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沒有什么教育比逆境來得更實在”。一個能取得大成就的人必定經(jīng)歷過大的挫折时甚。所以浊伙,逆商,即面對挫折嚣鄙、擺脫困境時的反應(yīng)能力要從小培養(yǎng)。
逆商AQ來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舅列,全稱逆境商數(shù)帐要,一般被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yīng)方式榨惠,即面對挫折盛霎、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AQ不只是衡量一個人超越工作挫折的能力期揪,它還是衡量一個人超越任何挫折的能力规个。同樣的打擊,AQ高的人產(chǎn)生的挫折感低诞仓,而AQ低的人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挫折感。
俞敏洪說:那些抗不起困難和挫折打擊的孩子活玲,往往都容易遇到非常要命的狀態(tài)帜矾,因為他很容易就會神經(jīng)崩潰。
1~6歲是培養(yǎng)逆商的關(guān)鍵期
兒童心理學的知識表明珍剑,在0到6歲之間死陆,兒童的心理呈現(xiàn)出階段性的連續(xù)變化。每一階段兒童都會獲得突破性的發(fā)展措译,只有抓住這些突出特征才能對癥下藥,對嬰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挫折教育规哪。
0-1歲無須挫折教育:兒童的行為多是無意識的塌衰,成人的悉心照顧會使他們獲得一種安全感,從而使它能夠以成人為“安全基地”進行各種對外部世界的探索杯巨,這種探索還無所謂成功和失敗努酸,所以不會使兒童產(chǎn)生挫折感,也就無須進行挫折教育了获诈。
1-3歲遇到困難才鼓勵:這一階段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期,因為出現(xiàn)了許多對人發(fā)展有重要影響的事件:語言形成镜会、思維萌芽终抽、自我意識的萌芽。其中昼伴,最重要的就是兒童“自我意識的萌芽”,因為一但兒童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价涝,就開始“鬧獨立”持舆,在行動上什么都要“自己來”!而對成人的話很少聽從伪窖。
家長們對此常傷腦筋居兆。這個時候,您必須有足夠的耐心簇宽,等待孩子“自己”遇到困難吧享,然后再進行鼓勵。比如钢颂,這個階段孩子的動作能力剛剛發(fā)展,尤其是在初期须揣,走路還不夠穩(wěn)钱豁,卻常要去走一些不平的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摔倒之后就放聲大哭卵酪,這時您不要去扶她,而應(yīng)鼓勵她“自己站起來”溃卡。
3-6歲寓教于游戲:兒童之所以喜歡游戲是因為在游戲中兒童可以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愿來蜒简,少了成人的很多約束。而對于成人來說犹赖,游戲也正可以作為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的絕好工具卷仑。為什么這么說呢?是因為兒童常會把在平時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在游戲中加以發(fā)泄锡凝,和孩子一起游戲,您痴派觯可以找到平時找不到的癥結(jié)所在,這時您就可以用"角色語言"鼓勵她放刨,您會發(fā)現(xiàn)這比在平時的勸解更加有效。
比如有一個內(nèi)向的孩子,平時無論干什么都顯得很沒信心助币,別人鼓勵卻常常是無功而返。她的父母費了很大力氣也找不出原因迹栓。在一次游戲中俭缓,她的媽媽以一個她喜愛的小動物的“角色”和她對話,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以前有小朋友說她笨愿吹。以后,這位媽媽就注意讓子做一些她勝任的事情犁跪,慢慢培養(yǎng)起了這個孩子的自信心歹袁。這里有一點提醒您一定要注意:前一階段的鼓勵收效不大,濫用沒有實際內(nèi)容的鼓勵反而會事倍功半枫耳。
人腦的發(fā)育在6歲以前已完成90%孟抗,如果在這個時期,父母過分包辦就會束縛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夸浅,使孩子在遇到困難時,采取消極的方式;反之過分干涉警医,不讓他動這干那,孩子在過分的保護和管制下侈玄,當獨自面對問題時,就會束手無策序仙。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逆商鲁豪?
