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楔形文字傳奇
25. 阿卡德帝國楔形字
B.C.2340合溺,定居在蘇美爾北部的阿卡德人,在部落首領薩爾貢統(tǒng)領下迅速崛起,吞并了蘇美爾人建立的芦缰、以烏魯克為首的所有“小國寡民”、各自為政的城邦國家枫慷。
薩爾貢率領他的精銳部隊東征古埃蘭让蕾,北攻土耳其,西擊敘利亞或听,南抵波斯灣探孝。他創(chuàng)建了兩河流域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阿卡德帝國誉裆,被視為“世界上第一個帝國的建造者”顿颅。那個時候,中國歷史還沒有進入商朝足丢,古希臘克里特文明也未見端倪粱腻。
阿卡德帝國雖然只存續(xù)了短短120余年,但它標志著閃米特人取代蘇美爾人登上了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舞臺斩跌,也標志著阿卡德語成為兩河流域的官方語言绍些。實現(xiàn)書寫革命的蘇美爾楔形字,被阿卡德楔形字所取代耀鸦,書寫革命的成果被阿卡德楔形字繼承并發(fā)揚光大柬批。
伴隨著一次又一次成功和缺憾,蘇美爾楔形文字被不同民族不斷“借用”的過程自此開始揭糕。
阿卡德帝國的君主薩爾貢(SargonⅠ)大帝萝快,與新亞述的國王薩爾貢Ⅱ世(B.C.722登基)之間并無聯(lián)系,只是后者因仰慕前者的英名取了“薩爾貢”之名為自己壯膽而已著角。就像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Ⅱ世(B.C.605繼位)為顯示其正統(tǒng)揪漩,也效仿古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Ⅰ世國王(B.C. 1125繼位)而自稱“尼布甲尼撒”一樣,前后都相隔了數(shù)百年乃至千余年之久吏口,可見兩河流域閃族國王們名號之亂象奄容。
我們演繹的文字傳奇产徊,希望給讀者講的都是信史昂勒,因而盡可能從考古現(xiàn)場找到楔形文字的證據(jù)。盡管阿卡德帝國的年表已完整顯現(xiàn)在其他地方的考古記錄里舟铜,但薩爾貢大帝的首都阿卡德城戈盈,據(jù)說距離巴比倫不超過百十來公里,但其確切位置卻從未被完全證實。
最終確認薩爾貢及阿卡德帝國存在的人依然是“亞述學之父”塘娶。亨利?羅林森爵士1870年出版了一部有關阿卡德帝國的經(jīng)典著作《阿卡德的薩爾貢傳記》(The Legend of Sargon of Akkad)归斤,依據(jù)的就是尼尼微的亞述巴尼帕爾圖書館的泥板,這個圖書館保存了許多了薩爾貢出生和傳說片段的楔形文字刁岸。
楔形文字證據(jù)提供者還有大家已經(jīng)熟悉的亞述“牛人”拉薩姆脏里。1881年,拉薩姆在距巴比倫約60公里的西帕爾(Sippar)遺址考古虹曙,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塊寫滿楔形文字的黏土泥板迫横,不過他當時并不認識這種文字。經(jīng)大英博物館的學者破譯后才知道酝碳,這塊泥板可能是人類已知最古老的世界地圖矾踱。其上的銘文表明它僅僅是件復制品,內(nèi)容描繪的恰恰是阿卡德薩爾貢帝國击敌。在地圖中介返,阿卡德帝國的巴比倫位于世界中心,比周圍城市都要大得多沃斤。
結(jié)合其他泥板文獻,阿卡德人刃宵、阿卡德楔形文字以及阿卡德帝國的來龍去脈衡瓶,歷史線索越來越清晰。
阿卡德人牲证,據(jù)說來自敘利亞和阿拉伯半島哮针,操閃米特語的蠻族游牧部落,很早很早就在兩河流域及其周邊地帶活動坦袍,約在B.C.4000定居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十厢。但也有人認為,他們到達兩河流域的時間甚至比蘇美爾人都早捂齐。
