蚓让,且更能實行。儒墨兩家都務(wù)實讥珍,都重功利历极、效果,相對而言衷佃,墨家更為務(wù)實趟卸,而儒家更重長久的人文價值,沒有局限于功利論與效果論氏义。儒家堅持德性論锄列,不因?qū)崉?wù)功利而偏離絜矩之道。“愛有差等”不廢仁愛之普遍性惯悠,反而更能證成之邻邮。另一方面,墨家的批判并非毫無價值與意義克婶,墨家警惕孝親筒严、喪禮的變味,儒家的“三年之喪”的主張及其制度化確實造成很多弊病情萤,造成真情的旁落與社會財物的浪費鸭蛙;墨家批判社會不公及愛的不周遍是有道理的,也是有其理想的筋岛;墨家對于儒家及其流俗流弊的批判娶视,對于完善儒家學(xué)說適成一種補(bǔ)充∪颍”
【知行合一】致中和歇万,知行合一揩晴,推己及人,親親仁民愛物贪磺。
2?24【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硫兰,諂也。見義不為寒锚,無勇也劫映。”
【參考譯文】孔子說:“不是你應(yīng)該祭的鬼神刹前,卻去祭它泳赋,這就是諂媚。應(yīng)該做的事不做喇喉,就是怯懦祖今。”
【解讀】
1拣技、“在本章中千诬,孔子又提出“義”和“勇”的概念,這都是儒家有關(guān)塑造高尚人格的規(guī)范膏斤⌒彀螅《論語集解》注:義,所宜為莫辨。符合于仁傲茄、禮要求的,就是義沮榜∨陶ィ“勇”,就是果敢敞映,勇敢较曼。孔子把“勇”作為實行“仁”的條件之一振愿,“勇”,必須符合“仁弛饭、義冕末、禮加酵、智”凰棉,才算是勇,否則就是“亂”蝶防°旧梗”仁者藻肄,心地光明蔑舞,無有恐怖,必勇嘹屯。
2.“孔子在這里講“義”為什么把鬼拉進(jìn)來說呢攻询?鬼是死去的親人,鬼和神是有區(qū)別的州弟,神是批山川等的神钧栖。所以孔子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婆翔≌埽“敬鬼神而遠(yuǎn)之”,就是不應(yīng)該亂祭祀”啃奴,增加人欲潭陪。
3.從中可以看出,孔子重視人的福祉最蕾,重視實際依溯,反對泛濫的祭祀。反復(fù)強(qiáng)調(diào)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揖膜、知行合一誓沸。
4.“諂”實質(zhì)上是因為心不清凈,心有掛礙壹粟,害怕降災(zāi)禍于自己拜隧,所以才見鬼神就拜,臨時抱佛腳的國人對于宗教態(tài)度大都如此趁仙。見義不為是無勇洪添,也是因為心有掛礙,怯懦雀费。二者表現(xiàn)不同干奢,實質(zhì)上都是因為良知不光明,心有恐怖盏袄。
【知行合一】致中和忿峻,知行合一,仁者自勇辕羽。
二逛尚、《傳習(xí)錄》陸澄錄 四十九
【原文】問:“道一而已,古人論道往往不同刁愿,求之亦有要乎”绰寞?
先生曰:“道無方體,不可執(zhí)著。卻拘滯于文義上求道滤钱,遠(yuǎn)矣觉壶。如今人只說天,其實何嘗見天件缸?謂日铜靶、月、風(fēng)停团、雷即天旷坦,不可;謂人佑稠、物秒梅、草、木不是天舌胶,亦不可捆蜀。道即是天。若識得時幔嫂,何莫而非道辆它?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見認(rèn)定,以為道止如此履恩,所以不同锰茉。若解向里尋求,見得自己心體切心,即無時無處不是此道飒筑。亙古亙今,無終無始绽昏,更有甚同異协屡?心即道,道即天全谤。知心則知道肤晓、知天”。
又曰:“諸君要實見此道认然,須從自己心上體認(rèn)补憾,不假外求,始得卷员∮嘈罚”
【參考譯文摘錄】
“道沒有特定的形態(tài),所以不能執(zhí)著子刮,如果拘泥在文字上求道,就離道越來越遠(yuǎn)了。向內(nèi)求挺峡,認(rèn)識到心之本體葵孤,就可以體會到無時無處不是道,從古至今橱赠,自始至終尤仍,道沒有什么不同。心就是道狭姨,道就是天宰啦,知心就可以知道、知天饼拍。要真正地領(lǐng)悟大道赡模,只能從自己心上體認(rèn),而不是向外求索师抄±旄蹋”
【解讀】
1.“道無方體”,說明道是沒有固定的模式的叨吮。道的本體不能用具體的事物或語言來表述辆布。“不可思議”道不是從眼耳鼻舌身感知茶鉴,而是由心靈智慧開啟锋玲,無所不見而又實無所見。不執(zhí)著在一事一物上涵叮,才能見到真理的全體惭蹂。“不假外求”围肥,就是向內(nèi)尋求悟入剿干。
2.“道可道,非常道”穆刻≈枚《中庸》說:“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氢伟,說明道沒有一時一刻離開我們榜轿。陽明先生:我們那顆良知之心就是道,求道只向心里求即是朵锣。
3.佛教上說“境隨心轉(zhuǎn)”谬盐,這個心是不是陽明先生所說的道呢?
