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還在車聯網行業(yè)扎的比較深的時候聪全,發(fā)現一個關注汽車科技的自媒體,SHIFT(PINGWEST旗下汽車科技博客)辅辩,所以每天泡在上面的時間也算比較多难礼。
14年7月底娃圆,該博客發(fā)了一篇文章《車內“玩具”箱:我們需要的是手機應用、OBD硬件蛾茉,還是其實什么都不需要讼呢?》,通過記錄一個“圓桌沙龍”在小范圍內對汽車科技的未來進行一番探討谦炬。
不得不吐槽一句悦屏,微車CEO徐磊貌似在SHIFT上刷存在挺多,有打軟廣告嫌疑键思,更而且這大鍋的不少言論我個人是實在不敢茍同的础爬。
吐槽完畢坯门,言歸正傳放可。
看了文章瓜晤,感覺這個討論的基調是基于未來“汽車駕駛方式不會變”這種基礎喝噪,然后討論在汽車里面是不是應該蚤氏、如果應該那么怎么樣做譬如視覺屏幕坟瓢、音頻輸入岁诉、手勢輸入等外部設備娩贷。
我是不贊同這種討論基調的纬乍,因為在這種基礎上斷言未來碱茁,實在不是什么發(fā)展眼光看問題。
道理很簡單仿贬,當我們討論互聯網需求的時候纽竣,經常說到的一個案例就是到底是要一匹更快的馬還是發(fā)明汽車,而在討論汽車的未來的時候茧泪,為什么恰恰把這個最相關的經典案例的啟示給忘記了呢蜓氨?
可以說,這種局限于現在的眼光探討未來的態(tài)度队伟,和在騎馬時代討論如何獲得一匹更好騎和更快的馬基本是一個方向穴吹。
我們不是要否定對現有不利條件的循序改進,但是“優(yōu)化”和“變革”畢竟是兩個概念嗜侮,就像“微創(chuàng)新”再好也不可能等于最原始的革命性創(chuàng)造一樣港令,請不要偷換概念,把對現有條件的一些改進的思考武斷的就說成是未來锈颗,即便你們是名人顷霹、是CEO,具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和權威性击吱,也不行淋淀。
然后回到問題的本身上來,討論科技未來的走向姨拥,冒昧借用符合馬克思哲學主義觀點的一句話“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绅喉∏耄科技進步叫乌,應該是走向解放人類雙手柴罐、解放思想和智慧、從而解放勞動力憨奸、增強生產力的方向革屠,因此汽車的未來也應該是像當年騎馬時代創(chuàng)造汽車需求一樣,從根本上解放開車這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手腳并用的繁復動作排宰,不僅滿足“快”似芝,還要滿足“爽”。
從這個方向說板甘,從目前面世的科技中党瓮,智能無人駕駛或減少人工干預的駕駛才更像是汽車未來,現有的各種譬如OBD的各種解決方案盐类,更像是過渡性的產品寞奸,就像在所有家庭都不可能短期內換成智能電視,于是有了智能盒子一樣在跳,都是在特定階段具有存在意義的產物枪萄。
想象一下,等到雙手都不需要掌握方向盤猫妙,雙腳也不用擔心踩錯油門和煞車瓷翻,眼睛和耳朵更不用總是隨時全神貫注盯著汽車周圍的環(huán)境的時候,你還敢斷定說用戶不需要玩玩大屏幕kill time嗎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