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說明解除價格管制在實際操作中的拿捏谜洽。
案例一:德國解除價格管制
1933年到二戰(zhàn)結(jié)束的12年間厕吉,德國一直實施價格管制酿联。用三句話形容當時的德國
- 物質(zhì)匱乏
- 惡性通脹
- 價格管制
德國財政部長艾哈德的兩條政策:
- 抓緊貨幣:新德國馬克取代舊德國馬克瞬痘,不再亂發(fā)蒿秦√勾——穩(wěn)定貨幣
- 放開價格:電臺講話宣布解除所有物價管制——放開市場
結(jié)果是:一夜之間盲再,櫥窗里出現(xiàn)了十多年未見的商品。
案例二:中國的改革
1988年“第一次價格闖關”瓣铣,目的是取消所有票證洲胖,但以失敗告終。后經(jīng)多年坯沪,價格才慢慢再度放開绿映。
原因分析:
周其仁在《改革的邏輯》中分析:全盤私有化,聽上去很過癮,但是這種主張看輕了制度變遷付出的代價叉弦,只要過時的觀念和既得利益纏住相當多的人群丐一,任何激進和徹底的改革實際上都寸步難行。**
- 德國的例子淹冰,有盟軍這個穩(wěn)定因素在库车,亂不起來
- 中國是自我改革,沒有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樱拴,改革就會遇到危險柠衍。
課堂小結(jié)
價格管制是不對的,但是解除價格管制晶乔,要考慮的因素要復雜得多珍坊。不愿改革的人,拿穩(wěn)定做借口正罢。
- ** 勇氣與耐心**
- ** 大膽與沉著**
合理拿捏不容易阵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