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剛學心理學時谋币,看到一個故事很有意思仗扬,但當時并不理解故事背后的深意,只是這個故事一直在心底時時縈繞瑞信,也會好奇故事究竟想要表達什么厉颤?也算是我的一個未完成事件一直在心底徘徊。
時至今日凡简,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和心理學學習的逐漸深入逼友,對生活的感悟也越來越究竟精肃,有一天突然就明白了那個故事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同時也頓悟了“人類一思考帜乞,上帝就發(fā)笑”司抱,上帝笑的是什么!
是的黎烈,有些道理和禪機习柠,不到那個特定的時間,我們是無法體會其中深意的……
轉(zhuǎn)載文章如下:
有一個人患了精神病照棋,總覺得自己是一粒米资溃。家人無奈只好把他送到了醫(yī)院,大夫說:放心吧烈炭,一定把他治好溶锭。
大夫用的是“行為矯正療法”,就是讓他不停地念“我不是米”符隙、“我不是米”趴捅,……一天念一萬遍,以此行為來矯正他錯誤的認識霹疫。
這個人很老實拱绑,就開始這樣不停地念。一周后丽蝎,大夫檢測療效猎拨,只見這個病人目光呆滯,問他:“你是不是米巴雷琛迟几?”他脫口而出:“我不是米±赴剩”大夫認為療效還不夠好,于是讓他繼續(xù)念臊泰,而且加重藥量:一天念兩萬遍蛉加。
半個月后,大夫把他叫來缸逃,結(jié)果這個人一進屋针饥,就臉色紅潤、目光炯炯地說:“我不是米需频!”大夫很滿意丁眼,就通知他的家人來接他回去,家人來了一見如此昭殉,也非常高興苞七,就一起出院了藐守。
幾分鐘后,大夫正在記錄這次成功的治療以向同行推廣時蹂风,只見這個病人氣喘吁吁地跑回來了卢厂。
大夫問:“怎么了?”
病人答:“嚇死我了惠啄,前面有一只雞慎恒,差點被他吃掉!”
大夫一聽明白了撵渡,但還不甘心:“你不是已經(jīng)不是米了嗎融柬?!”
病人答:“我知道我不是米趋距,但公雞還不知道我不是米呀粒氧!”
…佛經(jīng)里曾記載這樣一則故事,大意是:有一次佛陀看著一群螞蟻棚品,嘆了口氣靠欢。弟子問:“您為什么嘆氣?”佛言:“這群螞蟻已做了五百劫螞蟻了铜跑,還在做螞蟻门怪!”
兩則故事放在一起,常會給我無盡的聯(lián)想:“我不是米”锅纺,如此強有力的認知矯正治療掷空,結(jié)果治標不治本,去不了執(zhí)著的根囤锉,所以也去不了病人的蔡沟堋;五百劫的螞蟻官地,生在螞蟻的世界酿傍,一定從沒有機會嘗試“我不是螞蟻”的訓練,所以生生世世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驱入,堅定不移地認為“我只是一只螞蟻”赤炒,當然仍是一只螞蟻!
病人的執(zhí)著亏较,使他從人變成一個病人莺褒,雖然只要去除這個錯誤的認識、執(zhí)著雪情,就可以是一個健康的人遵岩。在我們正常人眼里,他的認識是荒謬的巡通,不存在的——明明是人尘执,怎么會是米呢舍哄?但在病人眼里,這種認識很“正痴裕”——我就覺得自己是一粒米啊蠢熄,這是客觀事實,如何不面對呢炉旷?雖然也聽別人的話签孔,到醫(yī)院了,因為不想當“病人”窘行,所以也很配合治療饥追,但由于根深蒂固的執(zhí)著仍在,當一遇到他的“客觀環(huán)境”時罐盔,便只能逃回來了但绕。還是病人!故事中惶看,病人不了解自己是人而不是米的真相捏顺;現(xiàn)實中,人又是否了解自己的真相呢纬黎?
我們本來是什么樣子的幅骄?
想起佛陀在菩提樹下嘆息: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本今,只因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拆座!
佛是大徹大悟者,也即是徹悟宇宙人生真相者冠息。如此說我們“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我們本可以像佛一樣具足“三十二相相好莊嚴挪凑,化身無數(shù)慈悲濟世,智慧無量度化生……逛艰,只因“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躏碳,就像那個病人因為執(zhí)著自己是“一粒米”,因而怕被公雞吃掉一樣想方設(shè)法保護自己散怖;我們執(zhí)著自己是“一個人”唐断,因而怕天災(zāi)人禍而沒有安全感,怕缺衣少食挨餓受凍所以拼命攢錢……雖然杭抠,那個病人本可以是個健康的人;雖然恳啥,我們本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偏灿!
精神病人想恢復(fù)健康,所以很配合醫(yī)生的冶療钝的;如果我們也想像佛一樣成佛翁垂,用什么方法治療這種“妄想執(zhí)著”呢铆遭?
我們再來看這位大夫的治療,用“行為矯正療法”沿猜,表面上效果很好枚荣,但因沒有去根,所以仍是一次失敗的治療啼肩。由此橄妆,只是強制性地改變“人”的執(zhí)著:“我不貪眼前的美景、我不象從前一樣那么是非分明祈坠,我不再那么放不下孩子了……”害碾,這樣天天約束自己對境不起心動念,表面上可能效果很好赦拘,比從前清凈淡泊了許多慌随,但因為只是暫時壓伏,并沒有去根躺同,所以一旦遇到“公雞”——一旦遇到“客觀環(huán)境”仍會原形畢露阁猜。比如要求自己對境不起嗔心:小狗沖他汪汪叫,不生氣蹋艺;小孩子向他丟石塊剃袍,不生氣;陌生人罵他车海,不生氣笛园;家親眷屬冤枉他,不生氣侍芝;可一旦有個人過來告訴他“你的路子走錯了研铆,這樣去不了根,更成不了佛”州叠,他生不生氣呢棵红?!
可見咧栗,這個方法不能去根逆甜,不管用。那么該怎么治療呢致板?我們可以設(shè)想一下:執(zhí)著“我是一粒米”妄想的病人交煞,我們怎么才能幫他徹底治好呢?
他的病斟或,關(guān)鍵是他僅僅是改變了頭腦層面的理性認知素征,而他內(nèi)在的體驗一點都沒有改變。認知是邏輯,是理性御毅,是客觀根欧,但當客觀環(huán)境有一點改變,邏輯鏈條有一點不通端蛆,人就立馬又回到執(zhí)著的原點凤粗。比如,這個認為自己是大米是人在精神科醫(yī)生的行為矯正和認知強化下今豆,他在頭腦層面接受自己是一粒米嫌拣,可當一只公雞突然出現(xiàn),他的內(nèi)在邏輯就不能理順了晚凿,他依然是那粒米亭罪,絲毫沒有改變。
邏輯的改變歼秽,頭腦的改變应役,理智的改變其實很淺;只有內(nèi)在感受的改變才是有力量和真實的燥筷,對他個人來說箩祥,當帶著“我不是一粒米”的感受行走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公雞母雞小鳥或一口沸騰的鍋肆氓,都不會讓他落慌而逃袍祖。
佛說,一切有為法谢揪,如夢幻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