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科倫拜恩的保齡》到《華氏911》题暖,麥克·摩爾做了大量紀錄片的工作來讓世界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狰域。雖然發(fā)生在科倫拜恩高中的悲劇已經是15年前的事情了碍讨,但是當我看到這個穿著肥胖褲子捐祠、胡子拉茬的男人四處奔走拓诸,倔強地非要證明自己的邏輯侵佃,我也不禁被打動,開始從城市規(guī)劃的角度恰响,對這場悲劇追本溯源趣钱,追逐腦海中閃現(xiàn)的花火。的確胚宦,也有人置疑摩爾紀錄片由于運用技巧而造成的真實性的偏差和他作品的政治動機首有,但正如《夏洛特觀察》的勞倫斯·托普曼評價燕垃,《科倫拜恩的保齡》是引人深思的影片。Luke Y. Thompson井联,DALLAS OBSERVER評論說這部影片的價值是驗證了美國的槍支暴力與美國的恐懼文化有著根深蒂固的聯(lián)系卜壕。那么美國的恐懼文化究竟是什么,從何而來烙常?這不僅對社會學家和政治家是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轴捎,對于建筑師和城市規(guī)劃師,同樣也值得反思蚕脏。從科倫拜恩到紅湖高中侦副,再到2007年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一系列事件所反映的除了暴力文化流行驼鞭,社會競爭加劇秦驯,從城市發(fā)展的角度看,也反映了傳統(tǒng)社區(qū)價值觀的崩潰與解體挣棕。
? ? ? ? 無獨有偶译隘,2006年的另一部小成本電影《建筑師》,也是一部典型的反映美國社會現(xiàn)實的影片洛心,電影探討了社會等級劃分固耘、家庭溝通問題以及年輕人青春期的彷徨和失落。故事從一個建筑設計方案開始词身,Leo Waters早年設計的一個建筑群方案厅目,現(xiàn)在成了一個暴力、毒品偿枕、罪案頻繁發(fā)生的危險地帶璧瞬。而現(xiàn)在居住其中的Tonya Neeley一直都在爭取政府重建這一地區(qū),因此她找到方案建筑師Leo渐夸,希望能夠得到他的建筑設計上的支持嗤锉。而Leo認為自己的設計責任只在于建筑的設計,而之后所產生的社會問題并不在于自己的責任范圍墓塌。
? ? ? ? 《科倫拜恩的保齡》中的屠殺悲劇發(fā)生在1999年4月20日瘟忱,星期二的早晨。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個叫Littleton的小鎮(zhèn)的中級班苫幢,年僅十八的Eric Harris和年僅十七的Dylan Klebold開始在科倫拜恩中學的走廊里微笑著用槍掃射他們的同學和老師访诱。這場慘劇結束了他們的后半生,也奪走了十三條生命韩肝,同時還有二十五人受傷触菜。我們至今也不知道這兩個孩子的動機是什么。這個事件震驚了美國和世界哀峻,摩爾也被激發(fā)想拍攝“科倫拜恩的保齡”來探討美國的槍支控制涡相、種族主義和恐懼政治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哲泊。所以,作為國家來福槍協(xié)會持照成員的他卻毫不猶豫地把矛頭指向了NRA(國家來福槍協(xié)會)的會長及他的擁護者催蝗。但當他后來對比了美國與加拿大持槍比率及槍支犯罪數(shù)量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后切威,他發(fā)現(xiàn)加拿大的槍支持有率雖高于美國,但即使考慮了兩國人數(shù)的不同丙号,加拿大因槍支犯罪的比率也遠遠低于美國先朦。
? ? ? ? 他在影片中舉的兩個例子,一是:地理環(huán)境上與底特律相對峙的加拿大城市Windson犬缨,兩年里只有一起兇殺案喳魏,而且,還是從對面底特律跑來的美國人干的好事遍尺;二是:在多倫多大城里的居民截酷,不管人在不在家,從不鎖門的乾戏!摩爾以身作則,決定親自感受一下加拿大的社區(qū)三热,當摩爾直接穿過人家的后院跑去開門的時候鼓择,發(fā)現(xiàn)門果然沒有上鎖。主人面對攝像機除了略帶尷尬就漾,還是很快就恢復了他的熱情呐能,和摩爾攀談起來。摩爾本來還準備面對指向他的手槍抑堡,因為這種闖入私宅的行為有可能引起主人用槍支進行正當防衛(wèi)摆出,臨走前摩爾說:“Thank you for not shooting me∈籽”這一切促使麥克摩爾意識到槍支擁有也許并不意味著是導致暴力的主要原因偎漫。
? ? ? ? 那什么會成為槍支暴力的主因?
