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年)丙曙,資中人李石剛好40歲拯杠,他還有3年才考中進士,還沒有成為后世聞名的“蜀學”名士窒盐,但他“九歲舉童子”草则,“少從蘇符尚書游”,已“有盛名于蜀”(《方舟集》)蟹漓。這年正月炕横,李石懷著“忍死銜痛”的心情,為一年多前去世的父親撰寫了情真意切的《先君墓志銘》葡粒。
在介紹先祖籍貫及到四川定居的經歷的時份殿,李石寫道“石聞諸曾大父行曰膜钓,家本古雍得一坊,五公入蜀卿嘲,諱廷贊颂斜。唐末五季,官資之銀山縣拾枣。吾族別者沃疮,自銀山始也。銀山生二子梅肤∷臼撸”“我隴西李不掩厥先六世,不譜別于銀山姨蝴,來隱北門俊啼。”文中提到的“資之銀山縣”左医,位于現今的資中縣銀山鎮(zhèn)授帕,可見李石是地地道道的資中人。
銀山縣的建縣歷史要追溯到隋末恭帝義寧二年(618)浮梢,這一年也是唐高祖武德元年跛十。唐高祖李淵是五月廢黜隋恭帝楊侑稱帝的,銀山縣的建縣時間當在這一年的五月以前黔寇。唐代李吉甫所撰的地理學專著《元和郡縣圖志》對此有明確記載,資州“管縣八:盤石斩萌、資陽缝裤、內江、丹山颊郎、銀山憋飞、龍水、清溪姆吭、月山榛做。”“銀山縣内狸,中检眯,西北至州四十八里。本漢資中縣地昆淡,隋為內江縣地锰瘸,義寧二年分置銀山縣,因縣界銀山為名昂灵。鹽井一十一所避凝,在管下舞萄。”五代后晉劉昫管削、張昭遠等編纂的《舊唐書》記載為倒脓,“銀山,資中地含思,義寧二年置崎弃。”
銀山縣命名茸俭,源于縣境內的銀山吊履,除《元和郡縣圖志》認為“因縣界銀山為名”外,明代曹學佺撰寫的地理著作《蜀中廣記》也有記載调鬓,“寰宇記云艇炎,廢銀山縣在資州東南三十八里,以山名腾窝∽鹤伲”清代官修地理總志《欽定大清一統(tǒng)志》則描述了山形,“銀山虹脯,在州東南四十里驴娃,山形如錠⊙”
至于建縣的原因唇敞,與隋朝開皇、大業(yè)等時期設置威遠咒彤、義和疆柔、大牢等縣一樣,都是朝廷為了安置招降的夷獠镶柱。獠人來源復雜旷档,是當今廣西、湖南歇拆、四川鞋屈、云南、貴州等南方少數民族的先民故觅。據宋元時代馬端臨編撰的典章制度史《文獻通考·裔考·獠》記載厂庇,“蜀本無獠,晉李勢時输吏,諸獠始出巴西宋列、渠川、廣漢评也、陽安炼杖、資中灭返、犍為、梓橦坤邪,布在山谷熙含,十馀萬落,攻破郡縣艇纺,為益州大患怎静。”唐代貞元年間為了鎮(zhèn)撫獠人黔衡,還在資州設置了安夷軍蚓聘。南宋祝穆編撰的地理類著作《方輿勝覽》在資州“名宦·韋皋”詞條下寫道,“唐時東蠻數為邊患盟劫,能綏服之又戰(zhàn)有功夜牡,蠻部震服,乃建安夷軍于資州維制諸蠻侣签√磷埃”清代顧祖禹集明代以前歷史、地理學大成的《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影所,“又《唐志》資州城內有安夷軍蹦肴。貞元二年,西川帥韋皋奏置軍于此猴娩,維制諸蠻阴幌,是也【碇校”?
