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有一本很暢銷的書锋叨,名叫《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垄分,作者是知乎大神采銅。前不久娃磺,采銅寫了一篇文章薄湿,總結了他寫書、出書的幾點經(jīng)驗。
第一個經(jīng)驗豺瘤,寫書應不應該去迎合讀者吆倦。采銅認為,寫書的時候坐求,不一定非要“迎合”讀者蚕泽,但一定要考慮讀者的真實需求。就好像人們吃自助餐的時候桥嗤,一般會吃得很撐须妻,但從健康角度來說,暴飲暴食是不對的泛领。所以我們肯定不是鼓勵人們暴飲暴食荒吏,而是要吃得適度,吃的有營養(yǎng)渊鞋。寫書就應該這樣绰更,要考慮讀者的真實需求,可能這個需求他們自己都不清楚锡宋,甚至有誤區(qū)儡湾,這時候你要引導他們,把他們拉回到正確的軌道上员辩。所以好書應該是“引領”盒粮,而不是“迎合”。
-
第二個經(jīng)驗奠滑,一本非虛構類好書需要有什么樣的標準丹皱。采銅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
- 一是書本身是一個自洽的整體宋税,是一個完成品摊崭;
- 二是書本身要有新東西,能給人新啟發(fā)杰赛,雖然一本書里沒必要呢簸、也不可能全都是新內(nèi)容,但至少有一部分要是新的乏屯;
- 三是要讓讀者長期獲益根时,滿足他們的真實需求;
- 四是層次要豐富辰晕,要耐讀蛤迎,不能太單薄,一遍就看完了含友。
-
第三個經(jīng)驗替裆,怎樣才能讓一本書有新意校辩。這里主要有三個途徑。
- 第一個途徑是深挖素材源辆童,拓展信息渠道宜咒。好的作者往往有一些比較獨特的信息來源。比如當代學者葛兆光出過一本書把鉴,是他的部分讀書筆記的集合故黑。這本書有個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書里提到的書纸镊,有一部分是日文書倍阐,這是因為葛兆光懂日文,曾在日本訪學逗威,在日本的圖書館里看了很多書峰搪,而日本的漢學又很好,所以他就從這些日文書里吸取了很多養(yǎng)料凯旭。
- 另一個途徑是從自己的經(jīng)歷和實踐中進行反思概耻,總結規(guī)律。一本書里最吸引人的文字罐呼,往往就是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鞠柄。如果經(jīng)歷太簡單怎么辦呢?采銅說嫉柴,你可以多和牛人交流厌杜,或者干脆幫他們做事,在耳濡目染中學到東西计螺,這也是親歷的一部分夯尽。如果實在沒辦法親歷,你可以去做案例分析登馒,研究別人的案例匙握,這樣復原起來,就像還原成你自己經(jīng)歷的事件一樣陈轿。
- 還有一個途徑叫做舊事新說圈纺。比如中國的超級IP就那么幾個,像《三國演義》《西游記》等等麦射。很多小說蛾娶、電影、游戲都是用超級IP演繹出來的潜秋。從寫非虛構的書這方面來說蛔琅,首先你要有一個比較新的知識框架,然后再用這個知識框架去闡釋和演繹舊的素材半等。
采銅分享的第四個經(jīng)驗揍愁,是寫書的人應該怎樣讀書。采銅說杀饵,你首要考慮的是研究“這本書是怎樣寫的”莽囤,而不是“這本書寫了什么”。舉個例子切距,電影導演宮崎駿有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朽缎,看了十幾分鐘就走出來了。因為宮崎駿去看某個電影谜悟,可能是去觀察某個素材的话肖,比如某個歷史時期的服飾應該怎么表現(xiàn),等他得到相關信息之后葡幸,目的就達到了最筒。這和普通人看電影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采銅還介紹了一種讀書方法蔚叨,那就是把一些暢銷的好書當成案例床蜘,反復精讀,研究它們的寫作方法蔑水。不需要多邢锯,一定要精。比如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搀别,諾曼的《設計心理學》就是這樣的好書丹擎。采銅寫《精進》的時候,需要設計全書框架歇父,當時他就參考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做法蒂培,而《設計心理學》將生活中的觀察反思和心理學理論融合貫通的寫法,也給了采銅很多啟發(fā)庶骄。
本文來自得到app的整理毁渗。
《精進》系列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