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在社區(qū)醫(yī)院給寶寶買維生素D涣雕,在排隊的時候注意到身后有一個哭泣的小姑娘。很明顯,小姑娘情緒很不穩(wěn)定陷遮,旁邊的奶奶很不耐煩的訓斥她:“這么大的人了還哭滓走,丟不丟人帽馋?”一旁的媽媽雖比奶奶要溫和一些,但也在勸慰孩子不要哭了绽族。
媽媽的做法看似沒有什么問題姨涡,但小姑娘還是哭的停不下來涛漂。我聽到小姑娘的哭聲,忍不住回頭多看了幾眼检诗,真的很讓人心疼匈仗。奶奶注意到我之后逢慌,可能以為我介意孩子哭聲太大,略帶歉意地對我說涕癣,孩子剛剛打完針前标。我也終于忍不住的對孩子的媽媽說,你抱抱她就好了距潘,她可能有點兒害怕。
表面上看音比,孩子崩潰的哭鬧是因為打針,其實不然洞翩。四歲的孩子是完全可以應對打針這件事情的。即便是因為疼骚亿,哭幾聲也就過去了已亥。這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来屠,媽媽和奶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不允許孩子哭俱笛,沒有看到孩子哭背后的情緒和需求。
在生活中迎膜,我們也會經(jīng)常遇到孩子不愿意去醫(yī)院泥技,即使是生病也很排斥的情況磕仅。在《孩子:挑戰(zhàn)》第13章中,講述了一個媽媽幫助孩子克服對去醫(yī)院做手術的恐懼的案例宽涌。
溫格和薄皮要做扁桃體切除術。為了緩解兩個孩子對手術的恐懼卸亮,媽媽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游戲:“咱們假裝這個洋娃娃玩裙,要去醫(yī)院做扁桃體切除手術。 我們首先應該做什么呢吃溅?”博比準備一個行李箱溶诞。
媽媽:“里面應該放什么呢决侈?”
兩個孩子選好了物品之后,博比開始扮演爸爸,開車到醫(yī)院枉圃。到了醫(yī)院之后,媽媽扮演醫(yī)生孽亲,并假裝和洋娃娃交談。她把小推車當作病房返劲,用帶茶杯過濾,網(wǎng)上套上一只白襪子篮绿,假裝麻藥呼吸器。對洋娃娃說:“你現(xiàn)在會聞到一點點怪怪的味道亲配,你只要做幾個深呼吸,然后幫我數(shù)幾個數(shù)弃榨,很快你就睡著了菩收【ňΓ”因為的手術的過程當中會用到麻藥,到時孩子會睡著官辈。所以媽媽避開了真正的手術環(huán)節(jié)箱舞,只是對洋娃娃說:“現(xiàn)在睡著了晴股,我會把你的扁桃體取出來,然后把你放在床上肺魁,等你醒了以后可以吃一點冰淇淋《炀”
格溫:“他切扁桃體的時候會不會疼寂呛?”
媽媽:“她什么感覺贷痪,也不會有”奈螅”
薄比:那他醒后會不會疼肉津?
媽媽:“她的喉嚨有可能會疼一天,但完全可以忍受舱沧,她不會疼很久的」钒Γ”
接下來由博比扮演醫(yī)生重復了同樣的過程初烘。
第二天分俯,兩個孩子相互扮演醫(yī)生和病人,玩“摘除扁桃體”的游戲缸剪。
當兩個孩子真正到了醫(yī)院之后,他們表現(xiàn)出了信心和配合杏节,順利的完成了手術唬渗。
在這個案例當中奋渔,媽媽將手術設計成了角色扮演的游戲,給孩子營造了一個愉快的氛圍嫉鲸。在游戲當中,媽媽也坦誠地告訴孩子會有一點疼玄渗,但媽媽的輕松讓孩子有信心去經(jīng)歷。就這樣藤树,媽媽幫助孩子做好了迎接手術的心理準備。
在生活當中岁钓,如果孩子生病需要去醫(yī)院甚至手術升略,我們可以參考案例中媽媽的做法甜紫。
首先我們要明白,大多數(shù)孩子恐懼是因為未知囚霸。所以在去醫(yī)院之前激才,可以先通過這種游戲或其他輕松愉快的方式额嘿,提前讓孩子知道他將面臨什么劣挫。除了自己設計游戲之外册养,也可以買一些醫(yī)院相關的玩具压固,比如說藥箱,聽診器等等帐我。
還有一點很重要,要允許孩子有表達恐懼的權利拦键。當他表現(xiàn)出了害怕時,其實是向我們尋求幫助芬为。孩子有可能會哭,可能會抗拒媚朦,這時千萬不要訓斥孩子氧敢。我們需要學會觀察询张,看到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情緒的發(fā)生瑞侮,這樣才能夠引導孩子將害怕的情緒發(fā)泄出來。如果他哭半火,你只需要抱抱她就可以啦。
也不要為了安慰孩子而哄騙钮糖,諸如手術不疼、打針不疼等等店归,因為你所說的這些不疼并不是孩子的真實感受阎抒。就像上面的案例中的媽媽坦誠的告訴孩子,手術會有點疼痛且叁,而且會痛一天。但媽媽的語氣表現(xiàn)出對孩子們可以忍受疼痛的信心秩伞。當我們看輕困難的時候欺矫,孩子也會覺得困難變小了。孩子往往是通過我們的語言和行為來學習應對困難的方式穆趴,所以不妨坦誠地告訴孩子,會疼遇汞,但是你可以克服。
回到文章開頭當中的小女孩兒空入,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可能會在去醫(yī)院之前就告訴孩子执庐,我們要去醫(yī)院打針,打針的時候可能會有一點疼轨淌,但你完全可以克服迂烁。如果打針時孩子還是哭了盟步,我會抱著我的孩子問他,剛才打針是不是有點兒疼叭磁獭?沒事兒媳拴,疼的話哭完就好了黄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