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心疼被父母表揚的孩子?(值得每個家長深思)
不恰當?shù)谋頁P方式武氓,很可能毀掉孩子嘗試的勇氣與信心梯皿。
——沐子
夸孩子這事,90%的父母都錯了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县恕《”這是小溪媽媽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忠烛,她便告訴自己属提,以后要多表揚自己的孩子,因為表揚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美尸、樂觀冤议。
“孩子,你真棒师坎!”
“寶貝你真聰明恕酸!”
“哇,你好厲害翱杪蕊温!”
……
這些表揚的話成了小溪媽媽的口頭禪袱箱,孩子做好了作業(yè)、孩子參加完考試义矛、孩子贏得了某項比賽等发笔,小溪媽媽總是不吝嗇她的表揚之辭。
剛開始時凉翻,效果似乎不錯了讨,聽到表揚后的孩子變得更加興奮、主動噪矛,臉上總洋溢著快樂量蕊、自信的神氣。
可慢慢的艇挨,情況卻變得不妙残炮,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成績下降缩滨,連自己最喜歡的鋼琴也很少練習了势就。
更糟糕的是,媽媽稍一批評脉漏,孩子就受不了苞冯,眼淚嘩嘩往下掉,不能受一點委屈侧巨,很多原本喜歡的事情現(xiàn)在都不愿去嘗試了舅锄。
“為什么會這樣?”這是小溪媽媽最大的疑惑司忱。
或許皇忿,卡羅爾·德韋克的實驗能給出答案。
為了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坦仍,斯坦福大學著名發(fā)展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和她的團隊進行了一個長達10年的實驗鳍烁。研究的對象為紐約20所學校中的400名五年級學生。
第一輪實驗:
拼圖測試繁扎,測試題目非常簡單幔荒,幾乎所有孩子都能出色完成。測試完后梳玫,研究人員會把結果告訴他們爹梁,并附一句表揚的話。
研究人員會將孩子隨機分成兩組提澎,分別得到不同的表揚卫键。一組得到的是關于智商的表揚,如:“你真聰明”虱朵,“你很有天分”等莉炉。另一組得到的是關于努力的表揚钓账,如“你剛才一定很努力”等。
第二輪實驗:
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絮宁,有兩種不同難度梆暮,可自由選擇。
結果是:在第一輪中被夸獎努力的孩子中绍昂,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啦粹;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大部分都選擇了簡單的測試窘游。
這是為什么唠椭?
德韋克寫道:“當我們夸孩子聰明時,等于在告訴他們忍饰,為了保持聰明贪嫂,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叮”
把孩子拔得越高力崇,孩子就越害怕失敗的落差,最后退縮在風平浪靜的原點赢织,不愿嘗試亮靴,不愿挑戰(zhàn),哪怕邁出小小的步伐于置,也是小心而謹慎茧吊。也就不難解釋,小溪為何對原本擅長的領域都不愿去嘗試了八毯。
不恰當?shù)谋頁P方式搓侄,很可能毀掉孩子嘗試的勇氣與信心。
第三輪測試:
所有孩子參加同一測試宪彩,難度很高休讳,結果是所有孩子都失敗了讲婚。然而尿孔,面對失敗,兩組孩子的表現(xiàn)卻大不一樣:
那些被表揚為聰明的孩子筹麸,整個過程中都非常緊張活合,抓耳撓腮,結果出來后物赶,又是沮喪異常白指,懷疑自己不夠聰明。相反酵紫,被表揚為努力的孩子告嘲,過程中非常投入错维,即便失敗,他們也認為: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橄唬。
第四輪測試:
測試的難度與第一輪相近赋焕,比較簡單,測試出來的結果卻不免讓人震驚仰楚。
那些被夸獎努力的孩子隆判,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shù)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表揚為聰明的孩子僧界,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侨嘀,卻退步了大約20%。
