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蝗柔,我們通常憑感覺,覺得在平均水準以上就是不落后了民泵。
這個感覺肯定是有偏差的_為什么呢诫咱?
首先人們的感覺永遠是有偏差的。經(jīng)常被用來證明這一點的是這樣一個現(xiàn)象:
接近90%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處于平均水準以上洪灯。
從宏觀來看,這明顯是不可能的竟痰,可落到自己頭上的時候_“感覺自己就是在平均水準以上啊”签钩。關(guān)于“幾乎每個人都自認為高于平均水平”這件事,還有個專門的詞坏快,叫做“烏比岡湖效應”铅檩。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樣的:
我們并不能感知整個世界。我們只能通過感知自己的周遭來判斷自己是否處于平均水準以上莽鸿。
也就是說昧旨,用來支持我們的“結(jié)論的”,其實是一個非常局限的祥得,遠非全部的兔沃、只不過是我們所能感知的周遭而已_井底之蛙在他的世界里確實處于平均水準以上又如何呢?
再教育體質(zhì)里级及,人們把“及格線”設(shè)置為60分而不是50分也是有道理的乒疏,那“多出來的10分”可以算是一種“修正參數(shù)”。這其實多少有點殘酷饮焦,因為哪天及格線明確無誤地聲稱:40%以后的都是落后_好在大多數(shù)人的考試成績都能超過及格線怕吴。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種“虛情假意”的“寬容”相當于“溫水煮青蛙”县踢。這也是當今全球所有的所謂“正規(guī)教育體系”本質(zhì)上都很糟糕转绷、很失敗的根本原因:相當于營造了一個虛情假意的世界,妨礙了大多數(shù)人“免疫能力”的正常發(fā)育硼啤。
再步入社會后议经,有些相對敏感的人可能早就發(fā)現(xiàn)了:“及格”這東西幾乎是沒用的。實際上丙曙,20%之后的都是落后的爸业。20%的人占有了這世界上有限資源中的80%-“二八定律”貌似無所不在】髁“二八定律”是意大利經(jīng)濟學家帕累托在1897年研究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時發(fā)現(xiàn)的扯旷,一轉(zhuǎn)眼,100多年過去了索抓。
進去21世紀钧忽,有一個重大的變化正在揭示更為殘酷的事實:
弄不好毯炮,1%之后的都是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