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希臘神話有個西西弗斯。他是科林斯的建城者和國王茅逮,被懲罰每天把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推到山頂璃赡,然后眼看著這塊巨石滾到山腳下面。西西弗斯永遠而看似徒勞地與萬有引力對抗著献雅。
這則故事令人著迷的地方或許在于——它擊中了集體潛意識中人類在命運枷鎖中掙扎的共鳴碉考。
在嚴酷環(huán)境和渺小肉體的對比下,縱使人類中的佼佼者也感到舉步維艱挺身。因而侯谁,數(shù)學家、哲學家帕斯卡寫下句子“人只是一只蘆葦章钾,是宇宙間最脆弱的東西”良蒸,心理學家阿德勒則更加直白“人生來自卑”。
或許正是因為這脆弱和自卑伍玖,人們常常將成功歸因于天賦嫩痰,而不是努力。天賦是亞當?shù)玫缴系鄣撵`犀一點窍箍,與眾不同的禮物串纺,卓然超群的注腳丽旅。將別人的成功歸因于天賦,如此便可以將自己的失敗輕描淡寫而過纺棺;將自己的成功歸因于天賦榄笙,因為努力是一把雙刃劍,承認自己努力過卻遭遇失敗可能對自尊造成致命的打擊祷蝌。
盧瓦索是世界最知名的廚師茅撞,不僅開創(chuàng)了新式的法國菜肴配料,還是一名企業(yè)家巨朦。他擁有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米丘,其他幾家位于巴黎的餐廳,出版多本烹飪書籍糊啡,還有自己的冷凍食品生產(chǎn)線拄查。
盧瓦索的生活看起來完美,他卻在2003年的《米其林指南》出版前選擇了自殺棚蓄。當時他在另一部指南中失掉了兩分堕扶,評論界傳言會在新的《米其林指南》中他的餐廳會被降級。不久后發(fā)布的《米其林指南》中他的餐廳仍然擁有三顆星梭依,但是盧瓦索的生命之星卻已經(jīng)隕落稍算,一個有天賦、創(chuàng)造力和美好未來的頂級大廚役拴,就這樣被一次想象中失敗的擊垮邪蛔。
對相信成功來自天賦而非努力的人來說,一次失敗便可以被解讀為江郎才盡扎狱,成為刻在臉上的紅字侧到,甚至可以殺了他。
(二)
好在淤击,盧瓦索的思維模式只是我們思維模式中的一部分匠抗。這種思維模式被稱為“固定型思維”,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才智和天賦是無法提高的污抬,而成功只是證明了自己的聰明和天賦汞贸。
與之相反的是“成長型思維”,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才智和能力是可以不斷學習和發(fā)展的印机,成功需要你學習新知識矢腻、突破固有自我、發(fā)展自己的才能射赛。
你可能覺得在自己身上兩種思維模式都存在多柑?是的,兩種思維模式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楣责。同一個人可能認為自己的數(shù)學能力是固定的竣灌,但體育能力是可以發(fā)展的聂沙。或者自己的性格是固定的初嘹,但智力是可以發(fā)展的及汉。
(三)
我曾經(jīng)認為身體素質(zhì)是天生的,長大后能成為運動員和健美先生的都從小熱愛運動屯烦、人高馬壯坷随。直到讀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傳記,插圖照片中的三島由紀夫擁有一身武士般健美的肌肉驻龟。三島由紀夫自幼孱弱温眉,其代表作《金閣寺》主角對肉體的自卑正是其內(nèi)心的映照。直到30歲時三島因為追求希臘式肉體美迅脐,認為強大的肌肉形態(tài),不僅僅是西方人的專利豪嗽,東方人同樣可以擁有好的身體狀態(tài)谴蔑,開始改造自己的肉體。
三島由紀夫改造自我的壯舉是我無意中的發(fā)現(xiàn)龟梦,直到讀了《終身成長》隐锭,我才恍然大悟這就是成長型思維的體現(xiàn)。
僅就竭盡所能改造環(huán)境和肉體來說计贰,很多人在三島由紀夫面前該要自慚形穢钦睡。常常有人認為自己處境的不遂順是因為周圍環(huán)境不好、家庭背景普通躁倒、工作學習太難荞怒。與其抱怨不如反躬自問,在不變的環(huán)境下你是否已經(jīng)努力到了極致秧秉。
面對別人的成就褐桌,你在見賢思齊還是心懷嫉妒;面對能力的不足象迎,你是腳踏實地還是總找捷徑荧嵌;面對不幸失敗,你是看到改善的契機砾淌,還是怨天尤人啦撮;面對學習的差距,你是調(diào)整策略還是自暴自棄汪厨?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其著作《終身成長》(Mindset:TheNewPsychologyofSuccess)從心理學角度闡釋了兩種思維模式的不同及成因赃春。更重要的是,德韋克的研究表明思維模式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劫乱。因而“自身思維模式的重新塑造”及“將思維模式應用在教育領域”兩個議題顯得更加吸引人聘鳞。書中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給出可操作的建議薄辅,其研究成果也已經(jīng)應用到企業(yè)管理、教育育兒等領域抠璃。
(四)