4.從另一角度來理解诚些,道就是路飞傀,是人能走的皇型。路肯定是由此及彼,由煩惱到菩提砸烦。那問題是:我在哪里弃鸦?我是誰?我要走向哪里幢痘?陽明說知心就知道唬格,也就是說我現(xiàn)在不知我的心,我要從不知心走向知心颜说。那什么叫不知我的心购岗?什么叫知我的心?知心即知道门粪,即知天喊积。那是什么東西障礙了我們知自心(明心見性)呢?這個不可向外探求庄拇,要反觀自心注服,有沒有東西遮蔽你的自心?既然道不可以名狀措近,不可以指為具體的形象溶弟,也就是說你不能夠制造出一個道來,制造出一個心的狀態(tài)來瞭郑,你只能是把心的遮蔽取掉辜御,讓心的狀態(tài)顯現(xiàn)出來。那遮蔽在哪里屈张?你怎么看見你的遮蔽擒权?見到了遮蔽的這個東西,然后解蔽阁谆、去蔽碳抄、啟蒙,心的本體就顯現(xiàn)出來场绿。見到了心的本體就叫明明德剖效,或叫致良知。最常見的遮蔽就是我們的情緒焰盗、念頭璧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的中的狀態(tài)就是明德的明的狀態(tài),是一種無污染的純粹狀態(tài)熬拒,也就是“當(dāng)下”的狀態(tài)爷光。
5.當(dāng)下狀態(tài)就是純粹的明心見性狀態(tài)。我們不可能在明心見性之外再找個明心見性澎粟!就像太陽本來在那里蛀序,只不過被烏云一時遮蔽了欢瞪,我們看不見它而已,等風(fēng)吹雨云散了哼拔,我們就看了引有,它還是在那里。
6.自我凈化之路也叫反觀自己倦逐,就是洞察自己的起心動念。當(dāng)你能看見自己的起心動念宫补,你也就明心見性了檬姥。所以這個道也可道,可以把它理解為路粉怕,由此及彼的路健民,此處我的念頭是生滅的,心是散的贫贝,經(jīng)由不斷地凈化秉犹,走向光明,走到當(dāng)下稚晚,這就是可走的道崇堵。最后走到盡頭,你會發(fā)現(xiàn)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客燕,那就是一個存在的狀態(tài)鸳劳。你只要處在存在狀態(tài)下,不要處在自我意識下也搓,你就見“道”了赏廓。存在意識下你在觀,自我意識下你在評傍妒,這是不一樣的幔摸。
7.王陽明說:不以落地為恥,而以落地動心為恥颤练。人生不以逆境為恥既忆,而以逆境動心為恥。
8.“在順境中修行昔案,在逆境中做人尿贫。”你有怎樣的體會踏揣?
①只要肯學(xué)習(xí)庆亡,機(jī)會隨時有;
②人之所以焦慮捞稿,是因為不知“道”又谋;
③人生根本的焦慮是因為不明心見性拼缝;
④讀書學(xué)習(xí)的好處是:讓我們回歸的速度加快了!
⑤不管是好感覺還是壞感覺彰亥,全是你的念頭制造的咧七;
⑥深呼吸,靜觀念頭的起起落落任斋,積極地參與這個過程继阻,何嘗不是美妙的體驗;
⑦見“道”就是為了讓人自由废酷;
⑧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都為了幫助我們成長和提升瘟檩;
9.回家。人一出生就把自己的心丟掉了澈蟆。反過頭尋找的時候墨辛,就看到你的成長路程。原路返回才能把初心找見趴俘。
10.萬劫不復(fù)睹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寥闪√荩”被蛇咬的時候就是沒有覺察,怕井繩就是覺察橙垢,就不會被蛇咬了垛叨。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一朝被蛇咬柜某,就種下了一顆種子嗽元,那個種子需要去清理掉。以后見了井繩就是井繩蛇就是蛇喂击。因為剂癌,恐懼的傷害比蛇的毒更深刻!所以說翰绊,寧可被蛇咬佩谷,也不要十年一直怕著那個井繩……蛇咬了你一回,你復(fù)習(xí)了千百回……监嗜⌒程矗”正所謂萬劫不復(fù)。
11.(分享案例:扯呼脫敏記)念咒語:我看見你了——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裁奇⊥┾“我看見你了”就是任何聲音都可以穿過我來,我向任何聲音開放刽肠,包括車的聲音溃肪、磨牙放屁打呼嚕的聲音等等免胃;我也是這些聲音的一部分,我與這些聲音是“一”不是“二”惫撰,就從心理上接納這些聲音了羔沙。再進(jìn)一步,我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向任何東西開放厨钻,我可以看到聽到聞到觸到任何的東西扼雏,讓自己處在完全開放的狀態(tài),把自我打散了莉撇,然后發(fā)現(xiàn)這是在修行呢蛤。自我意識不再抗拒,就慢慢轉(zhuǎn)化為存在意識了棍郎,或者說是不起評判的中性狀態(tài)了。然后银室,外界的一切都不障礙我了(與我睡著睡不著沒有關(guān)系了)就睡著了……(話外:這一覺睡得好享受巴康琛!)所以蜈敢,人生的功課就要這么定住去做辜荠,要迎上去做,不能逃避抓狭!轉(zhuǎn)換自我意識為存在意識伯病,就不會有焦點注視了。你的覺察是無焦點的覺察否过,這時扯呼聲就推到背景里去了午笛,和所有的聲音都是平等的,就沒有什么是障礙你的了苗桂。你完全開放自己药磺,就可以平等地體驗一切的存在。
12.王陽明說要在事上磨煤伟。磨和煉都沒有好受的癌佩。
13.喝茶睡不著,是因為心性被“念”污染了便锨。事實證明围辙,喝茶并不是睡不著的真正原因。
14.《金剛經(jīng)》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都是變化的放案,以無住的心自在體驗無常姚建。真正的修行是:讓暴風(fēng)雨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