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堂堂七尺男兒棘幸,放在漢末三國就是170cm高撒强,以如今的尺度會突破2米,其實各個時期的度量衡是有變化的拾徙,本篇來聊聊曹操的體重洲炊。
寫在前面,其實前一陣寫馬超的時候锣吼,就有過想法选浑,想通過量制、衡制的轉換玄叠,來推算曹操的體重古徒。度制,用于計量物體長短读恃,如丈隧膘、尺、寸寺惫、分等單位疹吃。量制,用于計量物體容積西雀,如斛萨驶、斗、升艇肴、合等單位腔呜。衡制,用于計量物體輕重再悼,如石核畴、鈞、斤冲九、兩等單位谤草。
本篇的基礎在于,馬超莺奸、曹操相逢時丑孩,馬超那個“六斛米囊”,這是準備拿來裝曹操的灭贷,要是馬超眼神不好温学,那接下來純屬信馬由鞭。
“魏太祖與馬超單馬會語氧腰,超負其多力枫浙,嘗制六斛米囊刨肃,東西走馬,輒掣米囊箩帚,以量太祖輕重真友。太祖尋知之,曰:‘幾為狡虜所欺’紧帕】唬”——《太平御覽》注引《江表傳》
所以已知條件是曹操約等于6斛米重,但“斛”屬于量制是嗜,不能直觀地反映出曹操的體重愈案,也就是需要進行量制、衡制的轉換鹅搪。
一個一個來站绪,最簡單的說法,是認為1斛就等同于1石丽柿。三國時期1石等于120斤恢准,1斤為如今的220克,即1石為26.4kg甫题。6斛即為6石馁筐,那么曹操的體重為158.4kg,突破300斤了...不過還要考慮盔甲的重量坠非,要減去幾十斤敏沉。
有《五經算術》支持這個說法,“置一斛米炎码,重一百二十斤”盟迟,一斛米重120斤,剛剛好1石辅肾。不過《五經算術》雖然是對諸多儒家經典中队萤,與數字相關的部分注釋轮锥,但成書已經是在北周年間矫钓,不知作者甄鸞參考的是哪一時期的度量衡。
順便舍杜,度新娜、量、衡的標準最開始都是通過黍米來確定的既绩,所用方法為“積黍粒法”或者“纍léi黍”概龄。今人去反推古代度量衡,也是以此方法去辨別屬于何種器物饲握。
“本起于黃鐘之龠私杜,用度數審其容蚕键,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yuè”——《漢書·律歷志》
“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廣衰粹,度之九十分锣光,黃鐘之長”——《漢書·律歷志》
“本起于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铝耻,重十二銖”——《漢書·律歷志》
“言取黑黍穀子大小中者誊爹,率為分寸也”——《漢書·律歷志》顏師古注解
案安作璋《秦漢官制史稿》中引用《宋史從考》《漢代官俸質疑》,聶崇岐考證西漢一石兩斛瓢捉,東漢三斛频丘。東漢末年后分三國,所以按照1石等于3斛的算法泡态,6斛等于2石搂漠,那么曹操的體重為52.8kg,區(qū)區(qū)一百出頭某弦,再考慮上盔甲的重量...
當然也只能說是推測状答,誰知道馬超眼神如何,六斛也許是曹操的體重上限刀崖。再者惊科,以米來度量,還有比重問題亮钦,米和人是不一樣的...
腦洞大開的推測而已馆截。
看官如感興趣,三國系列都在這里了
三國流年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