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人們追求的眾多目標進行分類一直是困擾心理學家的難題戚炫。對于究竟應該用哪些條目來概括驅動人類行為的所有因素上陕,大家眾說紛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甩卓,懷俄明大學(University of Wyoming)心理學系的一組研究人員對英語母語者常用的目標相關的詞匯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在分析之后接校,他們認為人類追求的目標可以分為四類:
“卓越”(prominence)猛频、
“包容”(inclusiveness)、
“避害”(negativity prevention)蛛勉、
“傳統(tǒng)”(tradition)鹿寻。
“在心理學領域,很少有問題比‘人們想要什么诽凌?’更重要毡熏。但過去用于概括人們追求目標的條目都沒能得到廣泛的認可,” 研究者說侣诵×》ǎ“我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分析人們描述目標時所用的詞匯。希望我們的結論有助于找到最終被普遍認可的條目杜顺〔聘椋”
研究者先列出了140,000個英語名詞躬络,經(jīng)過細致地評定尖奔,篩選出1060個與人類目標相關的詞匯。接下來穷当,研究者開展了7個研究提茁,包括對好幾百人進行調查來看他們對這些目標的追求度。最終馁菜,研究者找到了可以涵蓋所有人類動機的四個成分:
“卓越”茴扁,主要反映人們對社會地位的追求——通過成就來贏得他人的尊重、欽佩和順從汪疮,也涵蓋人們從追求權力峭火、金錢、到追求完美铲咨、榮耀的所有目標躲胳。
“包容”,涵蓋人們想要開放心胸纤勒,接納各色各類人的心愿坯苹。
“避害”,涵蓋人們希望避免各類負面結果的目標摇天,如避免沖突粹湃、不一致恐仑、孤立、社會分歧等为鳄。
“傳統(tǒng)”裳仆,包括人們想要維護自身文化體系的愿望,如維護宗教孤钦、家庭歧斟、國家或其他群體價值。
“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偏形,從最廣泛的層面來說静袖,人類的動機在本質上是高度社會性的。人類的歸屬需要和高度社會性都體現(xiàn)在這四類動機中俊扭。
盡管研究者相信這四類動機很可能也適用于其他的工業(yè)化國家队橙,但由于他們在研究中只考查了美國文化下的英語,他們承認這一點還需要在未來進一步研究萨惑。
“比如捐康,‘教堂’在非基督教文化的國家不能作為‘傳統(tǒng)’的一個好標記;‘肥胖’在饑荒嚴重的國家不能作為‘避害’的一個好標記庸蔼,” 研究者寫道解总。“然而姐仅,我們認為這四個概念背后的深層觀念觸及到了人類的普遍境遇——至少在大部分工業(yè)化國家都能體驗到”倾鲫。
《未來簡史》中講到,人類將面臨著三大問題:生物本身就是算法萍嬉,生命是不斷處理數(shù)據(jù)的過程;意識與智能的分離隙疚;擁有大數(shù)據(jù)積累的外部環(huán)境將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壤追。如何看待這三大問題,以及如何采取應對措施供屉,將直接影響著人類未來的發(fā)展行冰。
實際上,自古至今伶丐,人類非常關注的是自己的壽命悼做。
在20世紀,人類的預期壽命已經(jīng)從40歲增加到70歲哗魂,幾乎翻了一倍肛走,所以在21世紀,至少應該可以再翻倍到150歲录别。雖然這和“不死”還相去甚遠朽色,但仍然會讓人類社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邻吞。首先,家庭結構葫男、婚姻和親子關系將大為改觀”Ю洌現(xiàn)在人們對結婚的期許仍然是“白頭偕老”,而生命中有一大部分時間是用來養(yǎng)育后代梢褐。想象一下旺遮,如果人能活到150歲是什么概念。就算40歲才結婚盈咳,后面仍然有110年可活耿眉。希望這段婚姻能持續(xù)110年,這個想法實際嗎猪贪?所以跷敬,像現(xiàn)在多次結婚的情形可能會日益普遍。如果一個人在40多歲前生了兩個孩子热押,等到她120歲時西傀,養(yǎng)育孩子已經(jīng)是遙遠的記憶,只算得上是漫漫人生中一個小小的插曲桶癣。在這種情況下拥褂,很難說究竟會發(fā)展出怎樣的親子關系。
再來看職業(yè)生涯牙寞。今天饺鹃,我們假設人會在一二十歲時學會某種專業(yè),然后一生都奉獻在這個專業(yè)上间雀。當然悔详,人就算到了四五十歲還是會學到新知識,這里我們只是把人生大致分成“學習階段”以及之后的“工作階段”惹挟。但如果人能活到150歲茄螃,這套系統(tǒng)就不管用了,特別是這個世界還不斷出現(xiàn)震撼世界的新科技连锯。人類的職業(yè)生涯將會比現(xiàn)在長得多归苍,甚至到了90歲仍然必須每天學習新知識。
與此同時运怖,人類也不會在65歲就退休拼弃,給新一代實現(xiàn)他們創(chuàng)新的想法和期望讓路。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有句名言:科學在一次一次的葬禮中進步摇展。他的意思是吻氧,必須等到一代人老去,新的理論才有機會鏟除舊的理論。此種現(xiàn)象絕非科學獨有医男≡夷回想一下你現(xiàn)在的工作環(huán)境,不管你是學者镀梭、記者刀森、廚師還是足球運動員,如果你的上司已經(jīng)120歲了报账,他頭腦中的概念都是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建立的研底,而且他可能還要再當你的上司幾十年,這給人什么感覺透罢?
