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時候,我和福桐台囱、李政一起去過位于深山中的靈巖寺。在我們下山回來的路上咱娶,看見道兩側(cè)生長著茂盛的樹木,其中一些樹上結(jié)著青綠色的果子膘侮,十分可愛的榛。我和福桐以為那是梨子,但李政說是核桃雕薪。我笑了,誰沒吃過核桃蹦哼,它外殼又堅又硬要糊,呈深褐色妆丘,而樹上的那些果子看起來青脆酸澀,怎么會是核桃呢勺拣?李政沒說話,他走到樹前毅戈,摘下一顆果子苹丸,在地上敲打了幾下赘理,外面的果皮被敲碎扇单,露出了里面堅硬部分——雖然仍然是青綠色的,但已經(jīng)可辨認出是我所知的核桃模樣蜘澜。
從小到大吃過那么多核桃仁,直到現(xiàn)在瞪醋,我才真正知道核桃完整的樣子——說來很是令人慚愧装诡。但事實上,類似的事情在你我的生活中是常有的慎王,——經(jīng)常發(fā)生反而被我們忽略,經(jīng)常見到卻不一定認識蜀漆。
這本文集是我為大家獻上的一棵生長在青春歲月的另類的“核桃樹”咱旱。
書中的故事就像那樹上的果子。當你站在樹下遙望它們的時候吐限,會誤以為它們是梨子,酸甜可口诸典,于是你摘下一顆,輕輕嗅聞舀寓,清香沁人心脾肌蜻,放到嘴里輕咬一口,起初略有酸甜之感蒋搜,所以你細嚼慢品判莉,越嚼越覺得味道有些奇怪育谬,如山中野藥,苦辣濃烈渗饮。但這時宿刮,你已經(jīng)不想走開了。那味道雖然奇怪僵缺,可是它無比真切,令人欲罷不能翠胰。不過自脯,這當然不是果子的全部味道。因為我真正想讓你們品嘗的膏潮,不是果子,而是核桃焕参。
把那外皮敲碎開來,會露出真正的核桃刻帚,你會發(fā)現(xiàn)那核桃布滿褶皺,有些丑陋崇众,但看久了又會覺得十分耐看缓艳。再把這層皺皮去掉后,食其核仁,香酥耐嚼互妓,回味無窮坤塞。
留給你回味的澈蚌,其實不是故事,而是生活宛瞄。在曲折的味覺旅程中,你最終將找到核桃的味道盈电;在看似眼花繚亂的故事里杯活,隱藏的是生活本身。所以旁钧,你從生活走出,進入書中嚎幸,繞一圈之后寄猩,找到的是生活,回到的依然是生活焦影。
曾不止一人問過我,“你所寫的東西是否與你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舶担?”而我多次的回答總是含糊其辭彬呻,“只是編的故事,創(chuàng)作而已闸氮。”我甚至不想承認蒲跨,那其中的某些內(nèi)容源于我的本意,因為它們有的讓人感到邪惡孙咪。誠然,我所寫的雖然是故事翎蹈,但又怎會與現(xiàn)實的經(jīng)歷沒有一點關(guān)系呢?
真正好的作者一定是敢于撕裂內(nèi)心荤堪,拷問著自己的靈魂來創(chuàng)作的;一部好的作品拥知,一定是真誠的。每個人的靈魂都是多棱鏡举庶,擁有不同的側(cè)面揩抡,某些時候,我寫作的過程蕊唐,正是對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探索。本書中的小說多數(shù)是我在大學(xué)四年所寫的——這幾年也正是從青春期到成人的我不斷尋找心靈與自我的幾年替梨。因為迷惘装黑,所以找尋;因為找尋称杨,所以成長闹究。在本書十幾篇小說中喧半,我扮演的是找尋者均抽。我的找尋之路從自己的內(nèi)心啟程,最初多是在寫自己油挥,當初步了解了自己的內(nèi)心之后,便開始突破內(nèi)心的小我护蝶,漸漸地與外在世界建立更廣泛的聯(lián)系华烟,感受他人的人生,嘗試著寫不同的人负饲,即是認識世界喂链,也是重新審視自己。
一方面椭微,我現(xiàn)在所處的年紀,以及環(huán)境迟杂,使我暫時無法創(chuàng)作出視野更加宏觀的作品本慕,不可避免地像多數(shù)年輕作家那樣更傾向于表達內(nèi)心的寫作,但每個人經(jīng)歷不同锅尘,思考方式不同,加之我也有愿望去探索講述故事的全新角度浪腐,所以我相信顿乒,我所講的故事是會帶來一些不同感受的。這本書是一棵“另類的核桃樹”淆游。另一方面,就如同“所有的核桃樹都是樹”一樣拾稳,每個人的心靈也都有相似的地方腊脱,并因此而相通。這本書中的眾多故事,眾多人物鳄炉,有的來自我潛意識中的情愫搜骡,有的來自我理性的思量,最重要的是來自我對生活的觀察與體會记靡,因此我想,這些故事摸吠,一定會讓作為讀者的你產(chǎn)生不同層面的共鳴。
不管披著多少詭誕離奇的想象外衣呀洲,在青春歲月寫下的故事啼止,必定多數(shù)有關(guān)青春。青春是每個人漫長而又短暫的生命中一段重要時光族壳,遠望時青春是美好的,仿佛青春里的一切都散發(fā)著溫暖迷人的光澤贰您,但我們身處青春時拢操,看到的世界往往是迷茫和復(fù)雜的。我想帶領(lǐng)大家走進的不是遠望的青春令境,而是最為真實的青春,甚至有些是夸大其實的青春——是的抛蚁,你即將讀到的這些故事或許在現(xiàn)實中鮮有聞惕橙,但每一篇都離不開我對青春時光最為真實的體驗。就像青果包裹了核仁弥鹦,無論外在怎樣變化,最本質(zhì)的東西是不變的朦促。
在敘述故事時,我不刻意強加什么思想血当,盡可能融入的是我累積的情感,而情感本身就是一種思想歹颓。雖然這本書是我的第一本書油湖,敘述尚處于對不同風(fēng)格的嘗試與探索階段领跛,甚至某些地方會讓人覺得不夠成熟,但是吠昭,有些情感、有些想法郑什、有些故事蒲肋,只有在青春時才會這樣擁有和表達。我在本書中寫下的某些兜粘,是多年后的我寫不出的,所以我對這本書十分珍視剃法,更加愿意與不同的讀者分享路鹰。
這本書就像一棵搖曳在風(fēng)中的青澀核桃樹,每個故事都是一個味道獨特的果子晋柱,那味道也許酸澀,也許怪異俩块,但每一種味道都是真實的,不過這也只是果皮的味道玉凯,像果子一樣的故事,最終所包含的是生活本身那顆“核仁”捎拯。
希望大家慢慢品嘗盲厌,嘗到“核仁”。
秋山靜澤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