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很老的歌红伦,是這么唱,“長大后淀衣,我就成了你”昙读。
如果每個人成為父母之后都像歌里這樣,那真的是噩夢舌缤。
雖然之前學的是精神分析箕戳,但我并不是“父母皆禍害”小組的擁躉,我只是以為国撵,沒有覺察陵吸,沒有反思,沒有嘗試改變介牙,完全憑本能和下意識的去帶孩子——
那不是和動物一樣壮虫?
你小時候,肯定期待過环础,父母在某個方面囚似,能夠不一樣。
肯定想過线得,等我有了孩子饶唤,一定要……,一定不會……
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贯钩,在意他們的感受募狂,別把他們的事情都當作是小事;
在錢少一點但全家人在一起角雷,和錢多一點但和家人要分開之間祸穷,要相信孩子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
不要只是因為要表現(xiàn)得大方勺三,就隨便把孩子心愛的東西送給別的小朋友雷滚;
不要總是開口閉口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畢竟孩子也沒有抱怨過別人家的父母掙多少錢買幾套房……
讀本科的時候接觸到家庭治療吗坚,看到過這么一段話:家庭是一個系統(tǒng)祈远,這個系統(tǒng)生了病,常常會由系統(tǒng)中最弱小的成員背負起來商源,表現(xiàn)出癥狀——就好像生理上的病癥绊含,你感冒了,你的扁桃體最脆弱敏感炊汹,就會容易扁桃體發(fā)炎。
一般來說逃顶,家庭里面最弱小的那一個讨便,是孩子充甚。
因為孩子沒有選擇,又絕對忠誠霸褒。
還好伴找,當年的孩子已經(jīng)長大,又重新組成家庭废菱,有了自己的孩子技矮。
成年人,永遠比孩子更有力量殊轴,更有自由衰倦,更有責任。
那些盼望的旁理,你能給你的孩子樊零;那些痛苦的,你能不讓你的孩子體驗到孽文。
你能實現(xiàn)自己小時候滿心期待的夢想驻襟。
還有比這更棒的事情嗎?
等我有了孩子芋哭,我一定……沉衣,一定不會……
如果你小時候也暗自這樣想過,請一定把它放在心里减牺。
失控的時候豌习,迷茫的時候,問一問自己烹植。
好多次斑鸦,我也是靠著這句話,成功阻止了自己變身后媽草雕。
這是做父母的初心巷屿,不要忘。
當然墩虹,不管我如何努力去做一個更好的父母嘱巾,我的孩子肯定也會有這樣的時刻,也會去想“爸爸媽媽要是能……就好了”诫钓。
等他成為父母旬昭,希望他也記得曾經(jīng)的盼望,也這樣去提醒自己菌湃。
一代人接著一代人——感覺這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呢问拘。
懶媽邦:
本碩臨床與應用心理學,本行做心理咨詢,后來進了早期家庭教育這個行當骤坐,家有慢慢小朋友一歲十個月绪杏,全職至今,主攻方向是“如何一邊帶娃一邊偷懶”纽绍。
一個有點懶蕾久,還想把孩子帶好的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