政治領域的情況可能更為險惡榜晦。如果普京繼續(xù)在位90年,你覺得如何羽圃?再想想乾胶,如果人本來就會活到150歲,那么在2016年朽寞,掌控莫斯科的還會是斯大林识窿,138歲,老當益壯脑融;毛主席喻频,123歲,年富力強肘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還是公主甥温,等著從121歲的喬治六世手中繼承王位,至于她的兒子查爾斯王子妓布,可能要等到2076年才能繼位姻蚓。
讓我們回到現(xiàn)實,現(xiàn)在還遠遠無法肯定庫茲韋爾和德格雷的預言究竟能否在2050年或2100年成真匣沼。在我看來史简,在21世紀想永葆青春還為時過早,現(xiàn)在就抱太大期望大概只會迎來太大的失望肛著。知道自己終將一死并不好過,但如果一心想不死卻夢想破滅跺讯,可能更讓人難以接受枢贿。
雖然過去100年人類平均壽命已經(jīng)增加一倍,但如果要依此推論在未來100年人類壽命再翻倍達到150歲刀脏,還言之過早局荚。1900年全球的平均壽命之所以不到40歲,是因為營養(yǎng)不良、傳染病和暴力讓許多人年紀輕輕便離開人世耀态。但只要避開饑荒轮傍、瘟疫和戰(zhàn)爭,人就能活到七八十歲首装,這是智人自然的壽命長度创夜。人們可能想不到,其實在幾百年前仙逻,活到七十幾歲不是什么罕見的怪事驰吓。伽利略享年77歲,牛頓享年84歲系奉,米開朗基羅更是高壽88歲檬贰,而且當時還沒有抗生素、疫苗或器官移植的協(xié)助缺亮。而且翁涤,就連叢林中的黑猩猩,有時候都能活到六十幾歲萌踱。
事實上葵礼,到目前為止,現(xiàn)代醫(yī)學連自然壽命的一年都沒能延長〕娴現(xiàn)代醫(yī)學的成功之處章咧,是讓我們免于早死,能夠過完應有的人生能真。就算我們打敗了癌癥赁严、糖尿病和其他主要疾病殺手,也只代表幾乎每個人都能夠活到90歲粉铐,但和150歲還差得很遠疼约,更不用說500歲了。想達成這個目標蝙泼,醫(yī)學必須重新打造人體最基本的結構和運作模式程剥,并設法再生各種器官和組織。究竟在2100年能不能做到汤踏,現(xiàn)在仍是未知數(shù)砚哗。
然而,每次失敗的嘗試诱篷,都讓我們向戰(zhàn)勝死亡又邁進一步纱烘,也帶來更多希望,鼓勵人類付出更多努力哗脖。谷歌的Calico公司可能來不及讓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長生不死瀑踢,但很有可能會在細胞生物學扳还、基因藥物和人體健康方面有重大發(fā)現(xiàn)。這樣一來橱夭,新一代的谷歌員工就能站在更好的起點氨距,向死亡發(fā)起進攻。高呼著人類不死的科學家棘劣,其實就像高喊“狼來了”的那個男孩:狼要來俏让,只是早晚的事。
因此呈础,就算我們在有生之年還無法達到永生舆驶,這場與死亡的戰(zhàn)爭仍有可能是21世紀的旗艦計劃《考慮到我們對于“生命神圣”的信念沙廉、整個科學界的動向,再加上最重要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需求臼节,一場對死亡的無情戰(zhàn)爭似乎已不可避免撬陵。我們的意識形態(tài)看重人的生命,絕不允許我們輕易接受人的死亡网缝。只要人是出于某種原因而死巨税,我們就會努力戰(zhàn)勝這種原因。
對于這項挑戰(zhàn)粉臊,科學界和資本主義經(jīng)濟絕對樂于應對草添。只要讓他們獲得新發(fā)現(xiàn)、贏得巨大利潤扼仲,大多數(shù)的科學家和銀行家并不在乎要做的是什么事情远寸。
赫拉利論述人類未來追求的兩本書,差不多800頁屠凶,大概可以通過很簡單的幾句話而得以概括:
1驰后、 人類社會是構建于虛構的故事之上,人類編織虛構的故事讓人學會了合作矗愧,從早期的圖騰崇拜到宗教再到現(xiàn)在的公司與國家灶芝。其實換個簡單的說法,可以理解為我們用一個普世的價值觀去規(guī)范和統(tǒng)一大家的行為唉韭,讓人類可以在總體上形成一個共識夜涕。但虛構的故事并不等于虛構本身,而是人的行為構成了實體属愤。
2女器、 農業(yè)發(fā)展是一個騙局,學會農業(yè)生產(chǎn)以后到底是小麥馴化了人類還是人類被小麥馴化春塌,學會農業(yè)生產(chǎn)以后反而犧牲了更多的勞動時間。——然而正如赫拉利自己所言只壳,發(fā)展沒有剎車可拉俏拱,人類永遠會超著當下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繼續(xù)前進,而不會有時間去思考吼句,從更長維度去思考對人類的利與弊锅必。
3、 關于對幸福的追求惕艳,幸福是否直接等同于快感搞隐,關于對幸福的論述,是哲學永恒的使命之一远搪,不同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劣纲,而赫拉利也沒辦法從中給出我們更多的選項走入了佛教的禁欲主義。而正是對幸福的不可衡量谁鳍,是否又間接的否認了一個問題——生物都只是算數(shù)而已癞季。畢竟你讓我吃了摩梭,我也依然會再次的陷入無聊之中倘潜。
4绷柒、 生物是不是只是一種算法?赫拉利層層否決掉了人類覺得自己獨有的靈魂涮因、心靈與自我意識废睦,覺得人類不過是一種算法而已。想到了叔本華在《論道德與自由》之中所說的养泡,人類本身就沒有自由意志可言嗜湃,所有的選擇都源自于欲望,而欲望來源與基因瓤荔。如果生物只是一種算法净蚤,那么人類到底憑什么覺得自己不會被算法更為科學、更為準確输硝、更為全面的人工職能所取代今瀑?然而赫拉利在論證算數(shù)導致人文主義的破滅的時候,卻總讓人感覺缺少說服力点把。算數(shù)確實能更準確的預測行為橘荠,人的抉擇也確實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甚至是簡單的性格決定命運,但人文主義真正強調的是——瞬間的感受與體驗郎逃,是哪怕我不確定“我”這個實體的存在哥童,但“我思”的體驗存在。
5褒翰、 關于科技改革帶來的一系列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導致人文主義的破滅可能性贮懈。這也是科幻小說一再探討的話題匀泊。在人工智能、生物工程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朵你,我們如今在所謂的“超人”面前剩下的其實僅僅是人倫的約束而已各聘。如今大部分崗位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基因編輯和選擇的技術已經(jīng)有了現(xiàn)實的例子抡医,DNA克隆只是沒有應用在智人身上而已躲因。很多科幻小說都已經(jīng)在講如今的技術可以達到的那個世界會是什么樣子,并紛紛對人類的未來表示出了無限的擔憂忌傻,而關于對永生這個追求本身就是人類最原始的欲望大脉,那么永生最終會以怎樣的形式存在——將記憶保存在人工智能之中算不算?我們終將會慢慢走向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那個年代水孩,只能說這個節(jié)點會在什么時候到來的問題镰矿,因為人類的好奇心最終會讓我們沒辦法不去試一試,在當下看下來能夠延續(xù)我們的意識荷愕、生命的任何途徑衡怀。也許這就是上帝制造我們的時候的一個玩笑——毀掉我們的正是我們對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