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晉祠看唐碑搅窿,總感覺有種莫名的不協(xié)調(diào)节值【饬海看唐碑不該是去長安的碑林嗎即碗,是啊,可我偏偏在去年四月的時候路過龍城陌凳,于是我想著念著去看一眼中國書法最好的皇帝李世民的作品——《晉祠之銘并序》碑文剥懒。
太原不是一個很張揚的城市,一切給我的感覺是安安穩(wěn)穩(wěn)井井有條合敦,不像某些二線城市那樣散發(fā)著一種暴發(fā)戶般的傲慢與豪氣初橘。對于晉祠,在去之前充岛,我絲毫未抱有能帶給我驚艷感覺的希望保檐,我的目標(biāo)只在于《晉祠銘》而已。
然而在我走下車看到大門的那一刻裸准,我知道此行不虛了展东。
四月的風(fēng)輕柔的吹著,下午兩點鐘的陽光明媚而和煦炒俱,一霎間一大撥翠綠鋪面而來盐肃,那感覺怎一個爽字了得?第一眼我便被它驚住了权悟,也似乎猛地才意識到那個春天錯過了什么砸王。晉祠原來是依山而建,或者說就建在山上峦阁。順著正門望去谦铃,亭臺樓榭紅墻綠瓦若隱若現(xiàn),更有遠(yuǎn)山如黛碧落澄藍(lán)榔昔,就單這種叫人仰望的氣勢就征服我了驹闰。
我于是邊忙著進園瘪菌,邊開始搜索關(guān)于晉祠的介紹。晉祠始建于北魏前嘹朗,是為了紀(jì)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师妙。背靠的山是懸甕山,從建筑學(xué)角度看屹培,晉祠依山就勢默穴,分層設(shè)置,利用造物的神奇向外借景褪秀,祠中建筑的整體趨勢與山體內(nèi)在的向上趨勢相呼應(yīng)蓄诽,在優(yōu)美的天際廓線上形成了壯麗巍峨的景觀。這樣的景點我見的并不多媒吗,大部分景點在設(shè)計時仑氛,一般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蝴猪,建筑也只是零零散散的鑲嵌在山水中调衰。
沿著晉祠的中軸線膊爪,一路用水泥修的臺階和廣場自阱,由于坡度比較平緩,基本是隔一段平地才會有幾級臺階米酬。走進大門后沛豌,我在幾座石橋上停留了片刻,下面幾條小河蜿蜒而過赃额,河水清澈見底加派,橋的兩邊不遠(yuǎn)處都有亭子相映,用亭臺水榭來形容很恰當(dāng)跳芳,不過這其中也多少有點小橋流水的感覺芍锦。
因為時間趕緊不敢過多停留,我匆匆拾階而上飞盆。一路桃花爛漫游人如織娄琉,果然北方的花開的晚,有一部分還是含苞待放吓歇,南方早在那一個月之前已經(jīng)是群花怒放了孽水。經(jīng)過“晉祠天下景”亭前的瀑布、“凌云閣”城看、“龍興晉陽”雕像等之后女气,才到晉祠真正的大門。還好買票的人不多测柠,門前很多導(dǎo)游在拉生意炼鞠,我有點小詫異缘滥,因為這種現(xiàn)象貌似比其他地方都嚴(yán)重,最后我姑且把這看成是當(dāng)?shù)氐囊环N民俗了谒主。
進得門去完域,剛開始的那種激動澎湃的心緒已經(jīng)緩和下來,我懷著一種慕古的好奇在園中游走瘩将。我以為《晉祠銘》會是園中很重要的一個景點吟税,走著走著自然就會出現(xiàn),后來才知道“晉祠三絕”中竟然沒有它姿现。信步走著肠仪,一下來到了“圣母殿”,這里游人很多备典,殿前用直抵屋頂?shù)蔫F柵欄門睹住了异旧,大家里三層外三層的圍在門前,紛紛通過柵欄縫向里面張望提佣。