? ? ? ? 當摩爾在努力尋找校園槍擊案背后的原因時有缆,作為城市設計者的我們象踊,也不得不深刻思考問題的癥結所在,更確切地說棚壁,是美國的社區(qū)有什么問題嗎杯矩?為什么人們在自己的社區(qū)感到如此不安和恐懼?在中國袖外,人們晚上出門散步示绊、吃飯、逛街購物奉瘤、休閑娛樂……這一切可以就發(fā)生在步行所能達到的生活區(qū)域里,范圍在一百英尺至數(shù)百英尺內粘姜。以我在國內的社區(qū)為例,在一千英尺的距離內魄幕,可以到達健身房相艇、游泳池、大型超市纯陨、一所大學坛芽、兩所中學和一個公園。學生們可以步行或騎車上學翼抠,大人們可以步行去超市購物咙轩,老人可以晨練和散步……因為從他們公寓到商店或者學校的幾百英尺范圍內,有他們熟識的鄰居阴颖、小區(qū)保安活喊、物業(yè)管理員、經常光顧的飯館量愧、各種小型商業(yè)設施以及其他一些常常見到但未必知道姓名的熟悉面孔钾菊。他們知道通往那里的路上是安全的,人們是友善的偎肃。在此煞烫,我無意比較中美城市安全程度,僅僅是對比社區(qū)結構對人的心理所產生的作用累颂。
? ? ? ? 然而滞详,在美國的生活方式卻完全不同。我常常聽到從國外初到美國的人說初到這里的感覺是“Brain Wash”洗腦紊馏。特別是洛杉磯料饥,這個美國的第二大城市居然被人叫做“黑白城市”。因為在白天朱监,成千上萬的汽車在鏈接八十多個小城的高速路上飛奔或者在高峰時間緩慢爬行岸啡,從市中心到郊區(qū)多少如此。即使是在城市中心或辦公區(qū)赌朋,見到的也只是匆忙走過的上班一族凰狞。但一到晚上,人們便鉆進自己的汽車沛慢,日復一日地在家與工作地之間奔走赡若。市中心的喧囂便瞬間消失了,商店紛紛關門团甲,人行道上只有不多的略帶不安匆匆行走的人逾冬。好萊塢電影中如水銀瀉地般明亮炫目的市中心,等你走近時,卻是充斥著幽暗身腻、不安和犯罪的氣息产还。林立的高層建筑之間的廣場、公園嘀趟,這時已然成了無家可歸者的樂土脐区。中高收入的人們搬到價錢和生活品質更高的海濱或郊區(qū)居住,如此循環(huán)往復她按,城市中心更是只留下低收入牛隅,難以承擔過高房價和汽油消耗的居民。我的學校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就位于被逐漸騰空的南洛杉磯市區(qū)酌泰,這里的居民以收入較低的黑人媒佣、西班牙語的墨西哥裔人為主。距離學校不遠的第七街陵刹,第八街默伍,更是以黑幫槍戰(zhàn)、毒品交易和色情場所而臭名昭著衰琐。
(本文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也糊,商業(yè)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yè)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羡宙。本文有部分觀點和圖片來自網(wǎng)絡显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