在資州境內矛双,同樣是在義寧二年,還設置了龍水縣仓坞、月山縣背零⊙鳎《讀史方輿紀要》記載无埃,“月山廢縣在縣西。本資中縣地毛雇。隋義寧二年嫉称,置月山縣。唐屬資州灵疮≈模”“龍水廢縣,在縣西南八十里震捣。隋義寧二年荔棉,析盤石縣地置闹炉,屬資州∪笥#”不同的是渣触,北宋太祖乾德五年(967),銀山縣壹若、月山縣與唐貞觀四年設置的丹山縣嗅钻、“天寶初,改名清溪”的清溪縣一起被廢止店展。龍水縣則是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才因戰(zhàn)亂廢养篓。《文獻通考》記載赂蕴,“宋乾德五年柳弄,廢月山、丹山睡腿、銀山语御、清溪四縣∠郑”南宋承儀郎李攸的《宋朝事實》記載“資州应闯,乾德五年,省月山挂捻、丹山碉纺、銀山三縣入盤石】倘觯”銀山縣骨田、月山縣建縣歷時349年,龍水縣建縣歷時625年声怔。
月山縣的名稱态贤,與境內的山形有關〈谆穑《蜀中廣記》記載悠汽, “通志云,盤石廢縣在縣北三里有石狀如盤陀芥驳。月山廢縣在縣境宋析入者有山形如明月柿冲。”龍水縣的名稱兆旬,則與境內的溪流形態(tài)有關假抄。《讀史方輿紀要》記載,龍水縣“有溪水屈曲蟠擁猶龍宿饱。又有龜山熏瞄,依山隴為城∶裕”《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巴刻,“以縣西北有溪,屈曲繞城如龍蛉签,因以為名胡陪。”
銀山縣被廢后碍舍,成為銀山鎮(zhèn)柠座,并在明代設置有巡檢司∑穑《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妈经,“宋乾德中,廢為銀山鎮(zhèn)捧书。今有銀山巡司吹泡。”《明史》記載经瓷,資縣“南有珠江爆哑,即雒江也,東流為資江舆吮。東有銀山鎮(zhèn)巡檢司揭朝。”《欽定大清一統(tǒng)志》記載色冀,“銀山鎮(zhèn)潭袱,在州東四十里,即故縣锋恬,明置巡司屯换,今裁∮胙В”
到了清代彤悔,銀山鎮(zhèn)設置了具備驛站功能的鋪遞。清代黃廷桂等編撰的《四川通志》記載癣防,“銀山鎮(zhèn)鋪蜗巧,在州東四十里掌眠±俣ⅲ”當時,資州直隸州境內,在州東十里级遭、二十里望拖、三十里、四十里挫鸽,分別設置有唐明鋪说敏、蓮池鋪、金紫鋪丢郊、銀山鎮(zhèn)鋪盔沫;在州北十里、二十里枫匾、三十里架诞、四十里,分別設置有新安鋪干茉、雙石鋪谴忧、跳墩鋪、金帶鋪角虫。
月山縣被廢后沾谓,成為月山鎮(zhèn)或月山鄉(xiāng)。據北宋王存主編的《元豐九域志》記載戳鹅,當時月山鎮(zhèn)是盤石縣10個鎮(zhèn)之一均驶。“緊枫虏,盤石辣恋。一十六鄉(xiāng)。丹山模软、南湍伟骨、月山、鼓樓燃异、賴胥携狭、賴磐、小石同回俐、銀山逛腿、栗林、銅鼓一十鎮(zhèn)仅颇〉ツ”清代徐松編輯的《宋會要輯稿》記載,“資州盤石縣月山鎮(zhèn)忘瓦、丹山鎮(zhèn)搁廓、銀山鎮(zhèn),干德五年廢縣置【惩桑”李石在《樂先生墓志銘》中寫道蝙场,“盤石縣之月山鄉(xiāng)乞銘以窆×荒辏”龍水縣被廢后售滤,成為龍水鄉(xiāng)√ㄊ《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完箩,“淳祐三年,縣廢拉队。今為龍水鄉(xiāng)”嗜憔。
