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看了一部話劇摹察,是個正劇,叫《李鴻章對話伊藤博文》倡鲸,正如題目所言供嚎,這是一部對歷史人物解讀和還原的歷史劇。
“究竟為何做官峭状?又忠于誰克滴?”這句話從話劇的開頭,由曾國藩优床,也就是李鴻章的恩師提出來劝赔,一直貫穿全劇。李鴻章不斷的自問這個問題胆敞,到最后又把這個問題拋給伊藤博文着帽。最后伊藤博文給出的答案是“生而為人,只為這一世移层,無愧于心仍翰。”我覺得是非彻刍埃現代化的解讀了予借。忠于自己的心,李鴻章一生為國频蛔,無奈時運不濟灵迫,他付出一生心血的北洋海軍被腐敗的清朝掏空,付之一炬晦溪。他一生沒有敢忘記恩師教導的忠字龟再,無奈生不逢時,最后落得賣國賊和裱糊匠之名尼变。
這部劇表現李鴻章的愛國之心是很多的利凑,但對他內心的掙扎只是解讀為究竟做官是為了什么,以及生不逢時的悲劇嫌术,我是覺得很片面哀澈,又很沒有沖突感啦,戲劇是要展現矛盾和沖突的度气,這樣才能更立體吧割按。
這部劇主要展現了三次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的對談。第一次是伊藤博文來找李鴻章磷籍,試圖說服他支持朝鮮改革适荣,那時候大清國那個百足之蟲還算死而未僵现柠,并沒有把小小的日本放在眼里。第二次是甲午海戰(zhàn)后弛矛,李鴻章去日本找伊藤博文談和够吩。李鴻章竭力為國爭取利益,以至于說出丈氓,“留給我些路費吧”這樣的話周循,這應該不是歷史真實的記載。個人覺得有點過万俗。
第三次是李鴻章感知自己時日無多湾笛,請來已經卸任首相的伊藤博文,來了一場朋友間嘔心瀝血的對話闰歪。不知道是不是在歷史上真的有發(fā)生這件事嚎研,但即便沒有,我覺得這樣的編劇是這部劇的亮點库倘。
劇中伊藤博文吐露嘉赎,自己原本是希望大清國和日本一起改革,發(fā)展于樟,不再受西方世界的掣肘公条。有點驚訝。不知道這點是創(chuàng)新迂曲,還是對歷史的還原靶橱。伊藤博文還說憲政最適合中國,但要改革不是改革制度路捧,而是先要改革中國的人民关霸,他說中國人大多是chihuo,是出自易經的一個詞杰扫,改天去查一下队寇。劇中李鴻章也說,中國地廣人眾章姓,但人心分離佳遣。李鴻章還說如果有一天能夠實現憲政,還希望伊藤博文能夠指點凡伊。李鴻章的遺愿到今天都沒有實現零渐。十九大召開的第一天看到這個也是棒棒噠。
總的來說系忙,三星半吧诵盼,兩星為李鴻章那個演員的臺詞功力,一星半為簡潔的舞美。我的同伴對這部劇評價倒是比較高的风宁,粘上來她的評價湊字數:“劇本所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李鴻章洁墙,發(fā)展洋務求國昌盛卻遭同僚指摘,忍辱負重被派談判卻因簽下甲午條約糟眾人唾罵戒财。一生都在琢磨“為何而做官”热监,臨死前也不忘談忠君愛國,真是讓人覺得一世不易固翰。另外狼纬,兩個小時的劇羹呵,臺詞極度密集骂际,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對話或說話,還有不少文言文冈欢,演員幾乎是出口成文歉铝,臺詞功底實在太贊〈粘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