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從小勉抓,熊寶就是一個非澈Э裕“心重”的孩子吨述。他會因為聽到一句“女兒墻傾斜需要維修”而三天不肯出門岩睁,也會因為姥姥說了一句“腰疼”而惦記好幾天。作為一個比較粗心的媽媽揣云,我通常不會特別小心的去避免孩子聽到哪些話(事實上也無法避免)捕儒,好在孩子會經(jīng)常給我一些“線索”,提醒我“媽媽邓夕,我感到擔(dān)心”刘莹。
這篇舊文,真實記錄了孩子表達“擔(dān)心”的方式焚刚。還好我沒有直接說“沒關(guān)系的……”
本文成文于2015年11月25日
不是所有反應(yīng)都叫做“傾聽”
昨晚做游戲的時候点弯,熊寶忽然停下來問我:“媽媽,你昨天不是說矿咕,有個人騎電動車去接小朋友的時候怎么啦抢肛?”
反應(yīng)
彼時我還沉浸在剛才的游戲里,一下子無法適應(yīng)這突然的急轉(zhuǎn)碳柱〖裥酰回想了一會兒才記起,昨天我和奶奶帶他走在馬路上莲镣,看到路上橫沖直闖的電動車福稳,我向奶奶提起看過的一則新聞,是說老年人騎電動車去接孩子放學(xué)剥悟,天冷穿得多灵寺,反應(yīng)又不靈活,結(jié)果發(fā)生了兩起傷亡事故区岗。當時熊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反應(yīng)略板,怎么這會兒又想起來了?
雖然有點奇怪慈缔,但我還是接話說:“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叮称,騎電動車帶小朋友的時候發(fā)生了交通事故∶旰祝”(我沒敢提傷亡什么的)
熊:“那怎么辦呢瓤檐?”
我:“趕緊叫救護車送他們?nèi)メt(yī)院啊∮榻冢”
熊:“醫(yī)生能幫他們治好嗎挠蛉?”
我:“醫(yī)生有本領(lǐng),會治病肄满,應(yīng)該可以治好他們吧谴古。”
熊:“他們?yōu)槭裁磿さ拱 ?/p>
我有點詞窮稠歉,開始絞盡腦汁編故事:“可能是因為路太滑吧掰担?也可能轉(zhuǎn)彎的時候沒看見∨ǎ”
熊依然契而不舍的問:“那你帶著我也會摔倒嗎带饱?”
我趕緊保證:“不會啊,媽媽都是走路去接你的阅羹,不騎電動車勺疼,當然也不會摔倒啦∧笥悖”
熊:“那老舅還帶我騎過電動車呢……”
意識
我忽然意識到——熊是在擔(dān)心恢口!他以前跟著老舅騎過電動車!我這次說的“老年人帶小孩兒騎電動車出事故” 這個話題讓他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經(jīng)歷穷躁,感覺到后怕耕肩!
關(guān)于“后怕”這件事,我深有體會:小學(xué)四年級的時候问潭,我曾經(jīng)和鄰居小伙伴約了某天晚上去迎澤公園看燈展猿诸,后來因為媽媽說有其他事兒沒讓我們?nèi)ァ5诙煳疫€為此耿耿不已的時候聽到消息狡忙,當天晚上公園的燈展發(fā)生了踩踏事故梳虽,死傷數(shù)百人。我聽說后嚇得趴在沙發(fā)上大哭不止灾茁,那種深深的恐懼至今清晰如昨窜觉。
我拉著熊在椅子上坐下來谷炸,看著他的眼睛說:“你想起來老舅帶你騎過電動車,很擔(dān)心你是不是也會摔倒禀挫,是嗎旬陡?”
熊點點頭,大眼睛寫滿了憂郁语婴。
我摟住他:“是啊描孟,想到自己也坐過電動車,不知道會不會像那些爺爺奶奶騎得車一樣摔倒砰左,可能還會受傷匿醒,真是很嚇人,好害怕呀缠导×幔”
熊窩在我懷里沒說話。我感覺到他的緊張僻造,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么接茬蜜另,只是抱著他靜靜的坐著。
過了一會兒嫡意,熊說举瑰,“媽媽,我們沒摔倒蔬螟〈搜福”
我看著他,好奇的問:“哦旧巾?你們是怎么做的呢耸序?”
熊用手比劃著:“我站在老舅車腿前面,然后緊緊的抓住老舅的衣服鲁猩】补郑”
“嗯嗯”,我回應(yīng)他廓握,“你不是坐在后座上搅窿,而是站在前面的。那你們騎得快嗎隙券?”
此時熊已經(jīng)有點小興奮了:“不~~我們騎得不快男应,老舅沿著路的邊邊走,我們不跟其他車搶娱仔°迤”
我說:“啊~~原來你們是這樣走的,這樣走就會比較安全,是嗎耐朴?”
