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原老師大概是一位十分直爽恨锚,清朗的人(看文章作出的無端猜測宇驾,無端端給人貼了一標簽?)。有一次陳老師來學校講座猴伶,本已到達講座課室课舍,看到大門口都被人堵住了,走廊上也是人他挎,目測是擠不進去了筝尾,于是又返回去,因此錯過办桨,至今后悔筹淫。
偶然在一個讀書的微信公眾號上看到陳平原老師的一篇文章《中文系,是為你的一生打底子》呢撞。于是损姜,收藏起來,準備在課堂上與學生們分享殊霞,對于自己的所學有強烈的歸屬感或者說是信賴摧阅,是學好這門學科的前提,盡管有時候這樣的歸屬感來自于社會對這門學科的功利性需要绷蹲,這都沒關系棒卷,好過無感甚至厭棄。
追根溯源祝钢,發(fā)現(xiàn)陳平原老師作為一位文學教授比规,不僅僅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學術志趣上,關于小學拦英、中學的語文教育苞俘,大學的文學教育,寫了一系列的文章龄章,很多都結集成書了吃谣。
這么嚴肅的話題,宏大的話題做裙,陳平原老師卻是談得生動有趣岗憋,沒有理論,沒有說教锚贱,只有發(fā)自內心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仔戈。既然書本取名“六說”,自然是跟“六”這個數(shù)字有關。
第一篇《校園里的詩性——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监徘,提到“大學里的文學教育晋修,其目標主要不是培養(yǎng)作家,而是養(yǎng)成熱愛文學的風氣凰盔,以及欣賞文學的能力”墓卦。深以為然。要說“文學”真的能給人帶來什么實質上的收益户敬,如果不借助其他載體的話落剪,相對于其他學科,它的變現(xiàn)能力和變現(xiàn)速度可以說是遠遠不及了尿庐≈也溃可為什么?我們仍然需要詩歌抄瑟,需要文學凡泣。特別是在大學校園。陳平原老師在這篇文章里回答了這個問題皮假。詩歌代表青春鞋拟、代表精神、代表夢想钞翔。這不是大學里面最最需要的嗎严卖?特別是在大學教育逐漸走向專業(yè)化和職業(yè)化的今天。文中陳教授回顧了北大的"詩歌精神"布轿,曾經北大是詩人的溫床哮笆,一個饅頭就可以砸死一個詩人。曾經的學生熱衷于參加詩社汰扭,熱衷于互相朗誦得意之作稠肘,并且相互評點。當然萝毛,現(xiàn)在仍然有詩社项阴,甚至有盛況空前的“未名湖詩歌節(jié)”,但是那種對詩歌的熱愛笆包,品咂詩歌的趣味卻遠不如從前了环揽。
第二篇《文學史的故事》,讀到這篇的時候歉胶,聯(lián)想到的是當時讀書時使用的教材,一直在倡導”原典“巴粪,這大概跟老師們覺得“文學史”這個架子有時候對于中文系的學生來說通今,未免過于虛浮臼氨,缺少大量的作品的填充椰苟,學完整部文學史,不過是增加了一些文學常識的了解洁仗,對于文學趣味的培養(yǎng)毫無助益有關。對于這一點性锭,也是深以為然赠潦,“文學教育的關鍵,在于讀本草冈,而不在于教科書她奥,在于培養(yǎng)閱讀、闡發(fā)怎棱、品鑒的能力”哩俭。而不是大量的文學史知識的識記。讀至此拳恋,突然明白了老師當時編寫教材時注重“原典”的良苦用心凡资。還想起一件趣事,讀書時谬运,有一位現(xiàn)當代文學史的教授隙赁,課堂上大聲朗誦郭沫若的《天狗》,老師普通話欠佳梆暖,口音實在太重伞访,但是感情充沛,澎湃激昂式廷。當時咐扭,對郭沫若的作品無感,加上老師濃重的口音,全班同學目瞪口呆之余不免竊竊私語蝗肪,暗自偷笑袜爪。如今想起來,甚是感動薛闪。我們還有這樣的時間和激情在課堂上朗誦郭沫若的《天狗》嗎辛馆?不一定。
