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一個聽起來
就美的地方!
兩千多年前
有一位叫張騫的使者
經(jīng)由這里出使西域
雖歷經(jīng)艱難險阻
卻鑿開了溝通中西的道路
▲張騫出使西域 邵宏江臨摹
1390多年前
有一位叫玄奘的大師
經(jīng)過這里前往印度求取佛法
他百折不回莉撇、排除萬難
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傳播
▲《玄奘取經(jīng)圖》(西夏)榆林窟第3窟
這里
每一粒黃沙礪石
都裹挾著歷史的風塵
這里
每一塊秦磚漢瓦
都訴說著不朽的傳奇
這里
每一窟彩塑壁畫
都煥發(fā)著迷人的光彩
多少人風塵仆仆地
從別處趕來
只為一睹
此處流轉(zhuǎn)千年的芳華
這就是敦煌!
▲敦煌莫高窟
1
閱盡滄桑的絲路古郡
這里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
一個地名
往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
寄予著人們最美好的期盼
“敦煌”
就是這樣一個名字
張騫的“鑿空”之行
打通了影響深遠的“絲綢之路”
這條“絲路”
迤邐不絕惶傻,橫亙時空
閱盡世間繁華
敦煌
這個“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
曾經(jīng)風云際會
見證了歷史變遷和盛衰榮辱
敦煌
處于中西交通“咽喉鎖鑰”的地位
漢朝時設敦煌郡
及玉門關(guān)棍郎、陽關(guān)
扼守西域通往河西走廊和中原的大門
這片承載著古老文明的土地
在歷史的星空中
大放華彩
▲陽關(guān)景區(qū)風光
商賈使者“相望與道”
各國使臣、僧侶往來不絕
人們摩肩接踵
相會于敦煌
用千年時光書寫了“絲路傳奇”
▲“絲綢之路”風光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
沿“絲綢之路”經(jīng)敦煌而西傳
大蔥银室、大蒜涂佃、芝麻
核桃、葡萄蜈敢、黃瓜
......
不計其數(shù)的異域物產(chǎn)
經(jīng)由敦煌
走入尋常百姓家
這就是敦煌辜荠!
2
風光無限的神奇圣地
這里有妙造天成的奇觀異景
敦煌
地處甘肅、青海抓狭、新疆三什 (區(qū))交匯處
無垠的戈壁大漠
連綿起伏的峰巒山脈
寥寥勾勒了它粗獷的輪廓
也孕育了
令人嘆為觀止的壯美景象
東邊峰巖突兀
一脈青褐色的石頭山
三峰聳立,如危欲墜
這就是坐鎮(zhèn)敦煌的第一山
“三危山”
山山相連否过,綿延不斷
嶺嶺相距午笛,溝壑縱橫
在鳴沙山的懷抱中
靜臥著一灣酷似新月的泉水
這就是“月牙泉”
▲鳴沙山惭蟋、月牙泉在敦煌城南一脈相連
▲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風黃沙中有此一水药磺,在滿目荒涼中有此一景告组,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神奇与涡,令人神醉情馳惹谐。
在敦煌的西端
新疆持偏、甘肅交界處
有一座“魔鬼城”
它屬于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
布局有序驼卖,造型奇特
是世間罕見的天然雕塑博物館
▲雅丹地貌
千萬年大風的不斷吹蝕
形成地面支離破碎的凹陷壟槽形態(tài)
每當月夜風起時
如箭的氣流在奇石山間穿行
卷起沙石
遮天蔽月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zhì)公園
時而聲如洪鐘
時而細如泣婦
時而尖聲怪叫
逢電閃雷鳴
天空忽明忽暗
山丘土崗飄悠變幻
形同群魔起舞
3
雄偉神秘的文化圣殿
這里有輝煌燦爛的文明
敦煌
人類四大文明的交匯點
佛教東傳的通道
東西文化交流的門戶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歷史賦予了它穿越時空的力量
也滋養(yǎng)出了
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shù)
公元366年
有一位叫樂僔的和尚云游至此
被這里的“佛影祥光”所打動
便在懸崖上架空鑿巖
開鑿了第一個佛龕
1600多年前的第一個洞窟
就這樣誕生了
▲莫高窟第254窟南壁的千佛像
歷經(jīng)10個朝代
數(shù)代畫師工匠
1600多年的嘔心瀝血
記錄人類文明交融薈萃
為后人們留下了
舉世矚目的世界級文化遺產(chǎn)
