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兒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文章试和,《為什么微博不像微信一樣設計得簡潔泞歉?》
作者把微博微信的主要功能都按「使用頻率高低」和「目的性強弱」兩個維度分成四個象限蜂嗽。
這時候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兩個應用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和一個明顯的差異:共同點是對于第一象限「頻次高罢低、目的性強」的功能说墨,兩個應用不約而同地放到了首頁,如微信的對話与斤、微博的主信息流。差異體現(xiàn)在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荚恶,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條明顯的規(guī)律:微信的大多數(shù)功能都處于第四象限撩穿,而微博大多集中在第二象限,這是因為微信的二級功能(朋友圈除外)主要分兩類谒撼,一類是工具型功能食寡,比如搖一搖、掃一掃廓潜、小程序等抵皱;另一類是商業(yè)產品:購物善榛、游戲、支付呻畸、卡包移盆。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頻次低、目的性強」(頻次低是相對于微信聊天及朋友圈而言)伤为,頻次低意味著用戶對操作成本不敏感咒循,折疊起來用戶多操作兩步也沒問題,反正用的也不頻繁绞愚;目的性強意味著用這些功能的時候用戶清楚地知道我要干神馬叙甸,因此折疊起來用戶也能找到它。
中心思想是:低頻+目的性強可折疊位衩,高頻+目的性強放首頁裆蒸。
而微博第二象限的功能「熱門微博」、「熱門話題」糖驴、「熱門視頻」則正好相反僚祷,屬于「頻次高、目的性弱」的功能(頻次高是相對于微博主信息流而言)遂赠,由于頻次高久妆,因此折疊會增加用戶的操作成本;由于目的性弱跷睦,折疊起來用戶可能就不用了筷弦,如果第一眼看不到有神馬好玩的視頻、勁爆的話題用戶可能就走了抑诸,因此需要展開呈現(xiàn)烂琴。
這篇文章我的關鍵疑問就在這兒,微信朋友圈跟熱門微博同屬于一個象限蜕乡,微博選擇直接鋪開奸绷,而朋友圈則折疊,為什么层玲?
引申思考:熱門微博跟朋友圈本質是兩個東西嘛号醉?能通過頻次跟目的性把他們分為一類,進而判斷用戶行為嘛辛块?
常規(guī)思考:為什么微信不把朋友圈放在主tab畔派?
常規(guī)思考主要看結題思路。為什么微博不把朋友圈放在主tab
思路1:朋友圈放在二級入口的合理性润绵。
思路2:反向思維线椰。把朋友圈放在主tab會有什么好處?是否優(yōu)于原先的設計尘盼。
說點我的思考憨愉。
1.熱門微博雖然從目的性跟頻次來看是跟朋友圈一個象限烦绳,目的跟頻次不足以決定用戶行為。朋友圈與自身相關度更高配紫,用戶其實更有動力去刷朋友圈径密。(這里面有個隱含的邏輯,動力可以一定程度抵消操作成本)
2.用戶大部門時間都在微信里面笨蚁,或者就是在“會話”這個頁面睹晒。那么去微博路徑:關微信—打開微博—點發(fā)現(xiàn),我還省去了開微博的啟動廣告成本括细。
朋友圈路徑:發(fā)現(xiàn)—朋友圈伪很。
我又想了想,就算我平時朋友圈關閉的奋单,要先開朋友圈入口然后再點開朋友圈锉试,我看朋友圈的頻次也比微博高。其實览濒,說到底欲望面前路徑算個屁呆盖。微信的需求跟微博需求不在一個層級上,兩者對比很難贷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