第三篇《文學史豁延、文學教育與文學讀本》這篇文章主要講述陳平原老師多次編纂文學史又中途退場的故事昙篙。因為無法做到“全史在胸“,但是編撰文學史又要求必須兼顧齊備诱咏。懂的苔可,又深入研究的作家要說,不懂的袋狞,完全沒看過作品的作家也要硬著頭皮說焚辅。所以,大部分的文學史都淪為介紹書本的“述學文體”苟鸯。讀至這篇同蜻,想起了迄今為止,讀過的最為有趣的一部文學史早处,夏志清先生的《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湾蔓,六年前讀過的,至今依然記憶深刻砌梆。
第四篇《多民族文學的閱讀與闡釋》這一篇大概是最術業(yè)有專攻的了默责,專門談“多民族文學”,可能陳老師主要的研究領域不在于此么库,所以如文章中自謙之詞傻丝,的確是無其他篇目那么酣暢淋漓,個人覺得這篇歸于”六說文學教育“也有不妥诉儒,它是一篇很好的關于”多民族文學“的闡釋問題的梳理葡缰,但是與文學教育的話題相關性不大。
第五篇《語文之美與教育之責》其中有一觀點:’母語教育‘不僅僅是讀書識字忱反,還牽涉知識泛释、思維、審美温算、文化立場等怜校。"準確、優(yōu)雅地使用本國文字注竿,是母語教育的一大目標茄茁。其中提到的”閱讀快感“的觀點魂贬,非常認同。不僅僅是讀書裙顽,加以擴展付燥,如果一件事物完全不能帶來絲毫“快感”,那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愈犹,單靠意志力键科,大概也會"味同嚼蠟”。當然漩怎,學習新知勋颖,需要突破認知的東西,本身便有難度勋锤,學習起來吃力饭玲,但那是吸收知識本身所具有的難度帶來的”痛苦“,與”悅讀“本身并無多大關系怪得。
第六篇《語文教學的魅力與陷阱》語文咱枉,大概真如陳平原老師所說是門檻最低的科目卑硫。好像一個人只要認識足夠多的漢字便可以去當一名語文老師了徒恋。但事實真是這樣嗎?不盡然欢伏。語文課堂與其他課堂相比入挣,應該更注重“詩意”和“情感”,而非“技術”硝拧,大概也因之語文課堂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径筏,和語文老師有溫度的講授,往往很多年之后印象中記憶深刻的老師都是語文老師障陶。大概要當好一名語文老師滋恬,老師本人也需要一點情懷吧,還需要有那么點脫離實際生活的理想主義抱究,計劃性不需要那么強恢氯,愿意為這不能產生實際生產效益的“文學”盡心盡力,學識的淵博很重要鼓寺,這樣一種溫度和熱情同樣也很重要勋拟,當然在升學壓力面前,這些大半都是空話妈候。但是可以盡可能做一下平衡敢靡,這也是這篇文章的態(tài)度。
此外苦银,另有兩篇附錄《休閑時代好讀書》和《讀書三策》啸胧,談的都是讀書的問題赶站。大概如陳老師一般讀書多了,了解了人類普遍存在的種種境遇纺念,人會變得更加富有“共情能力”和“理解能力”亲怠,更能體察世事的不易。綜合起來柠辞,便是既要泛讀也需精讀团秽,既要獲得直覺的快感,也要學會含英咀華叭首。
以上习勤。
以后讀書盡量以讀書筆記的形式進行更新。前天偶然翻閱一位老師的社交空間焙格,發(fā)現(xiàn)老師把寫讀書筆記與電影影評的習慣堅持了這么多年图毕,而我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讀完即忘眷唉。所以予颤,讀書總是覺得讀過又好像沒讀過,恍恍惚惚冬阳,快感是有的蛤虐,更深層次的知識、趣味的獲得肝陪,卻差了那么點火候驳庭。所以,借讀書筆記氯窍,讓自己讀完反芻一下饲常,檢驗一下閱讀效果。雖不是一件那么愉悅又有點耗時的事情狼讨,但是是一件值得堅持的事情贝淤。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