在銀山縣,最為有名的當屬建于縣城附近銀山上氏仗,供文人士子吟唱雅詩的“雅歌臺”吉捶。《四川通志》記載皆尔,“雅歌堂呐舔,在州東南四十里銀山上。古今集記云慷蠕,唐珊拼,田游巖入蜀,居于銀山流炕,聚弟子歌雅詩以為樂澎现,今山有雅歌臺∶勘伲”《欽定大清一統(tǒng)志》中“田游巖”為“田防巖”剑辫。如今的銀山烈士陵園,曾名為“雅歌臺烈士陵園”渠欺。
蘇軾妹蔽、黃庭堅等文豪的遺跡,也曾在銀山縣出現過挠将「炱瘢《四川通志》記載,銀山“又有蘇軾舔稀、黃庭堅遺跡乳丰。”《蜀中廣記》記載得更為詳細内贮,“石刻存志云产园,銀山候館因掘地得一小碣石汞斧,乃黃山谷與門生戴經弟綱尺牘。云:七二郎氣秀而有骨淆两,他日學問仕宦皆當過人,要須得一佳士與游拂酣,養(yǎng)其忠厚之源秋冰,此最為先務。涪翁書贈戴六六婶熬、七二秀才伯仲剑勾。”如今赵颅,資中文廟還收藏有黃庭堅書《幽蘭賦》書法碑虽另。可見饺谬,“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與資中還是很有淵源的捂刺。
龍水縣因“三范修史”之一的范祖禹,曾于宋英宗治平年間任龍水縣令而聞名募寨,在諸多文獻中都有記載族展。如,《宋史全文》寫道拔鹰,“翰林學士司馬光仪缸,乞差前知龍水縣范祖禹同修《資治通鑒》”×兄《方輿勝覽》記載恰画,“皇朝范祖禹,治平中宰龍水瓷马∷┗梗”《蜀中廣記》記載,“范祖禹知龍水縣欧聘,公余紀興詩云……”《全宋詩》收錄了范祖禹寫的詩歌《送七主簿赴龍水》自沧。范祖禹在龍水縣“尤以興學校為首務”(《四川通志》),他最大的貢獻是修建了中國早期書院之一的龍水書院树瞭,引導資州士民皆以讀書為樂拇厢。
關于月山縣的文獻記載很少。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晒喷,月山縣有南湍鎮(zhèn)孝偎、金牛鎮(zhèn)、賴社鎮(zhèn)凉敲,設置清酒務衣盾,征收酒稅寺旺。沒有資料明確表明月山縣最早的并長時間作為治所的具體地方在哪里?《資中縣續(xù)修資州志》記載势决,月山縣“在州東北80里……即今石銅鎮(zhèn)”阻塑。1997年10月出版的《資中縣志》則記載為:“月山縣治在今重龍鎮(zhèn)西五十里,五代時一度遷至今月山鄉(xiāng)果复〕旅В”一些考古資料顯示,月山縣最早的治所為現今資中縣甘露鎮(zhèn)虽抄,一度曾遷往石銅鎮(zhèn)(今龍江鎮(zhèn)月山村)走搁。
當范祖禹到龍水縣任縣令時,月山縣已經劃入了盤石縣迈窟。如今私植,讓我們從范祖禹《資州路月山亭》中去遙想月山縣當年的風采,“軒亭枕蒼峰车酣,縹緲視空闊曲稼。長江翻天去,回斡地軸折湖员。洪濤破山門躯肌,崖谷盡爭裂。孤云行無蹤破衔,飛鳥去自沒清女。游子怨路長,煩襟此披豁晰筛。昔觀黃河流嫡丙,浩蕩窺禹穴。乾坤何壯觀读第,永嘆舊游絕曙博。茲亭雖非匹,山水頗秀發(fā)怜瞒。茫茫八紘內父泳,所歷但毫末。安得乘飛飆吴汪,人寰瓷超越惠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