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卡普曼研究表明,在兩個人或更多人之間专筷,通常有一個相互的作用弱贼,這種作用會形成一種三角關系,受害者磷蛹、拯救者和迫害者吮旅。
當迫害者傷害到受害者的時候,總會有一個拯救者出現(xiàn)味咳”硬或者說,當你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時槽驶,你會吸引到迫害者或者拯救者來到你身邊责嚷,這樣才能維持一個三角平衡關系。
在這個三角關系中掂铐,當你扮演了其中任何一個角色的時候罕拂,周圍的人為了維持這個三角的平衡,就會無意識的扮演相對應的角色堡纬。
這種心理劇聂受,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蒿秦,每一天甚至每時每刻都在上演烤镐,受害者、拯救者棍鳖、迫害者炮叶,三個角色來回互動碗旅,只是一般的人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而已。
心理學家還發(fā)現(xiàn)镜悉,你在一生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祟辟,劇本在早年的時候就已經(jīng)寫好了,也就是說侣肄,一個人是扮演受害者旧困、迫害者還是拯救者,在孩童時期已經(jīng)有了一個模式稼锅。
當一個人處于受害者位置的時候吼具,他的人生就被動了,對周圍的一切都無能為力矩距,因為一切都要等待一個拯救者來拯救他拗盒,可是又有誰能夠拯救他呢?
日本侵華期間的漢奸锥债,他們想讓日本人來幫助他們陡蝇,可是他們本來就是日本侵略者的受害者。
當然人是活的哮肚,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登夫,改變的前提是你要看到現(xiàn)有的模式。
如果你能夠覺察到自己一直都在扮演著受害者的模式绽左,那就好辦了悼嫉,這里有一個新角色,這個角色叫建設者拼窥,只有成為建設者戏蔑,你才能夠跳出卡普曼的三角游戲,在三角游戲中不管你是迫害者鲁纠,受害者還是拯救者总棵,你都在玩兒這個游戲,我們只有跳出來改含,才能離開那個受苦的角色情龄。
什么叫建設者?如何才能成為建設者呢捍壤?
這要從一個人心理發(fā)展成熟的過程談起骤视。
心理學把人的成長大概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0~7歲,寄生期鹃觉。這一階段专酗,因為生存完全依賴于我們的父母以及他人,所以在心理上他還不夠成熟盗扇,依賴別人祷肯,所以表現(xiàn)出很強的順從性沉填,這個階段自我的意識基本是沒有的。第二個階段佑笋,7~14歲翼闹,依賴期。這個階段自我的發(fā)展已經(jīng)開始有了蒋纬,但是能力有限猎荠,所以對別人還有很強的依賴性。14~21歲蜀备,叛逆期法牲。這是一個發(fā)展自我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琼掠,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很強的叛逆性拒垃,有時候甚至為了反對而反對,處處挑戰(zhàn)權威瓷蛙,非常注重自我的感受悼瓮,所以不太容易與別人相處,特別是父母和一些權威艰猬。過了21歲就進入成熟期了横堡,22歲以上,他的自我基本或發(fā)展完成冠桃,他不再需要向別人證明自己命贴,并開始承擔自己的責任,懂得和觀點不同的人相處和合作食听,在處事的時候能夠照顧對方的利益胸蛛,能做到你好、我好樱报、大家好葬项,也就是說能做到整體平衡。
人的身體的成長需要物質的營養(yǎng)迹蛤,心理的成長也需要心理的營養(yǎng)民珍,每個階段如果能獲得充分的心理營養(yǎng),人的心里就會按照上面所說的規(guī)律來健康的成長盗飒,生命就會自然地轉入到下一個階段嚷量。
但是,遺憾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沒有按照這個階段來發(fā)展逆趣,你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人卡在了成熟期的某一個階段蝶溶,比如說有些人三四十歲了,還自己做不了決定汗贫,他的心理年齡就停留在了寄生期身坐,另外一些人剛好相反,凡是遇到和自己觀點不一樣的人落包,他就反對部蛇,遇見權威就對抗,這樣的人就是典型的叛逆模式咐蝇。
只有心智成熟的人才能夠成為建設者涯鲁,建設者的關鍵就是承擔自己的責任,面對一個組織有序,哪怕盡一點點微博之力抹腿,如果大家都愿意為組織做一點點貢獻,而不是依賴別人或者攻擊組織旭寿,這股力量合在一起就是一股強大無比的力量警绩。
侵華戰(zhàn)爭期間,日本人只有150萬盅称,但是漢奸卻有400萬肩祥,一個日本人身邊有三個漢奸,如果調轉槍頭缩膝,三個人打一個日本人混狠,沒有打不過的道理。
同樣夫妻之間疾层,為什么老是抱怨對方這不行将饺,那不好,都是別人家的好痛黎,到頭來不是做對家庭有利的建設者予弧,而是相互指責,總把自己當成受害者湖饱,把自己擺在被動的位置桌肴,等待對方做自己的拯救者。
看見你的心理年齡卡在哪個階段了琉历?是在寄生期坠七?還是在依賴期?還是在叛逆期旗笔?
看見并承認是負責任的一種方式彪置,只有你愿意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你就向建設者的位置邁出了一步蝇恶。
受害者拳魁、拯救者、迫害者撮弧,這三者是一個游戲潘懊,這個游戲是一個循環(huán)姚糊,你永遠跳不出來,只有成為建設者授舟,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救恨,當你能夠開始承擔自己的責任,為這個世界能夠貢獻一份力量的時候释树,你已經(jīng)跳出那個三角游戲了肠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