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問:還是先有愛才有貪呢.還是同時的呢?
師父答:因觸生貪痒给,有貪緣愛能生愛取说墨。所以,觸為苦因苍柏,貪是苦相尼斧,愛喜為受,便有輪轉(zhuǎn)试吁。是故棺棵,眼若緣色,必生眼識熄捍,眼識有觸烛恤,則生受想。因由受想余耽,喜愛必現(xiàn)缚柏。若眼緣色生眼識,有觸有受碟贾,能如實知眼無常币喧,無常不真轨域,不真則不取於眼,不取於眼則不取於色杀餐。眼色不取疙挺,受觸不生,則無有愛取怜浅。若無愛取铐然,誰緣生老?不緣生老恶座,則無有老死病苦~鼎然
人之所以不能把控自己搀暑,因有我見。見於我能跨琳,見於我知自点,知我能知,緣生我慢脉让,不離無明桂敛。
譬如:輕慢之人,必有我能知我能見溅潜。卻不知道我為無常术唬,無常不實,是為苦滚澜。倘若固守我所能知粗仓,一旦此色若變,招致他責设捐,就會心生苦惱借浊。因苦惱有嫉恨,是名我見生死萝招。
貪愛有三:欲愛蚂斤,色貪,無色貪槐沼。
弟子問:師父曙蒸,什么是“數(shù)息”,和您教授的內(nèi)觀禪是一回事嗎母赵?
師父答:數(shù)息逸爵,為攝受一念。目的是通過數(shù)息處于安止凹嘲。然而,我所說數(shù)息构韵,并非如此周蹭。而是於眼即眼識堪能如實知無常不實趋艘,是苦是變易生死,於眼色生喜愛不沾不念不取凶朗,是名如實數(shù)息即安般法瓷胧。
弟子問:@群主~鼎然~師父 如何進入禪定?
師父答:禪定棚愤,是止息搓萧。何為止息?見色生貪宛畦,能如實覺知色無常是苦不實瘸洛,聽聲生詞,於中如實知無常是苦不隨不追次和,鼻舌身意也是一樣反肋,是名止息即寂靜。
弟子問:頂禮師父踏施,請師父細解石蔗,欲愛,色貪畅形,無色貪养距,及與“三有”的關(guān)系。
師父答:三有為欲有日熬,色有铃在,無色有。
欲有碍遍,指向能安于六根定铜,然安于之心名為妄識;色有怕敬,指向過去未來現(xiàn)在一切色無常不實揣炕;無色有趣苏,指的是微細心識變幻無常认臊。
譬如:我見,名欲有架忌;戒取虽填,名色有丁恭;貪嗔癡為無色有。
實際上貪嗔癡為不實妄想所生斋日,不離觸受牲览。因觸受不實,合和所生恶守,故貪嗔癡不實第献,為不實相贡必。
弟子問:微細心識在八識似有非有的狀態(tài)嗎?
師父答:微細心識不在八識庸毫,而是沉淀在七識成假寂靜仔拟。然,這樣的寂靜會幻生圣境飒赃,令修人有所貪取利花,是故微細心識為我見所生,不離無明载佳。
弟子答:哦炒事,原來在意根上。
弟子問:師父刚盈,請解答一下:一闡提和一念有啥區(qū)別羡洛?
師父答:一闡提即不知不明,一念有我見攀緣藕漱。兩者之間所有差別欲侮,即是妄取。若無差別肋联,即是妄覺威蕉,若非有非無,即是差別相橄仍。
弟子問:請問師父韧涨,什么是戒取侮繁?
師父答:戒取虑粥,指的是認為戒律可以讓自己安止不動不生苦受。然宪哩,戒律是拐杖娩贷,腳是本。
戒律為收攝放逸而生锁孟,心若不放逸彬祖,何須持戒?然而品抽,放逸心不實储笑,因妄想生。妄想有本不生圆恤,不生則不滅突倍。是故戒取為方便收攝心,非究竟寂。
弟子曰:所以色有為空我還是沒有實證赘方,不入根本啊[流淚]
師父曰:我們修行烧颖,根本在根弱左,諸法在覺窄陡,實證在寂。
色為什么是空拆火?因為無常跳夭,無常故不真,不真故不實们镜,是名色為空币叹。三,色雖空但其性不空模狭,為色能運用颈抚,是故不空。
弟子問:何為究竟寂嚼鹉?
師父答:如何究竟寂贩汉?答:不究竟想即是。
弟子問:看了您的講法視頻中的‘念于內(nèi)息’和‘中陰’锚赤。我用二祖慧可悟道的例子舉例說明匹舞,請鼎然師父看看!如下:
二祖慧可一直處在想‘得法’的狀態(tài)中不知道线脚,問達摩祖師:“諸佛法印赐稽,可得聞乎?”
達摩祖師道:“諸佛法印浑侥,非從人得姊舵。”
慧可禪師聽了沒聽懂寓落,還是想‘得法’便說:“我心未寧括丁,乞師與安×闳纾”
達摩祖師回答道:“將心來躏将,與汝安】祭伲”
慧可禪師找了半天發(fā)現(xiàn)找不到心祸憋,就說:“覓心了不可得⌒の裕”并以為‘不可得’就是自己真正明白了蚯窥,實際上這是鼎然師父說的‘中陰’
達摩祖師于是回答道:“我與汝安心竟。”
這時候慧可才如夢中醒拦赠,知道之前的‘不可得’是‘中陰’巍沙,并因此明心見性。
請問鼎然師父是這樣嗎荷鼠?
師父答:慧可斷臂句携,義在於六根不起妄想,妄想不起允乐,則於心不動矮嫉。不動於心,則無所動牍疏。是故蠢笋,斷臂為斷妄想,不斷色身鳞陨。然而昨寞,中陰為六根不知不明,妄生攀取厦滤,所以為觸愛頓生援岩,名為中陰。
弟子問:師父馁害,您之前教的咒和手印窄俏,我打坐的時候能持嗎?
師父答:咒即印碘菜,是用來攝受心妄凹蜈。若心無妄,何須持咒結(jié)尤绦ァ仰坦?
弟子應(yīng):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