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偶爾點開第四季《奇葩說》的最后一集脸爱,主題是成長瘪阁。其中羅振宇在最后的辯論中有一段話类浪,讓我久久回味臭蚁。這段話的大意是:人在少年時已經(jīng)形成了完整的主觀世界最铁,然后當(dāng)人走上社會時,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有一條溝垮兑。人掉進溝里是挫折冷尉,從溝里爬出來是成長。人在掉進溝里后系枪,原本的主觀世界破碎雀哨,然后融合了客觀世界的內(nèi)容,再次重建私爷,從而使人的主觀世界變得更大震束。
羅振宇想說的是成長無所謂好與壞,但是成長是這么一個逼迫人獲取很多原本沒有希望去獲取的東西当犯,并且變?yōu)榧河泄复濉Uf白了就是人要學(xué)會去適應(yīng)這個事件,不管愿不愿意嚎卫,人都會有這樣的過程嘉栓。
看完這段,心中對羅振宇尤為佩服拓诸,因為他道出了成長的真意侵佃。
下午看完《北鳶》第五章,卻又覺得羅振宇老師的這段話還需要一定的補充。
《北鳶》的第五章講述的是主人公盧文笙獨自遠行到天津求學(xué)的經(jīng)歷抽活。正是他初為少年墩新,主觀世界已然形成,初踏社會的過程迈螟。也正是他經(jīng)歷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那條溝的時候。
只是這條溝也過深了些尔崔,因為那時的客觀世界過于殘酷答毫。
那段歲月,他從別人身上學(xué)會了很多季春,見識了很多洗搂。但是也正是這段時間的各種見聞和經(jīng)歷,讓他最終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革命耘拇,對于一個個人來說是否真的是從溝里爬出來呢撵颊?恐怕并不是,因為這很可能意味著萬劫不復(fù)惫叛,意味著死亡秦驯。所以文笙的選擇算不算是成長呢?
那個年代多少類似文笙的年輕人毅然決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挣棕,走上了反日保家的道路译隘。這些人都不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嗎?這些人都不懂得如何成長嗎洛心?
當(dāng)然不是固耘。
在那個年代,成長不僅僅是爬出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那條溝那么簡單词身。因為主管世界與客觀世界之間還有一種叫做民族大義的東西厅目。
羅振宇老師說的也沒錯,但是要有個前綴:和平年代法严。和平年代更注重個人的成長歷程损敷,主觀世界中不能適應(yīng)這個社會的東西該放棄的放棄,這個客觀世界內(nèi)必須要掌握的內(nèi)容該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深啤,這樣人才能成長拗馒。成長也是適應(yīng)客觀世界的一個過程。
但是在戰(zhàn)爭年代溯街,成長這個詞本身也是比較奢侈的東西诱桂。因為抗?fàn)幈旧砭褪遣煌讌f(xié),逆來順受在和平年代叫圓滑呈昔,在戰(zhàn)爭年代就是叛國挥等,就是沒有骨氣。
但凡有血性的人們在戰(zhàn)爭年代只能選擇站起來與入侵者抗?fàn)幍涛玻还苓@種抗?fàn)帟粫谀菞l溝里越陷越深肝劲,甚至丟棄性命,為了心中的執(zhí)念郭宝,一生無悔辞槐。
這是客觀世界過于強大造成的,這個時候的主觀世界只能拼著信念與客觀世界對拼剩蟀,努力去改變這個客觀世界催蝗。
當(dāng)今世界也有這樣一部分拒絕成長,堅持本心與客觀世界相爭的人育特,他們立志要改變這個世界,然后他們中的部分人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佼佼者。
更多的人不斷地破碎自己的主觀世界缰冤,然后混雜了客觀世界的東西重建主觀世界犬缨,這就是蕓蕓眾生。
不論是哪種人棉浸,不論是哪個年代怀薛,也不論個人最后官居多高,錢賺多少迷郑,隨波逐流也好枝恋,與世抗?fàn)幰擦T,人老了嗡害,成長了終究還是會羨慕少年的純真焚碌。不論是誰,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拋棄一些老了之后會認(rèn)為無比尊貴的東西霸妹。
這叫成長的代價十电。
這就像聽李曉東唱《消愁》和毛不易唱《消愁》完全是兩個味道。能聽懂李曉東那娓娓道來歌聲里的味道的人應(yīng)都是上了年紀(jì)已經(jīng)成長的人了吧叹螟。
《北鳶》的作者雖未老鹃骂,卻像李曉東那樣老練,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罢绽,讓人偏生讀出滄桑感畏线,和那種成長的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