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7.0正式版在近期開始進行了推送腋寨,該版本中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支持在設備上展示多窗口供用戶查看各個應用梅誓。
如何切換到多窗口模式
? 多窗口模式有兩種:分屏模式和自由形狀模式。
分屏模式
? 進入分屏模式的操作:在overview屏幕下,長按Activity標題,然后可以拖動該 Activity 至屏幕突出顯示的區(qū)域丈牢。
? 在分屏模式下祭钉,手指可以拖動分界線瞄沙,放大其中一個應用,同時縮小另一個。如果這個應用在新展開的區(qū)域繪制滯后距境,系統(tǒng)將使用 windowBackground
屬性或默認 windowBackgroundFallback
樣式屬性指定的顏色暫時填充該區(qū)域申尼。
自由形狀模式
? 進入自由形狀模式的操作:稍微麻煩點,前提是要有運行 Android N 的模擬器或者已root的設備垫桂。目前為止(2016年9月初)师幕,在使用自由形狀模式時可能Crash,所以google把該模式藏的比較深诬滩。開啟和進入該模式的步驟如下:
- 打開模擬器或者用usb線連接已root了的設備
- 在cmd命令行中輸入adb shell
- 然后輸入su獲得root操作權限
- 輸入
settings put global enable_freeform_support 1
- 重啟模擬器或設備霹粥。
- 進入自由形狀模式:在overview屏幕下,長按Activity標題疼鸟,將會在右邊出現一個方塊狀的圖標后控,點擊該圖標,該Activity該會以自由形狀模式展示空镜,通過對該Activity頁面的左上角并拖拽浩淘,可以修改其形狀大小。
多窗口生命周期
- 多窗口模式不會更改生命周期吴攒,多窗口模式下张抄,最近的與用戶進行交互的那個Activity為活動狀態(tài)(Resume),所有其他的Activity雖然可見洼怔,但是都會處于暫停狀態(tài)(pause)署惯。但是這些已暫停但可見的 Activity 在系統(tǒng)中享有比不可見 Activity 更高的優(yōu)先級。 如果用戶與其中一個暫停的 Activity 交互茴厉,該 Activity 將恢復泽台,而之前的頂級 Activity 將被暫停。
- 根據google官方文檔上的描述矾缓,你如果在應用中做了視頻播放效果怀酷,那么不要再在onPause中去暫停播放視頻了,因為多窗口模式下嗜闻,你的Activity雖然被暫停蜕依,但還是處于可見狀態(tài)。建議在onStop方法中去暫停播放視頻琉雳。
- 切換到多窗口時样眠,Activity會發(fā)生配置變更,該變更與系統(tǒng)進行橫豎屏切換時的 Activity 生命周期影響基本相同翠肘。你可以對 Activity 自行處理配置變更檐束,或著默許系統(tǒng)去銷毀 Activity,并以新的尺寸重新創(chuàng)建該 Activity束倍。
如何禁用多窗口模式
- 如果應用需要適配Android N被丧,那么盟戏,一定要注意你開發(fā)的應用在多窗口模式下的使用效果。
- Android 的SDK版本中給AndroidManifest里的Application(Activity)新增了一個屬性:
android:resizeableActivity=["true" | "false"]
? 該屬性為true時甥桂,將支持多窗口柿究,為false時不支持,展示時只能是全屏模式(PS:該屬性不配置時黄选,默認為true)蝇摸。Activity任務棧里第一個入棧的Activity的該屬性,會被棧內的其他Activity繼承办陷。
? 比如說貌夕,任務棧中第一個入棧Activity里的resizeableActivity為true,那么即使接下來入棧的Activity的該屬性為false民镜,在多窗口模式下進行展示時蜂嗽,新入棧的Acitivity也不會強制進入全屏模式。
- 當你開發(fā)編譯使用的SDK版本低于Android N時殃恒,那么多窗口模式下植旧,你的應用會被系統(tǒng)強制性的修改頁面大小,并且系統(tǒng)會彈出相應的Toast進行警告离唐。
- 當你開發(fā)編譯使用的SDK版本低于Android N時病附,如果你不希望系統(tǒng)去強制修改你的頁面,比較偷懶的解決方案是:在AndroidMainifest中配置Applcaiton(或Activity任務棧里的首個入棧Activity)的android:screenOrientation屬性亥鬓。配了該屬性后完沪,你的頁面將不支持多窗口,但是缺點就是Activity的朝向會被固定嵌戈。(PS:這就是國內大部分應用目前不能展示在多窗口模式中的原因)
多窗口模式中一些被禁用的功能