殿內(nèi)陰森昏暗吮蛹,看不出圣母像有絲毫的溫情,只覺她眼光犀利冷漠拌屏,無動于衷的任世人投來好奇與膜拜的目光潮针,在那一聲聲唏噓與一次次攝像頭的閃動中,她大概太寂寞了吧倚喂。不知她在那坐了多少年每篷,幾百年還是幾千年?我沒有去研究端圈,只是不自覺的想著焦读,不知這圣母像還要坐多久。我正想著舱权,聽見一個導(dǎo)游說矗晃,“這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最大的室內(nèi)匾”,我趕忙抬頭看了殿前的匾宴倍,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大张症,上書“顯靈昭濟圣母”六個楷書金色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愈發(fā)顯得熠熠生輝啊楚。隨后又從另外一個導(dǎo)游口中得知吠冤,這個大殿是北宋時期的建筑,圣母傳為叔虞之母邑姜恭理。想來竟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拯辙,至于為什么建的,誰建的大概是很少有人關(guān)心的,大多數(shù)游人是沖著這千年的歷史來的涯保∷弑簦或許這座大殿留給世人的,只是對歷史的敬畏以及千百年來風(fēng)雨剝蝕后的蒼涼夕春。
離開圣母殿未荒,便一心想著《晉祠銘》,可是沒有見到明顯的指示牌及志,時間有限片排,全園我恐怕是游覽不下來了,于是向一個身穿制服的大哥打聽了一下速侈。我說《晉祠銘》碑率寡,他有些迷茫,于是我拿出門票指了指上面的書法給他看了看倚搬,他笑著說冶共,:“你穿過前面那個亭子,左轉(zhuǎn)就到了每界,那叫‘唐碑’捅僵。”聽到這個名字眨层,我在心里偷笑了一下庙楚,立馬想到了西安碑林。然后我說了聲謝謝后就按照他指的方向走去谐岁,雖然叫“唐碑亭”醋奠,其實那并不是一個亭子,而是一間面積較小的房子伊佃。門頭上有一塊“貞觀寶翰”的匾額,字體是行書沛善,顏色也是金色航揉。
進入亭內(nèi),心底還是有一點亢奮的金刁,畢竟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塊行書碑帅涂,并且還是御制的。眼見兩塊大碑立在亭子中央尤蛮,前面用一米高左右的鐵欄桿圍著媳友,我先走到右邊那塊看了看,碑面剝蝕嚴(yán)重产捞,只有部分字依稀可見醇锚,碑文勁秀雅致,不愧是王羲之真?zhèn)鳌?br>
看著那飽經(jīng)歷史風(fēng)雨洗禮的碑文,時光一下倒流到貞觀二十年焊唬。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李世民東征高麗返回恋昼,經(jīng)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太原,心底不免產(chǎn)生萬千感慨赶促。三十年前液肌,正是在此地,他隨父親李淵在唐叔虞祠前祭拜盟誓之后起兵鸥滨,隨后建立大唐王朝嗦哆,故地重游,世事滄桑婿滓,懷著九五之尊睥睨天下的豪邁之情吝秕,懷著對先人無限的感恩之意,他揮毫寫下了《晉祠之銘并序》空幻。盡管當(dāng)時東征并不得意烁峭,不過想到自己的戎馬一生,想到這千秋偉業(yè)和萬古江山秕铛,時年48歲的李世民约郁,怎么能不觸景生情百感交集呢?