曾有人調(diào)侃站楚,學者中最會寫暢銷書的當屬心理學家〔耍《終身成長》?在大陸已三次再版窿春,雖然每次都會起一個符合當時流行風格的有些心靈雞湯的名字,但卻是一本不折不扣基于實證研究的嚴謹著作采盒。德韋克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是她近四十年研究之書孕育的果實旧乞,渾然天成、甘甜可口磅氨。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尺栖,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習得性無助理論。在被關在籠中的狗不斷遭遇電擊后烦租,即使籠門大開延赌,聽到電機信號狗已經(jīng)不再逃跑而是不等電擊就開始倒地呻吟顫抖。在兒童和成人身上叉橱,習得性無助同樣存在挫以。
德韋克學術生涯的早期,便專注于研究習得性無助和歸因的關系窃祝。對于如何改善習得性無助兒童的學習表現(xiàn)掐松,當時臨床心理學的兩大主流學派有著不同主張。行為主義學派心理學家強調(diào)讓兒童體驗到更多成功經(jīng)驗粪小,這樣他們就在不斷做對題目中重拾自尊大磺。而認知學派的心理學則強調(diào)重建積極認知,包括轉(zhuǎn)變兒童對成績的歸因探膊。德韋克當時研究對比兩種療法的效果量没,并證明調(diào)整歸因會給人帶來更持久的轉(zhuǎn)變。
比起習得性無助的枷鎖突想,更隱形卻波及廣泛的是普通人給自己心靈套上的枷鎖殴蹄。文化環(huán)境確實存在偏見,但真正的枷鎖并非外來的偏見猾担,而是對偏見的認同和內(nèi)化袭灯;生存環(huán)境和階層固然難以逾越,但真正的枷鎖并非僵化的階層绑嘹,而是局促的視野和想象力稽荧;基因和生理的確存在差異,但真正的枷鎖并非大同小異的肉身工腋,而是思維模式?jīng)Q定的行為方式姨丈、努力程度畅卓、抗挫能力。
20世紀80年代之后, 德韋克更多開始關注目標蟋恬、動機翁潘、成就與人格,這和她早期的研究是一脈相承的歼争。這個時期她對心理學界的貢獻是提出了“成就目標理論”和“內(nèi)隱理念理論”拜马,而后者就是本書所說的“思維模式(mindset)”的前身。
鑒于德韋克對心理學的杰出貢獻沐绒,2003 年俩莽,她成為美國文理學院院士;2010 年, 榮獲桑代克職業(yè)成就獎乔遮;2011 年扮超,榮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fā)的杰出科學貢獻獎;2012 年蹋肮,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出刷。
(五)
帕斯卡從小體弱、3歲喪母括尸,或許正是這些經(jīng)歷使他早早感悟到生命的脆弱巷蚪。因12歲就可以獨立證明歐幾里得定理病毡,帕斯卡也被很多人視為天才濒翻。但天才的另一面是,他因過度勞累而疾病纏身啦膜,病休期間還在堅持工作有送、撰寫論文。不要忘了僧家,他的名言還有后半句——“但人是一只會思想的蘆葦雀摘。”
阿德勒幼年有兩次被車撞的經(jīng)驗八拱,5歲時險些因肺炎喪生阵赠。中學時數(shù)學成績極差,被老師勸說不如干脆回家做鞋匠肌稻,在這件事的刺激和父親的鼓勵下清蚀,阿德勒很快成為了數(shù)學課上優(yōu)等生。在他的學說中爹谭,比“人生來自卑”更重要的是——“自卑是人類處境得以改善的動力之源枷邪。”
最后诺凡,讓我們回頭再看看西西弗斯的故事东揣。在存在主義大師加繆看來践惑,西西弗斯是一個英雄,他甚至是快樂的嘶卧。西西弗斯在不可阻擋的命運面前沒有放棄掙扎和思考尔觉,因而他已掌控自己的命運。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脸候,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它穷娱。”人類的生命很脆弱运沦,能力也很有限泵额,但作為已知的唯一智慧物種,人類擁有通過改變自身從而改變世界的自由意志携添。
這就是我們存在的理由嫁盲。
參考資料:
[1]彭芹芳,李曉文.Dweck成就目標取向理論的發(fā)展及其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4,12(3):409~415
[2]李抗,楊文登.從歸因療法到內(nèi)隱理念:德韋克的心理學理論體系及影響(J).心理科學進展烈掠,2015,23(4): 621–631
[3]李鳳珍.自我價值論: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新視角(J).江西教育科研,2007(8):18-20
[4]單麗敏.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上海教育》(J),2017(14):28-30
[5]吳艷茹,郭蕾.成長型思維:“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教師自主發(fā)展的動力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 ( 基礎教育版),2017(1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