阿卡德人身材高大蛮放,皮膚黝黑,臉長鼻鉤奠宜,蓄有黑色胡須包颁。習慣于游牧生活的牧民來到平原,放棄了游居压真,拋棄了帳篷娩嚼,建起了磚房,在城邦附近尋找合適的地方住下來滴肿。這些阿卡德“鄉(xiāng)下蠻族人”對蘇美爾“城市貴族人”岳悟,既貿(mào)易又搶劫,持續(xù)了好幾百年泼差,逐漸與蘇美爾人融為一體贵少。
據(jù)《薩爾貢傳奇》的楔形文字泥板文獻稱和屎,阿卡德人薩爾貢是被園丁收養(yǎng)的孤兒,從小都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春瞬。他母親則是神廟的高級祭師柴信,為了掩飾自己的未婚先孕,生下孩子后就他把放在燈芯草編織的筐里宽气,任其在幼發(fā)拉底河漂流随常。基什城一位園丁發(fā)現(xiàn)并收養(yǎng)了他萄涯。長大成人后的薩爾貢绪氛,子承父業(yè)當了花匠。
不知為何涝影,花匠的兒子突然受到女神伊南娜的愛慕(據(jù)說枣察,其中還有少兒不宜的情節(jié)),推薦他為蘇美爾基什王的侍從燃逻,不久便得到快速晉升和封賞序目,并在自己的封地建造了阿卡德城,進而強勢控制了整個基什城邦國伯襟。他率領驍勇善戰(zhàn)的阿卡德人南征北戰(zhàn)猿涨,靠鐵腕手段成就了霸業(yè)——建立了龐大的薩爾貢王朝。他的領土“從日出處”(東部埃蘭)直到“日落處”(西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姆怪,從“上号炎”(地中海)直到“下海”(波斯灣)稽揭。
楔形文字泥板資料還記錄了后薩爾貢時代的輝煌——存亡僅百余年的阿卡德帝國俺附,共經(jīng)歷六任國王,其中薩爾貢的孫子納拉姆辛( Naram-Sin)功績尤為亮眼溪掀,讓阿卡德王朝的統(tǒng)治達到鼎盛事镣。這塊著名的納拉姆辛勝利石碑,也是法國學者德?摩根(即那位挖出漢謨拉比法典石柱的考古學家)膨桥,從埃蘭蘇薩帶回盧浮宮的重大考古文物蛮浑。石碑浮雕上身材最大的就是納拉姆辛,頭上彎鉤形狀的裝飾代表神只嚣,這是他違背傳統(tǒng)自封為神的明證沮稚。他手執(zhí)弓箭向垂死的敵人進攻。畫面背景為高聳入云的扎格羅斯山册舞,山上豎著一塊以楔形文字刻成的納拉姆辛記功碑蕴掏。
比起釋讀納拉姆辛記功碑楔形文字表達的意義而言,我們更關心的是阿卡德楔形文字本身。他們究竟如何借用蘇美爾楔形文字才是重點內(nèi)容盛杰。
游牧民族阿卡德人原本沒有自己的文字挽荡。定居在兩河平原后,他們之中有的人開始學習用蘇美爾楔形符號書寫閃米特語言即供。薩爾貢帝國在美索不達米亞的稱霸定拟,確立了阿卡德語言的統(tǒng)治地位,楔形文字很快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逗嫡。
各地的考古發(fā)掘青自,人們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阿卡德楔形字文本,數(shù)量達到了數(shù)十萬件驱证,包括信件延窜、財務和科學文獻,涉及神話抹锄、法律等等逆瑞。考古學者已經(jīng)弄清了阿卡德人借用蘇美爾文字創(chuàng)制阿卡德文字的方法伙单,恰似日本人將多音節(jié)的日語用單音節(jié)的漢語表達那樣获高,借用漢字創(chuàng)制日語假名。
北京大學拱玉書教授舉例說:比如“偷”這個詞是單音節(jié)漢字车份,多音節(jié)的阿卡德語讀作“卡拉庫”谋减,有三個音節(jié)。由于蘇美爾詞語也是單音節(jié)扫沼,阿卡德人只好用“卡”表示第一個音節(jié),“拉”表示第二個音節(jié)庄吼,“庫”表示第三個音節(jié)缎除,即用三個楔形符號來表達三個音節(jié)的“卡拉庫”。如此這般总寻,原來蘇美爾的表意符號“偷”就變成三個音節(jié)符號的組合器罐,阿卡德楔形文字就不僅能夠用來表意,也能夠用來表音渐行,這就是楔形文字被其它民族借用的方法轰坊。于是,阿卡德楔形文字功能發(fā)生了質(zhì)變:部分用來表意祟印,其他的都變成了音節(jié)肴沫。
