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对碌,我們一家四口去宜家家居商場購物,在爸爸和哥哥排隊結(jié)賬時蒿偎,我抱著弟弟在外面等待朽们。突然聽到一陣怒吼,我就順著聲音的方向望去酥郭。
見到一家三口华坦,媽媽正崩潰地指著兒子怒吼愿吹,“你把東西拿出來給我不从!怎么不拿出來?”說完推著兒子走開犁跪,兒子在一旁一邊哭著一邊喊椿息,“媽媽!媽媽坷衍!”可是寝优,媽媽并沒有把兒子拉近,反而更生氣地說枫耳,“其他小朋友根本不像你這樣乏矾,拿了爸爸媽媽的東西,一問就會給出來迁杨,可是你呢钻心?偏偏不給,怎么回事铅协?”兒子還是在一邊哭捷沸,一邊往媽媽身上蹭;媽媽還在數(shù)落狐史,而旁邊的爸爸說痒给,“等下不能去玩了说墨?”媽媽又提高了聲音,回應(yīng)到苍柏,“還玩尼斧?要好好懲罰他,沒有聽話试吁,不能去玩突颊。還想去玩,不可以潘悼!”......
爭吵持續(xù)10來分鐘律秃,因為后來,我要帶弟弟去旁邊的商場買面包治唤,就沒繼續(xù)聽到他們的對話了棒动。當我們買回面包時,爭吵已經(jīng)平息了宾添,見到媽媽給哭出汗的兒子脫外套船惨、擦汗。婉如剛才的怒吼狂罵不曾出現(xiàn)過缕陕,有的就是柔柔的母愛和溫暖粱锐,還有諄諄教導(dǎo)。
我抱著弟弟從他們的身旁走過扛邑,去找我家爸爸和哥哥怜浅,聽到媽媽對兒子說,“下次你不能這樣子蔬崩,問你要的東西你就馬上拿出來恶座,這樣是很不對了......”孩子沒有出聲,就是安靜地讓媽媽幫忙整理沥阳。
回頭想想跨琳,其實,這些場景實在是很平常桐罕。每一位帶娃的父母脉让,不僅僅是媽媽,爸爸面對孩子不與自己合作功炮,沒做到自己的預(yù)期目標或孩子調(diào)皮/搗蛋時溅潜,都會有崩潰、無助死宣、憤怒伟恶、或者抓狂的狀態(tài),然后會做出威脅孩子毅该、吼孩子博秫、罵孩子甚至打孩子等過激的行為潦牛。
那么我們該怎樣面對如此平常的情況?
當我們崩潰挡育、無助巴碗、憤怒或者抓狂時,是否就只能夠威脅孩子即寒、吼罵孩子橡淆、甚至打孩子去制止孩子的行為,讓他“聽自己的話”嗎母赵?
其實逸爵,我很多時候都感恩自己學習了正面管教,并且愿意在生活中不斷地實踐正面管教凹嘲,因為當自己面對孩子帶來的挑戰(zhàn)時师倔,我會更加淡定、自信周蹭,有方法更有態(tài)度去處理趋艘,并引導(dǎo)孩子與自己合作。實際上凶朗,家長們通炒呻剩渴望孩子“聽話”,就是想讓孩子與自己合作棚愤。
那該怎樣做搓萧,孩子才樂意主動合作呢?
1.首先遇八,我們要尊重孩子矛绘。
就上面的情況,媽媽在大庭廣眾之下怒吼孩子刃永,這樣的行為根本沒有尊重孩子,換作任一個理智的父母都清楚羊精,那樣的怒吼是讓孩子感到羞愧斯够、痛苦和難堪。但當時的媽媽喧锦,已經(jīng)不理智了读规,她根本想不到該去尊重孩子,而是在最大程度地發(fā)泄自己的情緒燃少。在正面管教里就稱為束亏,媽媽的“大腦蓋子打開了”。當一個人的“大腦蓋子打開”是不適宜解決問題的阵具,否則會讓問題更加嚴重碍遍,帶來更多的問題定铜。那么,媽媽要做到尊重孩子怕敬,她就應(yīng)該先尊重自己揣炕,例如把自己的“大腦蓋子合起來”,避免在公共場合發(fā)脾氣东跪。
很喜歡正面管教的一個態(tài)度“感覺好畸陡,做得好”。當我們“大腦蓋子合起來”就是讓自己感覺好虽填,這樣丁恭,媽媽才會想到該去尊重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引導(dǎo)孩子合作)斋日。
尊重孩子涩惑,包括了讓孩子說出他做這件事的原因,并且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桑驱,肯定且接納他的感受竭恬。在正面管教的“共情”就是一個很好尊重且接納孩子感受的方法。
2.其次熬的,坦誠說出自己(對這件事)的感受與看法痊硕。
當我們聽完孩子對事情的感受、想法押框,并且給予他共情之后岔绸,我們就該坦誠說出自己的感受與看法,這也是讓孩子明白: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樣橡伞,這是很正常的盒揉。也教會了孩子接納別人與自己不一樣,學會包容別人兑徘。
3.接著刚盈,和孩子討論具體可行的方法。
讓孩子先說自己的看法和決定挂脑,并且盡可能記錄或復(fù)述他的想法藕漱,同時,自己也給予合理的建議崭闲,再與孩子討論并選擇最后可行的方法肋联。例如,下次還是拿了爸爸媽媽的物品刁俭,而不愿意交出來時橄仍,該怎么辦?就這個問題,各自分享個人的想法侮繁,最后決定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來處理虑粥。
4.最后,表達感謝鼎天。
父母首先向孩子表達感謝舀奶,謝謝他愿意與我們共同討論可行的方法,并且坦誠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斋射。也引導(dǎo)孩子向自己表達感謝育勺。這也在教會孩子學會感恩。
方法其實并不復(fù)雜罗岖,但最難的是:父母自身懂得在情緒(脾氣)出來的時候涧至,知道該停下來,想辦法讓自己的“大腦蓋子合起來”桑包,再去與孩子平等南蓬、尊重地解決問題。
育兒先育己哑了。所有的育兒方法赘方,都應(yīng)該是讓父母學會自己先成長,只有這樣弱左,孩子才會因為我們的成長而成長窄陡。否則,一切以為拆火,育兒就是教育孩子去改變跳夭,父母依舊故我,那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的無用之功们镜。所有成年人的自我成長過程币叹,都是困難且痛苦的,就如“破繭成蝶”模狭,痛卻值得颈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