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伯凡
這是一個早就發(fā)生在無數(shù)對父子間的故事戈钢。
兒子坐在汽車副駕上擺弄著他的手機涝桅。我和太太坐在車里,窗外是春意萌動的世界峻汉,但對他來說贴汪,所有這些都不存在。手機上一個個可以隨時打開的窗口構成了他的世界休吠,他沉浸在他的世界扳埂。我突然感到了某種絕望——我無法進入到他的世界,自從我把這部功能強大的手機送給他的時候蛛碌,我就已經把自己放逐在他的世界之外聂喇。
時間在我暗中思忖和感慨中過了好久,兒子終于從他的虛擬世界中抽身出來,窗外的風景吸引了他希太,他拿起手機拍攝克饶。就在這一刻,我看到兒子手機屏幕上的壁紙誊辉,竟然是我本人的一張照片矾湃。前后只有幾秒鐘,當兒子打開手機拍攝功能的時候堕澄,這張照片再也看不到了邀跃。這“驚鴻一瞥”的一幕讓我心情大大改變。中年是只有感慨而極少有感動的年齡蛙紫,但在這一刻拍屑,我知道我真的感動了,甚至有點受寵若驚坑傅。
作家董橋曾經講過自己類似的經歷僵驰。某個父親節(jié),董橋發(fā)現(xiàn)自己的書桌上有一張兒子悄悄放在那里的賀卡唁毒。賀卡上寫著:“雖然很少說出也很少表露蒜茴,但現(xiàn)在我要讓你知道我溫暖的問候:老爸,你很棒!父親節(jié)快樂!”這話并非他兒子所寫浆西,而是賀卡商印在賀卡上的粉私。“可是近零,這個十六歲的少年還有心情诺核,在千萬種‘印刷的柔情’賀卡中挑選一張溫馨的畫片,用柯式印刷機滾出來的畫面和字句打動唐詩宋詞那樣古老的中年父親的心秒赤≈硭玻”
經歷被兒子難得一見的柔情擊倒的瞬間,既是父親的幸運入篮,也是父親的悲哀——種種努力和艱辛換來那么一點點回報就欣喜若狂陈瘦,父親的期望值是何等之低。
弗洛姆認為潮售,父愛與母愛的根本區(qū)別表現(xiàn)在無條件之愛與有條件之愛痊项。據(jù)他觀察,所有孩子中酥诽,母親最愛的是那個最沒有出息的孩子鞍泉,理由是“他需要愛”,而父親最愛的是那個最有出息的孩子肮帐,理由是“他值得愛”咖驮。他進而認為边器,母愛是愛的原型,父愛只是一種契約式托修、合同式的愛忘巧,算不得真正的愛。事實上睦刃,父愛是有條件與無條件之愛的混合砚嘴,父親對孩子的態(tài)度,取決于父親與孩子的“權力關系”涩拙。如果孩子與父親處于權力較量和利益爭斗狀態(tài)际长,那么父愛中的無條件性就會大大減少,甚至完全蛻變?yōu)闄嗔χ疇幮四唷s格對此說得最明白:愛與權力處于天平的兩端工育,對一個人的愛欲越多,就意味著對他的權力欲越少搓彻,反之亦然翅娶。
同樣是對孩子,父親對兒子與對女兒的態(tài)度就大為不同好唯,主要原因是父親對女兒常常不遵循以命令和控制為目的的權力法則,對兒子則正好相反燥翅。弗洛伊德看得更明白——有無競爭關系骑篙,才是父母與子女關系的根本。母親對兒子常常表現(xiàn)出無條件之愛森书,但對女兒常常表現(xiàn)出有條件之愛靶端,父親愛女兒的理由常常是“她需要愛”,而愛兒子的理由則是“他值得愛”凛膏。
父親對女兒杨名、母親對兒子的無條件之愛,有一個關鍵但常被忽略的因素猖毫,那就是對柔弱的感知台谍。父親對女兒的愛一生不變,因為在他眼里吁断,柔弱性與女兒具有天然的趁蕊、揮之不去的關聯(lián)。相反仔役,父親眼里掷伙,兒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去柔弱化的過程又兵。同時任柜,兒子以自己的行為和態(tài)度在父親面前強化這種印象。父子間共同形成了一種習慣——表現(xiàn)自己的強大,忽略宙地、否認對方的重要性摔认。雖然雙方都知道自己并非那么強大,都暗中承認對方的重要性绸栅,都意識到彼此間難以割舍级野。
愛的底色其實就是對他人柔弱與悲苦的認知,及對他人重要性發(fā)自心底的承認粹胯。在僵硬的對峙和有意為之的冷漠中的兩個人蓖柔,如果一方或雙方偶然看到這種底色,就好比兩個對賭的人看到了對方的底牌风纠,競爭和權力會驟然瓦解况鸣,戰(zhàn)爭結束,和平與安寧不期而至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