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高考第50天菠净,第二輪課前演講已經(jīng)接近尾聲甘改。相較于第一輪的摸著石頭過河時的低期望值,我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升的期待有些落空了男娄。
做一次成功的演講行贪,或引起共鳴,或發(fā)人深省模闲,其中手勢表情等氣氛調(diào)動等技巧固然重要建瘫,但更重要的是致密深入的分析和無可辯駁的推理,因為好的思維力是寶石一樣珍貴的品質(zhì)尸折,沒有人能夠忽視它的光彩啰脚。
學生對爭議性強的社會新聞喜聞樂見,每一個人都能非常輕易地拿出旗幟鮮明的觀點实夹,并像一只好斗的公雞隨時準備為捍衛(wèi)它爭得面紅耳赤橄浓。但是對于寫一篇講稿卻常常感到犯難,即需要用充足的論據(jù)和嚴密的推理來為自己的觀點背書時亮航,腦子就不夠用了荸实。在有限的信息背景下不假思索地表達意見,并且不能夠或者不打算為自己的觀點“力行擔責”缴淋,放在網(wǎng)絡上准给,不就是鍵盤俠嗎?
不會寫怎么辦呢重抖?最安全的就是——沒有觀點露氮,例如介紹;或者絕對正確钟沛,例如雞湯畔规。這就是為什么考試時明明知道是任務驅(qū)動要論事說理,依然會沿著話題作文的老路就坡下驢讹剔。
做一個好的聽眾也不容易油讯,因為聽講的速度快于自己閱讀的速度详民,能夠在五分鐘里聽懂,理清陌兑,并能“不懈質(zhì)疑”(包括在聽到異見后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質(zhì)疑)沈跨,本身就比演講更能考驗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米郏可惜的是饿凛,只有個別學生能把握演講后發(fā)表見解的鍛煉機會。更多的人隨之哈哈笑幾聲软驰,或者在一片爭論后盲目地附和鼓掌——何況掌聲大多是給了激烈的言辭涧窒、怒目金剛“不容異見”的辯論形式,而不是因為認同觀點——最后大師兄說得對二師兄說得對師父說得也對锭亏,自己的頭腦中除了別人踩得一片凌亂的跑馬場纠吴,什么都沒有留下。
這樣的思維虛弱同樣體現(xiàn)在評論和評分上慧瘤。評論上避重就輕的泛泛而談戴已,評分上的隨意以及明顯失實,都一再地讓人失望锅减。如果盲目的掌聲還可以理解為善意的附和糖儡,那么為演講者打分時沒有標準甚至唯親不唯賢,那就是好賴不分沒有原則了怔匣。
設立課前演講握联,我有宏大的愿景,包括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每瞒、聽說讀寫能力金闽、培養(yǎng)學生關(guān)心天下事的公民意識等等。但是進行到最后独泞,我有點灰心喪氣地發(fā)現(xiàn)呐矾,并沒有我設想的那樣大的進步。并不是在指責學生懦砂,而是在思考自己作為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同時组橄,這些天觀摩初中的語文課荞膘,發(fā)現(xiàn)高考考察的核心能力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是一貫的,然而從語文素養(yǎng)上看玉工,自己帶的高三學生并不比初中生強過多少羽资。學生學了十幾年語文,腦中只留下一地雞毛的答題術(shù)語遵班,或者因此而從今疏遠甚至厭惡了語文屠升,這不得不說是語文教育的悲哀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