夸獎孩子聰明捂襟,等于告訴孩子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咬腕,因為天賦,所以成功笆豁,而一旦面對失敗郎汪,往往歸咎于自己的天賦或是能力,沮喪于挫敗感異常強烈闯狱。所以煞赢,一旦小溪面對挫折或是批判,很容易歸咎于自己天賦或是能力不行哄孤,強大的挫折感讓他淚如雨下照筑。
不恰當?shù)谋頁P方式,不但不能激勵孩子瘦陈,反而讓孩子在面對挫折與失敗時不知所措凝危。
有位媽媽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對她說:“你的孩子有多動癥晨逝,學校里就他表現(xiàn)最差蛾默,最好帶他去醫(yī)院看看∽矫玻”語氣中帶著輕蔑與不屑支鸡。
回來的路上,孩子問媽媽老師說了些什么趁窃,媽媽強忍著心酸牧挣,對孩子說:
“老師表揚了你,說寶寶原來只能在板凳上坐一分鐘醒陆,現(xiàn)在能坐三分鐘了瀑构,全班就寶寶的進步最大了∨倌Γ”
那天晚上寺晌,孩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飯世吨。
小學一年級期末考試,全班50名同學呻征,兒子的排名剛好在50名另假,媽媽被老師請去了學校,談了好久怕犁。
回來時边篮,看到兒子坐在沙發(fā)上,不敢看媽媽奏甫,也不敢作聲戈轿,媽媽對孩子說:
“老師對媽媽說,你不是個笨孩子阵子,只要能細心些思杯,就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挠进∩”
媽媽看到孩子沮喪的臉上充滿了陽關與決心,好像長大了許多领突,第二天早上暖璧,去得比平時都早。
初三時君旦,孩子已經(jīng)不在差生行列里了澎办,老師對她說:“按你兒子現(xiàn)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金砍【质矗”
對媽媽來說,孩子的進步已經(jīng)足夠大了恕稠。媽媽懷著驚喜的心情對孩子說:“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琅绅,他說了,只要你努力鹅巍,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千扶。”
高中畢業(yè)了昆著,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县貌,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去學校一趟术陶。她有一種預感凑懂,她兒子被重點大學錄取了。
兒子從學形喙回來接谨,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媽媽的手上摆碉,眼睛的淚水早已忍不住往下掉。
這樣的媽媽確實令人敬佩脓豪,不僅懂得欣賞自己的孩子巷帝,更重要的是,她懂得如何通過鼓勵扫夜,一步一步激發(fā)孩子學習與進步的激情楞泼,朝著更前的方向進步。
一分鐘到三分鐘笤闯、細心堕阔、努力,這正是對孩子行動過程的表揚與鼓勵颗味,相對于聰明超陆、厲害、有天賦而言浦马,這樣的努力更有力量时呀,更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與動力。
所以孩子成功了晶默。
表揚往往分為兩種谨娜,過程取向的表揚(表揚孩子非常努力)和結果取向的表揚(表揚孩子非常聰明),然而磺陡,兩種表揚的結果卻有著出人意料的差別瞧预。
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指出:在以“感覺滿意”養(yǎng)育孩子的年代里,卻有著驚人的事正發(fā)生在兒童身上仅政,那就是他們比以前更加沮喪了垢油。
小溪媽媽的表揚或許能讓孩子“感覺滿意”,卻不一定能帶來“表現(xiàn)滿意”圆丹,當小溪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表現(xiàn)(不好)和感覺(很好)不相協(xié)調時滩愁,孩子會倍受打擊,心情沮喪辫封。
而孩子為了維護表面的滿意與成功硝枉,他將不再愿意去嘗試那些原本擅長的東西,因為一旦表現(xiàn)不好倦微,很可能會毀掉他內心深處已經(jīng)認定的“聰明”妻味、“厲害”、“很棒”等欣福。
如果我們的媽媽還在執(zhí)著地表揚著自己的孩子有多聰明责球、多厲害,那么很有可能,你在慢慢毀掉你的孩子雏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