? 在設備處于多窗口模式中時覆积,某些功能會被禁用或忽略,因為這些功能對與其他 Activity 或應用共享設備屏幕的 Activity 而言沒有意義熟呛。 此類功能包括:
- 某些系統(tǒng) UI 自定義選項將被禁用宽档;例如,在非全屏模式中庵朝,應用將無法去隱藏狀態(tài)欄吗冤。
- 系統(tǒng)將忽略對
android:screenOrientation
屬性所作的更改。
如果應用禁止多窗口支持
? 如果您通過設置 android:resizableActivity="false"
禁用了多窗口支持九府,則應在運行 Android N 的設備上啟動應用椎瘟,并嘗試將應用切換到自由形狀和分屏模式。 驗證并確保執(zhí)行此操作后侄旬,應用仍保持全屏模式肺蔚。
如果應用需要多窗口支持
在多窗口模式中啟動新 Activity
? 處于分屏模式中,在啟動新 Activity 時儡羔,如果你想將新 Activity 顯示在當前 Activity 的旁邊那一屏宣羊∩可使用標志Intent.FLAG_ACTIVITY_LAUNCH_TO_ADJACENT
。此標志將請求以下行為:
如果設備處于分屏模式段只,系統(tǒng)會嘗試在啟動系統(tǒng)的 Activity 旁創(chuàng)建新 Activity,這樣兩個 Activity 將共享屏幕鉴扫。 系統(tǒng)并不一定能實現此操作赞枕,但如果可以,系統(tǒng)將使兩個 Activity 處于相鄰的位置坪创。
-
如果設備不處于分屏模式炕婶,則該標志無效。
?處于自由形狀模式中莱预,則在啟動新 Activity 時,用戶可使用
ActivityOptions.setLaunchBounds()
指定新 Activity 的尺寸和屏幕位置。 如果設備不處于多窗口模式别垮,則該方法無效庭瑰。
如果要在任務棧中啟動 Activity,該 Activity 將替換屏幕上的 Activity危喉,并繼承其所有的多窗口屬性宋渔。 如果想避免替換,讓新Activity在多窗口模式中以另一個單獨的窗口來展示辜限,則必須讓這個Activity在新的任務棧中來啟動皇拣。
為多窗口模式準備的布局屬性
? 對于 Android N,可以在清單文件的<Activity>
元素中支持以下幾種屬性薄嫡,這些屬性影響 Activity 會多窗口模式中的行為:
android:defaultWidth <!--以自由形狀模式啟動時 Activity 的默認寬度氧急。-->
android:defaultHeight <!--以自由形狀模式啟動時 Activity 的默認高度。-->
android:gravity <!--以自由形狀模式啟動時 Activity 的初始位置毫深。-->
android:minHeight吩坝、android:minWidth
<!-- 分屏和自由形狀模式中 Activity 的最小高度和最小寬度。 如果用戶在分屏模式中移動分界線哑蔫,使 Activity 尺寸低于指定的最小值钾恢,系統(tǒng)會將 Activity 裁剪為用戶請求的尺寸 -->
? 例如,以下節(jié)點顯示了如何指定 Activity 在自由形狀模式中顯示時 Activity 的默認大小鸳址、位置和最小尺寸:
<activity android:name=".MyActivity">
<layout android:defaultHeight="400dp"
android:defaultWidth="400dp"
android:gravity="top|end"
android:minHeight="250dp"
android:minWidth="250dp" />
</activity>
多窗口變更通知和查詢
? Activity 類中添加了一些新方法瘩蚪,以支持多窗口顯示:
/*調用該方法以確認 Activity 是否處于多窗口模式。*/
Activity.isInMultiWindowMode()
/*Activity 進入或退出多窗口模式時系統(tǒng)將調用此方法稿黍。 在 Activity 進入多窗口模式時疹瘦,系統(tǒng)向該方法傳遞 true 值,在退出多窗口模式時巡球,則傳遞 false 值言沐。*/
Activity.onMultiWindowModeChanged()
? 每個方法還有 Fragment
版本邓嘹,例如 Fragment.isInMultiWindowMode()
支持拖放
? 以前的版本中,只能在一個Activity中進行數據的拖放险胰。在Android N中汹押,多窗口模式下,可以在兩個Activity之間互相拖放數據起便,因為篇(lan)幅(ai)有(fa)限(zuo)棚贾,此處不再展開。
參考資料:
[google官方文檔][https://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ui/multi-wind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