▲被雪覆蓋的敦煌莫高窟
現(xiàn)存前秦至元代
735個洞窟
4.5萬平方米壁畫
2415尊泥質(zhì)彩塑
▲第257窟西壁“九色鹿王本生圖壁畫”
莫高窟
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
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shù)圣地
▲飛天擎箜篌,莫高窟第285窟-南壁(西魏)
這里
有彩帶飄拂鸿秆、漫天遨游的“飛天”
也有家喻戶曉的“九色鹿”
有“千手觀音”的精美繪畫
也有“反彈琵琶”的經(jīng)典舞姿
有價值連城的“敦煌遺書”
也有世界最大的
室內(nèi)盤腿而坐的“泥胎彌勒菩薩造像”
▲莫高窟 第57窟 主室 南壁
1000多年來
各個時代人類的
生產(chǎn)勞動場面酌畜、社會生活場景
衣冠服飾制度、古代建筑造型
音樂卿叽、舞蹈桥胞、雜技
帝王出行、農(nóng)耕漁獵
冶鐵釀酒考婴、婚喪嫁娶
林林總總贩虾、世間萬象
盡在莫高窟
這里有過輝煌的過去
也有過疼痛的記憶
當歷史的煙塵散盡
那些懂它的人
從青絲到白發(fā)
不離不棄
▲樊錦詩,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沥阱。她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缎罢,扎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考杉。
千年莫高窟
也吸引著一代代有志青年
前赴后繼策精、不惜奉獻青春
癡心守護、共同守望
▲敦煌研究院文化與創(chuàng)意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海濤在莫高窟254窟內(nèi)工作崇棠。
出敦煌往西南是“陽關(guān)”
出敦煌往西北是“玉門關(guān)”
▲玉門關(guān)又稱小方盤城咽袜,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于此而得名。
“陽關(guān)”與“玉門關(guān)”南北呼應
既是開拓西域的軍事要隘
又是中西貿(mào)易往來的通商口岸
于是枕稀,經(jīng)過“陽關(guān)”通向西域的這條大道
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繁忙的大道
被人們稱為“陽關(guān)大道”
“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這里是唐詩宋詞中的塞外
行走在戈壁大漠上
漫步在烽燧墩臺間
那些報國忠君询刹、馳騁疆場
或悲涼、或雄壯的千古詩篇
縈繞耳邊
▲玉門關(guān)遺址
李白詩中的萬里長風
可以“吹度玉門關(guān)”
岑參眼里的“玉門關(guān)城迥且孤”
李清照將“四疊陽關(guān)萎坷,唱到千千遍”
晏幾道拱手相揖
含淚飲盡杯中酒“陽關(guān)疊里離聲”
千年人文歷史的浸潤
讓大漠戈壁盛開了朵朵藝術(shù)之花
敦煌小曲繞梁三月
經(jīng)典舞劇《絲路花雨》《大夢敦煌》
久演不衰
《又見敦煌》一票難求
▲室內(nèi)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演出劇照
步步皆厚重,舉目越古今
這就是敦煌食铐!
4
名揚四海的今日敦煌
這里有開放包容匕垫、
向善守正、崇高唯美的精神
文化
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
因互鑒而豐富
▲敦煌城貌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樞紐城市
和商貿(mào)重鎮(zhèn)
“華戎所交虐呻,一大都會”
敦煌自古就是一座國際名城
因此
也是“絲綢之路”歷史遺存最為豐富
文化記憶最為清晰的城市
▲敦煌大劇院
絲路流韻裊千年
如今
每年一屆的
絲綢之路(敦煌) 國際文化博覽會
絲綢之路敦煌國際徒步節(jié)
在敦煌舉辦
這里已經(jīng)成為多元文化交流
多樣文明互鑒的國家平臺
也成為廣大戶外徒步愛好者的徒步圣地
傳承絲路精神
融通絲路文化
促進絲路合作
發(fā)展絲路運動
▲敦煌文博會上演經(jīng)典劇目《絲路花雨》
走過漢唐繁華
走過絲綢之路
拂去黃沙風塵
方見心中華彩
▲敦煌國際會展中心
千年一瞬
一眼千年
如你所見
這象泵,就是敦煌寞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