以下訓練,可以幫助孩子提高AQ治唤,使他在將要面對的逆境面前糙申,具備堅韌的意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01
困難不是失敗
“任何人做事缕陕,一開始都會有困難”疙挺,這個是必須要告訴孩子的。父母可以激勵孩子堅持到底铐然,不必把盡善盡美看得過重。不要迫不及待地為孩子提供幫助舱殿,讓他們自己試著用不同的方法來迎接挑戰(zhàn)险掀。如孩子學寫字有困難,可以先讓他臨摹樟氢。
2
用“同理心”面對孩子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困難和挫折,他所面臨的逆境在成人面前也許根本不值一提死宣,但對于孩子卻是莫大的打擊碴开,父母要用和孩子一樣的心理去看待這件事博秫。比如孩子養(yǎng)了許久的寵物突然丟失或死亡挡育,對于孩子們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父母和他一起悲傷的同時要告訴孩子生命的規(guī)律即寒,幫他從悲傷中走出來召噩,切忌嘲笑和不屑一顧。
3
從父母的態(tài)度中學自信
經(jīng)常交給孩子一些完成起來有一定困難的任務(wù)市咽,并充分信任孩子抵蚊,即使做壞了或者造成一定損失溯革,也應(yīng)該鼓勵孩子,積極幫助孩子找出問題所在冈闭,再重新開始抖单。告訴孩子:你一定能成!如2歲多的孩子因好奇拿一個瓶子,他單手握著瓶身矛绘,手小拿不住就摔了這時家長不能責備他,而是要告訴他應(yīng)該手握瓶頸較細的部分羊精,并鼓勵他再去嘗試囚玫。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你認定會發(fā)生的事情燃少,總會再三發(fā)生铃在,因為你相信碍遍,它才會發(fā)生怔昨。比如初學走路的孩子,如果父母成天擔心他會摔倒赖捌,就會在言行舉止中無意識地給孩子灌輸“可能跌倒”的信息,那么孩子就可能總會跌倒的越庇。如果父母換一種思路奉狈,給孩子灌輸“媽媽相信你不會跌倒”的信息,孩子往往能順利學會走路桑驱。再進一步說跛蛋,父母不可能為孩子撐一輩子“保護傘”,所以要給予充分的信任赊级,讓他們自己學會堅強。孩子跌倒了不要趕緊去抱起來橡伞,或許孩子原本沒那么委屈晋被,可父母一抱反而讓他變委屈。父母要鼓勵孩子站起來繼續(xù)走羡洛,讓孩子的潛意識知道,自己跌倒就要自己爬起來最域,生活中很多事情要自己處理锈麸,而不是退縮。
4
教孩子學會等待
從孩子7-8個月開始忘伞,我們就需要讓孩子學會在有要求時要“等待”沙兰。鼎天,父母要善用“延遲滿足”暑竟,別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孩子說什么就是什么但荤,讓他們從小就懂得“等待”的意義。當然桑包,“延遲滿足”不是壓制孩子的欲望纺非,更不是讓孩子“只經(jīng)歷風雨,而不見彩虹”弱左,而是培養(yǎng)一種能夠與困難和平共處、同時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倒信。這樣做鳖悠,還能讓孩子在成長中“去自我中心化”优妙,學會多方面看待事物,才能成為獨立的贪嫂、會合作的人钠右。
例如:給孩子喝奶時,告訴他奶涼了才能喝;學精細動作時雾鬼,給孩子一塊包著糖紙的糖,告訴他自己耐心剝開才能吃到糖;排隊上汽車時策菜,教育孩子遵守規(guī)則才能達到目的酒贬。學會等待翠霍,是我們對付逆境的一大能力。
5
適當讓孩子吃點苦
除了給以愛之外零如,還應(yīng)該有適當?shù)膽土P手段蒋情,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孩子的好心情才能長久辕翰。不能由著孩子任性、自私喜命、怕苦河劝、怕累,這一切必須從小定下規(guī)矩赎瞎,讓孩子遵守。還要鼓勵孩子講出每天的感受牡辽,對于積極的情感給以贊揚,對于消極的東西給以疏導态辛。
6
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
要讓孩子明白:想得到一個東西奏黑,必須自己付出编矾。只有經(jīng)過自己努力獲得的東西,才是最好的以故,也是最值得珍惜的。
孩子在兩歲左右時怒详,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希望獲得更多關(guān)注昆烁,將所有喜歡的東西“據(jù)為己有”。3歲后的孩子與同伴交往增多白粉,又學會了爭強好勝鼠渺。若父母沒能正確引導,往往就會在未能如愿拦盹、要求不被滿足時大發(fā)雷霆。
可以說恬口,“輸不起”有時源于不能客觀看待自己,所以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祖能。對此蛾洛,父母要學會跟孩子“共情”,創(chuàng)設(shè)情境钞螟,讓孩子把壞情緒發(fā)泄出來。具體做起來筛圆,首先是傾聽椿浓,引導孩子把情緒說出來闽晦。
不要說“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之類的話,否則孩子可能會為了“討好”父母而壓抑自己的情緒仙蛉。其次,及時回應(yīng)孩子的情緒狀態(tài)夯巷,給予理解和認同。當然趁餐,這不等于壞行為也可以被接受,在舒緩孩子情緒的同時后雷,父母要引導孩子懂得社會規(guī)則,養(yǎng)成好習慣臀突。
7
給孩子定任務(wù)
我們交給孩子一項任務(wù),其實這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逆境藕筋,我們不但希望孩子能夠完成盒齿,更希望他有所創(chuàng)造。例如對孩子說:“你今天在幼兒園的剪紙真漂亮边翁,可惜被小朋友看的時候撕壞了,明天我們能剪一個更漂亮的嗎?”當然這種要求不能過高叨咖,不切實際的要求會打擊孩子在應(yīng)付逆境時的信心啊胶。
現(xiàn)代家庭往往是大人圍繞孩子轉(zhuǎn),過分寵愛導致孩子抗挫折能力變差趣倾。家中舒適的環(huán)境讓孩子深陷“心理舒適區(qū)”(指一個人所表現(xiàn)的心理狀態(tài)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某饰,人會在這種狀態(tài)或模式中感到舒適),一旦走出家門诫尽,面對不熟悉的環(huán)境和人炬守,就會感到不舒適,應(yīng)變能力差。因此曹洽,父母一方面要多帶孩子到公共場所衣洁,多跟其他小朋友接觸抖仅,建立社會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要幫孩子建立團隊意識撤卢,鼓勵參加集體活動,灌輸“我是團隊一份子”智听、“重在參與”等心態(tài)渡紫,而不是“那是別人的事,與我無關(guān)”之類的消極想法莉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