想當(dāng)年漢高祖奪得天下回故鄉(xiāng)時唱出了:“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但两,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鬓梅,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邁詩句,不過劉邦文化程度不高谨湘,也就能唱幾句而已绽快,相比于一千二百余字的《晉祠銘并序》,顯得土豪味十足紧阔,怪不得《沁園春·雪》中有“惜秦皇漢武坊罢,略輸文采”的感嘆。于我而言擅耽,這有1300年歷史的石碑活孩,那樣冰冷又那樣充滿魔力。碑文內(nèi)容歌功頌德宣揚承平盛世乖仇,很符合當(dāng)時李世民的心境憾儒,而其文辭之華美也盡顯李世民藝術(shù)涵養(yǎng)之高。從書法成就上看乃沙,盡管在書法鼎盛的大唐起趾,李世民的書法連副冊都登不上,不過作為九五之尊警儒,他身前不顧人道騙取蘭亭训裆,死后也要蘭亭陪著入土,也不愧是中國書法最好的皇帝了。此碑碑額用飛白書寫“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缭保,這在碑額的字體選擇上又開了一個先例汛闸。據(jù)一個導(dǎo)游講解說全碑39個“之”字各不雷同,《蘭亭序》也就24個“之”字而已艺骂,看來李世民真是要在書法上驚世駭俗一下诸老,怪不得有人認(rèn)為這是僅次于蘭亭序的行書杰作。
右邊的墻上刻著朱彝尊集杜詩句:“文章千古事钳恕,社稷一戎衣”别伏,配的倒也貼切。
左邊那塊是清朝乾隆年間書畫家楊二酉等人復(fù)制的忧额,字跡清晰可見厘肮,但失去了真味的東西總覺得看著別扭。出門的時候我又看了一眼門頭的匾額睦番,看到這個匾額是一個叫“周寬”的人題的类茂,一查,發(fā)現(xiàn)這個周寬是乾隆年間的一個知縣托嚣,我不禁想巩检,現(xiàn)在的縣官要是都能這么有文化該多好啊。
走出唐碑亭示启,我又開始了信步游走兢哭。沿著中軸線右邊逐漸往上走,是一間間廟宇夫嗓,游人稀少迟螺,很是清靜。也不知在哪個地方舍咖,我看見一方清池矩父,已經(jīng)好多年沒有看見那么清澈的水了,池中幾簇未開花的水蓮飄在水中谎仲,就像畫在水面一樣浙垫。一群金魚在其周圍游玩,忽然想起《小石譚記》中所云“潭中魚可百許頭郑诺,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杉武,影布石上辙诞,佁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轻抱,往來翕忽飞涂。似與游者相樂。”簡直就是情景再現(xiàn)敖系辍士八!
從這片廟宇中的一個邊門往左行,來到圣母殿后面梁呈,是一個建在山體上的大殿婚度,我想大約就是“獻殿”了。層層遞進官卡,四處通透蝗茁,觀景處和現(xiàn)在的陽臺類似,不過殿內(nèi)無法觀看寻咒,站在最高一層哮翘,俯瞰四野,晉祠內(nèi)景盡收眼底毛秘,游人們穿梭在紅花綠柳之中饭寺,甚是有趣。遠(yuǎn)處藍(lán)天空闊叫挟,幾片白云悠悠晃晃艰匙,我瞬間覺得舒暢至極,如身夢幻之中霞揉。然而那夢幻很快就消失了旬薯,東坡說:“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适秩。哀吾生之須臾绊序,羨長江之無窮』嘬瘢”美景如斯也容易讓人產(chǎn)生興盡悲來盈虛有數(shù)之感骤公,于是我匆匆拍照匆匆沿梯而下,希望像梅花一樣能夠掃跡情留扬跋。
那時夕陽殘照當(dāng)樓阶捆,在往出口走的時候,我順便又看了晉陽第一泉——難老泉钦听,在一個井口直徑約三米洒试,高約四米的寬井正中,一股泉水突突地往外冒朴上,井底有一出口供泉水流出垒棋,因此整個井中水高不過二尺,井底石子清晰可見痪宰,幾尾金魚在井墻邊來回游弋叼架,盡管距離甚高畔裕,我似乎也能感覺到那天然之泉的絲絲涼氣了。最后我在“水鏡臺”乖订、“晉溪書院”扮饶、“董壽平美術(shù)館”徘徊了片刻,帶著一心的滿足離開了乍构。
本來只奔著《晉祠銘》去的甜无,結(jié)果我卻收獲了整個春天±桑可能我沒有記住“晉祠三絕”毫蚓,卻記住了藍(lán)盈盈的天、清澄澄的水昔善,記住了桃紅柳綠的燦爛元潘,記住了文章千古事的滄桑,在那個暮春時節(jié)君仆,也可以說一句不負(fù)春光了翩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