阿卡德楔形文字大約有600-700個音節(jié)符和表意符,常用的也有200-400個楔形符號蕴忆。與蘇美爾楔形字類似颤芬,它也使用復雜的楔形符號(繁體字),但字型變得較為典雅,似畫似字站蝠,從書法美學看汰具,成了精美的字體,相當于我國秦朝的小篆體菱魔。
B.C.2000以后留荔,阿卡德語在亞述時期和巴比倫時期,逐漸演變成兩種方言——亞述語和巴比倫語澜倦,這當然已經(jīng)是后話聚蝶。
阿卡德楔形文字最大的功績是成就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位文學家,而且還是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肥隆。
1827年既荚,英國考古學家倫納德?伍利(Leonard Woolley),在蘇美爾烏爾遺址發(fā)掘里栋艳,發(fā)現(xiàn)了著名的恩赫杜安娜(Enheduanna)雪花石膏圓盤恰聘。圓盤背面的楔形銘文確認了四位人物:恩赫杜安娜,她站在一排人的第二位吸占,穿著褶邊連衣裙晴叨,戴著卷邊頭巾。她的前面是裸體男牧師矾屯,后面是她的美發(fā)師和抄寫員兼蕊。圓盤銘文寫道:“恩赫杜安娜,最高女祭司件蚕,南那神的妻子孙技,世界之王薩爾貢的女兒,在烏爾的女神伊南娜神廟制造了一個柱臺排作,命名為天神安之祭臺牵啦。”恩赫杜安娜的形象被突顯在圓盤正中妄痪,強調(diào)她在那個時代的地位哈雏。
恩赫杜安娜首先是薩爾貢大帝的女兒,原名并非“恩赫杜安娜”衫生。薩爾貢征服蘇美爾后裳瘪,為了更好地統(tǒng)治,任命女兒為月神辛(蘇美爾語“南那”)神廟的最高女祭司罪针。通常彭羹,南那神廟女祭師都被奉為南那神的妻子,薩爾貢為她取了一個蘇美爾名字“恩赫杜安娜”站故。祭司和公主的結(jié)合可能也是歷史上的首創(chuàng)皆怕。
恩赫杜安娜是迄今為止世界文學史上第一位署名作家毅舆,被美國著名亞述學家威廉?哈羅(W. Hallo)譽為“蘇美爾的莎士比亞”。
最高女祭司的恩赫杜安娜公主獨守神廟空房愈腾,孤獨且寂寞憋活。為了排解心中的郁悶,主持祭祀之余虱黄,讀書與創(chuàng)作成了她最熱衷的活動悦即。公主被認為是創(chuàng)造詩歌、贊美詩和祈禱文的典范橱乱,被整個古代世界使用辜梳,并導致了今天公認體裁的發(fā)展。最令她享有盛名的是詩歌泳叠,她為38座城市崇拜的42位神靈創(chuàng)作了贊美詩作瞄,詩中夾雜著對神又愛又恨的感情。眾多頌詩都是敬獻給愛情與戰(zhàn)爭女神伊南娜危纫,伊南娜也被視為阿卡德王朝的守護者宗挥。
楔形文泥板保存下來的恩赫杜安娜著名作品包括《伊南娜的晉升》、《伊南娜與埃比赫》种蝶、《伊南娜的贊美詩》等等契耿,其中,《伊南娜的晉升》直譯就是“書寫智慧之主”螃征,似乎在直接贊美文字搪桂。恩赫杜安娜稱這些贊美詩是“我的國王在無人創(chuàng)造之前創(chuàng)造了這些作品”。
在《伊南娜的贊美詩》中盯滚,詩人寫道:
你是如此偉大踢械,你的名字將被我贊美/你的神性光芒四射/我的身體被你懲罰/悲傷、痛苦魄藕、失眠裸燎、分離、憐憫泼疑、同情、關心荷荤、寬容和敬意/從而引發(fā)洪水退渗,開拓堅土/扭轉(zhuǎn)黑暗,邁向光明蕴纳。
恩赫杜安娜優(yōu)美的詩篇說明会油,阿卡德人對蘇美爾楔形文字的借用是成功的,全世界所有的后代作家都應該為她脫帽致敬古毛。
然而翻翩,阿卡德文字畢竟是借用而不是自己創(chuàng)制都许。由于各自語言特點有較大差異,表達蘇美爾黏著語的音節(jié)符號嫂冻,并不能精確地表達閃米特人的語言胶征,導致外來者無法立即讀出正確的詞,需要分析和判斷后桨仿,才能決定相近的音究竟應該讀作什么睛低,閱讀效率很低》或者說钱雷,用蘇美爾楔形符號來表達阿卡德語需要改變讀音,所以變化很大吹零。這些也是當年羅林森們對阿卡德楔形文字感到困惑的原因罩抗。
“借用”所帶來阿卡德楔形文字天然的缺陷,不僅給學習者帶來困難灿椅,也為它今后滅絕的命運埋下伏筆套蒂,即使是恩赫杜安娜轉(zhuǎn)世也無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