熊肯定的點頭:“是的借卧。”
就在我以為這個話題告一段落的時候……
熊又換上了愁容:“媽媽筛峭,萬一我們摔到了怎么辦呢铐刘?”
我直覺的反應(yīng):“你們已經(jīng)很小心啦,而且也沒有摔倒啊……”
意識
打籽烟病!D坛怼俯艰!
對一個四歲的孩子,他還不太能區(qū)分過去時和未來時锌订≈裎眨或者,僅僅是他對當時那件事的“擔(dān)憂”還沒能完全卸下辆飘。 這個時候跟他“講道理”并不足夠——剛才我們已經(jīng)說了很多啦辐,但他的擔(dān)心依然還在。
該怎么把“沒事兒的”這種放松的感覺傳達給他呢蜈项?這時我想起了“游戲力”——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翻譯”給他聽芹关。
我立刻換上一臉夸張的驚慌表情:“天哪,你要是摔到了怎么辦敖糇洹侥衬?讓我看看我的熊是不是受傷了?”然后就去摸他的手:“讓我看看熊掌——”
反觀
這一刻的銜接說時遲那時快跑芳,我自己都能感覺到過渡得非常牽強(前一刻還在平靜的“勸慰”后一刻卻開始“表演慌張”轴总,簡直就是拙劣的山寨版蒙太奇)。
但熊顯然并不介意博个。他欣賞似的看著媽媽可笑的樣子怀樟,很快就笑出聲來。
我繼續(xù)“慌張”:“熊掌沒事兒啊盆佣。讓我看看熊腳丫呢往堡?好像也挺好的嘛。不行共耍,讓我看看熊肚皮——”說著就去掀他的衣服……
此時熊已經(jīng)笑得前仰后合投蝉,他一邊躲閃著不讓我碰他的肚子,一邊茬著氣兒喊“沒有受傷沒有受傷……”
我們倆稀里嘩啦的笑作一團征堪。
后來瘩缆,熊沒有再提起他對“我做過老舅的電動車”的擔(dān)憂。我不知道這件事兒在他心里是否已經(jīng)“放下”佃蚜,但我想庸娱,媽媽的傾聽着绊,加上笑聲的疏導(dǎo),那些困擾孩子的“擔(dān)心”就可以找到一個出口熟尉,不必圍堵在心里慢慢發(fā)酵归露。如果下次他再提起這件事兒,我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后記:
在正面管教家長系統(tǒng)課上斤儿,“共情”和“反射式傾聽”是我們必講的工具剧包,用一個句式來總結(jié)就是“我看得出來你感到……,而且你希望……”然而要做到卻并不容易往果,更不能說只要說了這樣一個句子就是在“共情”疆液、在“傾聽”了。
所謂“共情”也好陕贮,“反射式傾聽”也好堕油,“積極聆聽”也罷,都要求聽的那個人停下來肮之,看到說話的人——穿上他的鞋子掉缺,走進他的情境,體會他的感受戈擒,說出他的心聲——這眶明,很難。
就今天這件事兒來說筐高,如果我當時覺得熊就是害怕那個出車禍的新聞赘来,跟他講“那是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跟我們沒關(guān)系”凯傲;如果我聽他問“萬一我們摔倒怎么辦”犬辰,說些“那是以前發(fā)生的事情,現(xiàn)在想這些沒什么意義”的道理冰单;如果我們看到了孩子擔(dān)心卻覺得“小屁孩兒還懂這些”而不以為然幌缝,或是輕描淡寫的用一句“別擔(dān)心沒事兒的”來回應(yīng)……孩子的“擔(dān)心”和“害怕”不僅無法得到安撫,還會增加“無法得到媽媽理解”的郁悶和難過——這些內(nèi)心積郁的情緒找不到出口诫欠,那該是多么痛苦的經(jīng)歷涵卵。
這種痛苦,于孩子荒叼,叫做“媽媽不懂我”轿偎;于成人,叫做“不能被傾聽”被廓。
我們通常都太著急了坏晦,太自信了,太“好心”了。沒有時間聽別人慢慢的說昆婿,更沒有精力去靜靜的揣摩球碉。尤其是當我們面對孩子:我們太想要把最好的答案直接給他,容不得他一點一點的去探索仓蛆;每每看到他進一步退三步睁冬,我們都恨不得把自己的腿直接長到他身上,帶著他在人生的旅程上直線前進——這是我們?nèi)嗄攴e累的“寶貴經(jīng)驗”看疙,如果能重新來過豆拨,如果我早就知道,如果我可以不走曾經(jīng)的那些彎路……
所以我們特別看不得孩子的踟躇能庆,也就看不見孩子的感受施禾。
我們每天會給孩子無數(shù)的反饋,可能也會說“媽媽知道你很擔(dān)心”相味,但……你真的不一定做到了傾聽拾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