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已經看過李笑來的這本書了托嚣,最近在進行時間管理的主題閱讀,這本書中的一個章節(jié)講述的是任務管理厚骗,所以也被列入了我的主題閱讀之中示启。
先是對書中的內容做了個思維導圖。
有收獲的三個點领舰,分別是感知時間夫嗓、使用列表、完成情況驗收冲秽。
對一個5歲的孩子來講舍咖,未來的一年相當于他已經度過的人生的20%;而對一個50歲的人來講锉桑,未來的一年只相當于他已經度過的人生的1/50排霉,即2%。所以民轴,從感覺上來看攻柠,隨著年齡的增加,時間好像越來越快杉武。
作者在讀《奇特的一生》這本書的時候辙诞,學會了柳比歇夫基于過程的記錄時間的方法,不僅更詳盡轻抱,還有另外一個巨大的好處飞涂,就是遇到結果不好的時候,更容易找到緣由。
以下是摘自《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日志樣本:
烏里揚諾夫斯克较店。1964年4月7日士八。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3小時15分鐘。鑒定袋蛾—20分鐘梁呈。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2小時45分鐘婚度。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2小時25分鐘。休息:給伊戈爾寫信—10分鐘官卡。讀《烏里揚諾夫斯克真理報》—10分鐘蝗茁。讀列夫·托爾斯泰的《塞瓦斯托波爾紀事》—1小時25分鐘。
之前采用時間記錄的app寻咒,進行時間的記錄哮翘,但這只是一個大概,我知道自己哪個時間段在工作毛秘,在學習饭寺,但只是知道自己在那個時間段,在進行這一類型的行為罷了叫挟。等事后回顧艰匙,我并不知道自己一天中具體做了哪些事。
每個人都會有時間越過越快的感覺抹恳,這種感覺會帶給我們很多焦慮感员凝。所以我們總是那樣忙碌,仿佛這樣能夠充分利用時間适秩,以致不會產生虛度光陰的罪惡感绊序。但這種焦慮本身沒有任何好處,只能帶來負面影響秽荞。
柳比歇夫的這種“事件-時間日志”記錄可以調節(jié)對時間的感知骤公,在工作中,更容易確認“真正現(xiàn)實可行的目標”扬跋。
1阶捆、使用紙筆
盡管現(xiàn)在有很多手機app和電腦軟件,都能實現(xiàn)列表的功能钦听。但作者還是推薦使用紙筆洒试,因為不管怎么樣,那些都不如紙筆來得方便朴上、有效垒棋。寫在紙上,思維能夠越發(fā)散痪宰,輸入很方便叼架。很多時候畫比寫更重要畔裕,可視化筆記能夠印象更深刻,紙筆能夠隨手寫寫畫畫乖订。
2扮饶、重要的任務只有一個
大多數(shù)人對于分清一個問題的輕重緩急,困難的地方在于無法分辨“真的重要”和“顯得重要”乍构。于是在列表上面列了很多個任務甜无,卻無從下手,到最后總是挑最容易的開始做哥遮,結果真正重要的反而被堆在了后面岂丘。判斷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的標準只有一個:是否對你的目標的實現(xiàn)有益。
3眠饮、一旦開始就要執(zhí)行到底
一事無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放棄元潘。放棄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換一個更好的方向”君仆。一旦你放棄并開始尋找更好的方向,你可能就在尋找的途中不斷打轉牲距,有了一個方向再去努力返咱。
所以,先判斷你的這個列表所代表的那個任務是不是現(xiàn)實的牍鞠,如果你真的覺得你能夠咖摹、也應該完成這個任務,那就開始去做难述;并且一定要做到底萤晴。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建立一個反饋機制胁后。
很多人做事半途而廢店读,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從未想過要給自己執(zhí)行任務時的表現(xiàn)設計一個驗收機制。
不僅要給自己的最終結果設置驗證機制攀芯,有經驗的人因為他們做事之前總是更關注步驟屯断,所以早已將任務拆分成若干個子任務,所以侣诺,他們甚至會對每一個步驟設計相應的驗證機制殖演。
遇到任何任務,都應該認真審視該任務年鸳,問自己一個問題并想辦法回答清楚:“怎樣才算做好趴久?”如果你得把任務拆分成若干個子任務,那么可能更容易一些搔确,因為做好每個子任務的驗收標準可能已經自然存在彼棍,起碼至少有這么一個:“如果這個做不好灭忠,那么下一個就沒辦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