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早就知道堤器,不能單純地用「好」「壞」判斷一個人昆庇,連電視里都不再出現(xiàn)純粹的壞人了,因為人性復(fù)雜闸溃,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應(yīng)對整吆。我們對別人看的那么清楚,但到自己身上辉川,卻仿佛被誰施咒:
“昨天晚上熬夜到2點掂为,我不該這樣≡贝”
“今天做匯報時又沒能插上話,這樣不好昼扛〈缙耄”
“今天去健身了,我真好抄谐,回去獎勵自己一頓炸雞渺鹦。”
我們不斷地用對錯蛹含、應(yīng)該不該 來評價自己毅厚。有時候,我們甚至意識不到自己在這樣做浦箱,也不覺得這有什么問題吸耿,更多時候,它還被冠以一個聽起來再正確不過的名字 「自省」酷窥。
論語上都說「吾日三省我身」咽安,沿襲千年的儒家文化要求每個人用「正確」「錯誤」來自我評價,來符合多數(shù)人的生活規(guī)范蓬推,告訴我們這樣才可以進步妆棒,這樣才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是我們被教導(dǎo)著沸伏、習(xí)以為常的生活糕珊。
但問題是,這有用嗎毅糟?
頭一天熬夜的內(nèi)疚感讓我們尋求放松红选,再看看手機,不知不覺又晚睡了留特;越想越覺得做匯報張不開口纠脾,為了應(yīng)對難頂?shù)那榫w低落玛瘸,下一次還是選擇沉默」兜福「錯誤」我們產(chǎn)生巨大的焦慮感和負罪感糊渊,為了緩解情緒又導(dǎo)致下一次「錯誤」,這看似瘋狂慧脱,卻又切切實實地發(fā)生著渺绒。
就算開始有用,這方法也很難讓人堅持菱鸥。
比如健身完成宗兼,接下來一頓獎勵大餐反而讓人離減脂目標又遠了幾步。一旦對某件事形成好壞的明確道德標準氮采,做好事的行為殷绍、甚至僅僅是好的想法,都會使人更容易做壞事鹊漠。這種效應(yīng)被稱為「道德許可效應(yīng)」主到。
越是用「正確」「錯誤」來自我約束反省,行動反而越容易失敗躯概,并讓我們飽受焦慮與壓力的折磨登钥。
怎樣才能跳出這個反省的怪圈?
方法其實很簡單娶靡。不追求做正確的事牧牢,而是像實驗一樣生活。
當談到對錯時姿锭,我們在用一種道德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塔鳍。無論怎樣走,都是在這個循環(huán)里呻此。
而當用實驗的角度去觀察献幔,就仿佛從世界A面跳到B面去,每一件事都有了新的解釋和意義趾诗,每一天都是用好奇來丈量生活蜡感。
于是不再認為熬夜是壞事,而是探索更利于精力恢復(fù)的作息規(guī)律恃泪;
做匯報時沒什么可講不是問題郑兴,了解了自己暫時說不出,就嘗試多種展示和分享的途徑贝乎;
把健身當做嘗試減脂的實驗情连,飲食也是環(huán)節(jié)之一,試試看自己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做出哪些反應(yīng)……
你還是你览效,不需要關(guān)注對錯却舀,每一步都是對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虫几,都為實驗提供了新的素材,都是朝目標向前多邁了一步挽拔。
「改變實驗室」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開始的。在過去的第一期實驗里螃诅,23位「研究員」在這里開始了各自的實驗啡氢。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收獲:
有的小伙伴沒那么焦慮了术裸,嘗試著把遇到的困難和人交流倘是,沒做好的事情大不了下次再來,認真生活就好袭艺。
有的小伙伴有了更多的嘗試和觀察后搀崭,改變了實驗方向,反而讓自己離目標更近了一步猾编。
還有小伙伴一路潛水下來门坷,但一字一句地看了每個人的討論和回答,也切身實踐著討論的方法袍镀。
到了結(jié)營復(fù)盤時,大家開著語音討論感受和下一期的改進冻晤,硬是談到了第二天凌晨苇羡。
坦誠地講,第一期并不是個那么完美的開始鼻弧,第二期會改進设江,比如更好的激勵設(shè)計,運營框架……也難免會有不足攘轩。
但方向始終在那里叉存。那就是,和你一起埋下顆嘗試和實驗的種子度帮,看它萌芽歼捏。
改變實驗室第二期,你要來嗎笨篷?
報名截至本周日10月25日17:00
詳情可聯(lián)系阿布瞳秽,或你熟悉的第一期小伙伴
為保證參與效果,需督促金12元率翅,按時完成3次周復(fù)盤返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