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出現了一個被玩濫然后又迅速被玩爛的電影題材驻售,就是青春片露久。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芋浮,《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抱环,《匆匆那年》,《左耳》纸巷,《青春派》镇草,《同桌的你》,《閃光少女》瘤旨,《后來的我們》梯啤,《悲傷逆流成河》……
學生身份的故事加上柔和的打光,再來上幾首抒情的音樂存哲,最后再是一些不疼不癢的情話因宇,一部青春片就成了七婴。最多,最多再加上一些不痛不癢的察滑,浮于表面的噱頭打厘,顯得自己的青春片不那么俗。
或許我們國家的電影工業(yè)還不夠成熟贺辰,但至少户盯,在青春片這一類型,一套完整的工業(yè)體系雛形已經建立起來了饲化。所以一個個名字閃過莽鸭,觀眾的確習慣了每過一段時間就在電影院里看到一部青春片正在熱映。
可青春片不該僅僅只是如此吃靠。
2018年的年末硫眨,塵封五年的《狗十三》終于上映。這部曹保平導演的遺珠終于可以出現在大銀幕上巢块。平心而論礁阁,《狗十三》這部電影對觀眾真的算不上友善,整個觀影過程著實稱得上煎熬族奢,也正是這種煎熬所帶來的痛苦氮兵,才是電影帶給人的最真真切切的感受。
被塵封的那五年
只要大略掃一眼電影的初版海報歹鱼,關于電影的最大疑問大概就能心知肚明。雖說曹保平導演的個性讓人能夠理解“狗13”這個大大的字樣就這樣直接出現在海報上卜高,但是任誰都無法輕易接受弥姻。尤其是整個觀影過程結束之后,你就會意識到掺涛,之所以被塵封五年庭敦,“狗13”的字樣是最微不足道的理由。五年時間薪缆,足以稱得上是物是人非秧廉。導演曹保平憑借《烈日灼心》和《追兇者也》,成功的樹立起了自己的類型片招牌拣帽,而五年前的《狗十三》已經在被遺忘的邊緣疼电,眼看就要變成曹導的執(zhí)念與觀眾的遺憾〖跏茫總結電影蔽豺,《狗十三》對得起觀眾五年的等待,只是《狗十三》不該被塵封五年拧粪。
簡單的故事才更不簡單
《狗十三》講述的故事并不復雜修陡,張雪迎飾演李玩沧侥,果靜林飾演李玩的父親。故事的主線是李玩得到一只狗并起名“愛因斯坦”魄鸦,之后不幸狗走失不見宴杀,李玩開始糾結狗的丟失,家人為了平息拾因,找了另一只狗來代替旺罢,之后新弟弟因為狗而受驚而將狗送出家庭,最終多重刺激的共同作用之下盾致,李玩父親通過家暴的手段讓李玩接受了失去狗這一現實主经。
電影中的劇情就是千萬家庭的縮影,子女與父母從來沒有建立起除血緣關系之外的其他任何關系庭惜。子女的成長只成長在外殼罩驻,而不在內核。子女要去學著“懂事”护赊,哪怕這種“懂事”只是逆來順受的妥協(xié)惠遏。
不見血才是真正的血淋淋
銀幕里面是李玩一家,從小缺少母愛骏啰,父親又重組家庭并且新生兒女节吮,自始至終沒有人真正為李玩考慮過,不管是李玩根本不愛喝的牛奶判耕,還是頂替的另一只“愛因斯坦”透绩,還是最后飯局上的狗肉煲,以及那一部分讓人如坐針氈的家暴壁熄。所以結尾處李玩說那不是真的愛因斯坦時帚豪,我們都會欲言又止,我們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草丧,可是我們又無話可說狸臣,因為銀幕的背后,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昌执≈蛞啵《狗十三》的故事不只屬于李玩一家,我并不愿意將這種情況簡簡單單的歸咎到一個所謂“中國式教育”的名詞懂拾,這和哪國無關煤禽,只和哪些人有關。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岖赋,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呜师,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纸冢看過電影汁汗,我們應該反思的就是在我們的生活里衷畦,我們是否真的有太多這樣的“一廂情愿”的愛。我們習慣了太多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別人知牌,卻從未真正替別人考慮過祈争,“我這是為你好!”角寸,“你只不過是在欺騙自己而已菩混。”
《時間簡史》并不是兒童讀物
電影為了強化戲劇沖突和情感對立扁藕,對大人世界部分進行了藝術夸張沮峡,但是,我們觀看這部電影并進行討論與反思的時候亿柑,只針對這個道理邢疙,不針對這個事情。
孩子要的是成長望薄,不是單純的變成“大人”疟游。成人世界也不該僅僅只是虛偽,欺騙和偽善痕支,在成長過程中颁虐,沒有正反派對立面這種說法,教育子女也是父母的修行卧须×砑ǎ“小孩才看對錯,大人只看利弊”這本來就是歪理邪說花嘶,所以當李玩接受現實板熊,徹底融入“大人世界”時,我們會如坐針氈察绷,我們會欲言又止。一個本該有無限可能性的科學家津辩,沒有了拆撼,取而代之的,只是一個逆來順受的所謂“大人”喘沿。
結語
《狗十三》被塵封五年闸度,不得不說是中國電影的損失,如果五年前的《狗十三》可以順利上映蚜印,那國產青春片不會走上如今的歪路莺禁,國產青春片可以有更多可能。
我們終將成為我們最討厭的人窄赋?我們可以不成為哟冬,我們可以成為我們自己楼熄,這才是成長的意義。成長也不僅僅只是單方面的成長浩峡,父母與孩子在共同的前進可岂,這種共同也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服從與跟隨。我們反思《狗十三》翰灾,也是在反思我們的生活缕粹,而生活往往也是最糾結的,這才是人的終極問題纸淮,我們該怎樣生活平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