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好學習》第四章里面提到了「黃金思維圈」的概念轻局,過往對于這個概念逼肯,我的理解限于「將Why置于思考問題的首選項」肃弟,而這次讀它玷室,有了新的感受。
鑒于「實作」是知識留存率第二高的留存方式笤受,于是我就嘗試一下實作的第一步:模擬演練穷缤。
從黃金思維圈的觀點來看,「why」要追尋的是底層的認知箩兽。它是最難回答的津肛,因為它考驗的其實是自我存在的深層價值 —— 換言之,why其實是在問:
你為什么而存在汗贫?
只有深度且反復追問自己身坐,才能給出認真的回答槽片。
對于這個問題我自己的思考思路是:
- 我想要自己的家人與朋友生活的更好
- 為什么要讓這些人生活的更好吼肥?→ 讓他們追求更高的目標
- 為什么要讓他們追求更高的目標采缚?→ 活出更多的價值
- 為什么要活出更多的價值速缆?→ 更多的價值能讓人獲得更多人的更多的正反饋
- 為什么要得到更多的人的更多的正反饋纪挎?→ 這樣能讓自己更長期的保持樂觀诽偷、積極的生活方式同木。
- 為什么自己要更長期的保持樂觀歌馍、積極的生活方式有序?→ 這樣才能讓自己覺得自己過得更值當抹腿。
- 為什么要把自己過得更值當?→ 你想讓自己過得不值當嗎旭寿?→ 答案否定警绩。
思考到這里我同時也發(fā)現,這一串why的追問回答盅称,其實也是反向促進的肩祥。那么它也符合《好好學習》中對「復利效應」本質的理解:
復利的本質是,做事情A缩膝,會導致結果B搭幻,而結果B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huán)逞盆。
而就「值當」而言檀蹋,如何理解?我的理解是:
為了把自己變得更值錢而存在云芦。
這里以「錢」為一個衡量標準俯逾,因為它太通用了。
可是舅逸,值多少錢才算呢桌肴?
引用一下維基百科對財富自由標準的理解:
所謂財富自由,就是你所擁有的錢琉历,已經能夠徹底滿足(自己與家人)一生的所有生活必要支出坠七。
多人一生的累計衣食住行用水醋、各種追求......
擁有這個「錢量」可以說是大部分人想達成的理想。
而在這一點上彪置,查理·芒格說過: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拄踪,最可靠的方式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所以拳魁,自己想要擁有這么多的錢惶桐,那就必須具備擁有這么多錢的資格。
這么來說潘懊,一切學習的「why」姚糊,都是為了讓自己通過不斷的積累與突破,逐步獲得一張完整的一生想擁有的這個「資格門票」授舟。
總結:
一切努力救恨,都圍繞獲得「資格門票」這個目標而進行。一切前行路上的遇到障礙困難释树,在面對這個資格門票時忿薇,都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