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為何而寫?為何而學痛倚?
以前特別喜歡搭樂高玩具规婆,有一段時間要建一個城堡系列,工作量很大状原,時間又很少聋呢,就開始琢磨怎么提速。其實也簡單颠区,先照著圖紙一步一步完整的制作一次削锰,獲取經驗,然后把每個環(huán)節(jié)打開毕莱,找優(yōu)化空間器贩。先看有沒有相似的重復操作颅夺,提取出來集中做,比如制作前先把相似顏色蛹稍、形狀的零件做一次分類吧黄,這樣制作時可以更快搜索到零件。再看有沒有比圖紙標記的制作順序更高效的順序唆姐,比如翻兩次圖紙拗慨,第一次制作最消耗零件的主體建筑,第二次再單獨做小人奉芦、小旗之類的小東西赵抢,這樣既能保證同類型玩具制作的連貫性,消除了切換的時間浪費声功,又能保證第二次在很少的零件中選擇烦却、制作∠劝停總之其爵,類似這樣的方法,反復分析伸蚯,反復優(yōu)化摩渺,最后就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己的高效拼裝方法了。
我這個人呢朝卒,喜歡追求極致的效率证逻,所以就琢磨,這一生中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抗斤,一個一個這么練下去囚企,我可等不急,太慢了瑞眼。試問龙宏,如果能抽象出一種通用的底層技能,我用類似的思路先把它給提升了伤疙,那么所有的做事效率都可以被提升了银酗?這也太劃算了!別說徒像,我還真是找到了一個黍特,而且還是無論做什么事都得用到的,那就是“思考”锯蛀。
一開始的想法很樸素灭衷,如果把思考比作操作系統(tǒng),那么提升自己的思考速度旁涤,就相當于升級操作系統(tǒng)的性能翔曲。升級后迫像,碰到新事物能學得更快,遇到問題能解決的更快瞳遍,拿到一項任務(尤其是智力型)能完成的更快闻妓。后來隨著深入探索才發(fā)現(xiàn),它不僅僅是一種效率工具掠械,還是一個三棱鏡由缆,讓你能從各個角度清晰的認識世界,也是一個心靈感應器猾蒂,讓你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理解別人犁功,它更是一把利劍,可以撥開云霧婚夫,幫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總之署鸡,就是這么一不小心案糙,一路順藤摸瓜到了思維科學的地盤…至今還沒看到邊際。
一.找到思考的載體
想在哲學層面上討論“思維”這個概念是很困難的靴庆,因為用到的很多基礎概念過于抽象时捌,如感性、理性炉抒、邏輯等等奢讨,每個人都理解都不同,沒辦法討論焰薄,所以哲學問題一定要先對齊“基本范疇”(最一般性的概念)拿诸,然后才能開始分析。不過我想到一個更好的角度塞茅,可以先繞開它亩码,從認知神經性學的角度,物理的層面開始討論野瘦,似乎更容易理解描沟。
安裝過電腦的同學,是否還記得安裝的順序:首先是硬件部分鞭光,要先有一塊主板吏廉,上面裝有運算單元CPU、存儲單元內存和硬盤等等惰许,再連接上輸入設備:網線席覆、鍵盤、鼠標啡省、話筒什么的娜睛。然后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軟件部分髓霞,先得安裝操作系統(tǒng),操作系統(tǒng)運行在硬件之上畦戒,用人類容易理解的方式方库,提供內存管理、任務管理障斋、讀/寫操作等各種基礎能力纵潦。最后再安裝各種應用軟件,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垃环,比如通信邀层、繪圖、記事本等等遂庄。
類比一下會發(fā)現(xiàn)寥院,人腦的構成其實和計算機挺像的,或者反過來看涛目,計算機的構成何嘗不是人對自己頭腦工作方式的一種映射秸谢?
先看硬件部分:大腦相當于計算機的硬件,是物理存在的霹肝,只不過大腦的神經元很奇特估蹄,即是計算器也是存儲器,所以它整體上同時提供運算和存儲能力沫换;肉體感官(眼臭蚁、耳、鼻讯赏、舌垮兑、身)則對應輸入設備,我們常說的“知覺”待逞、“感覺”甥角,就是由這些器官輸入大腦的,在大腦的操作系統(tǒng)中形成一種叫“感性材料”的原始信息识樱。
再看軟件部分:在大腦上嗤无,裝載著兩套操作系統(tǒng),一個叫知覺怜庸、情緒系統(tǒng)当犯,主要在大腦的杏仁核上工作,能夠記憶情緒割疾,可以對外界的輸入快速做出判斷嚎卫,我們常說的“感情”、“情緒”、“感性”這些概念都是它的產物拓诸。另一個叫理性系統(tǒng)侵佃,主要在大腦皮層上工作,能夠記憶直觀的圖像奠支、聲音馋辈,也能記憶抽象的語言、理論倍谜,我們常說的“思考”迈螟、“思維”、“理性”都和它相關尔崔。這兩個系統(tǒng)共享輸入答毫,既相互斗爭、又相互作用季春,共同決定輸出的結果洗搂,影響我們的行為。如此看來载弄,想提升這部“電腦”的性能蚕脏,至少有如下幾個思路:
1. 增強記憶力,提升基礎性能侦锯。你可以提升硬件能力,通過一些基礎訓練秦驯,增加大腦的神經元數量尺碰;也可以提升軟件能力,通過一些記憶方法訓練译隘,提升理性系統(tǒng)中對內容的存儲和調用速度亲桥,比如記憶宮殿法,就是利用人擅長圖像記憶的特點來記憶抽象的數字和理論固耘。
2. 情緒管理题篷,提升決策準確性。通過對自身情緒的再認知厅目,主動控制番枚,避免被感情牽著走,盡可能讓決策結果優(yōu)質损敷。比較簡單葫笼、常見的方法就是3秒原則,原理是為了讓理性系統(tǒng)有充分的時間工作拗馒,能介入到決策中路星,此外還有其他很多技巧都在心理學中有論述。(推薦閱讀戈爾曼的《情商》)
3. 增強理性系統(tǒng)的能力诱桂,提升思考效率洋丐。你可以打開它的運算過程呈昔,分析一下,通過一些基礎訓練友绝,尋找優(yōu)化點堤尾,相當于優(yōu)化系統(tǒng)中的一些核心算法;也可以通過學習一些特定的方法九榔,來應對不同場景哀峻、不同數據量的思考,相當于在系統(tǒng)上安裝一些應用程序哲泊。
因為這次重點畫的是思維地圖剩蟀,所以只拆解下第三點,理性思考的部分切威。
*注:本章參考書籍以認知神經學為主育特,推薦書籍:
- 《認知心理學第五版》
- 《認識、大腦和意識》(教科書先朦,遇到疑惑就翻翻)
- 《Human》(邁克爾·加扎尼加缰冤,寫的淺顯易懂)
- 《思考快與慢》(丹尼爾·卡尼曼,翻翻前面就好喳魏,往后翻會發(fā)現(xiàn)其實是打著認知神經學旗號的行為心理學)*
二.思維的過程
嚴謹的說棉浸,理性思考的過程沒有標準答案,不過刺彩,我們可以先不那么嚴謹的描述一次簡單的思考過程迷郑,一探究竟:
從看到一個蘋果,到我決定吃它创倔,大概可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嗡害,感覺到它。
我通過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觸蘋果畦攘,引起了許多感覺晨逝,傳遞到了理性系統(tǒng)中劈猪,變成了一些叫“感性材料”的信息。
階段二,認識到它瀑构。
理性系統(tǒng)對感性材料進行了一系列的加工璧南,和腦中已有的一套由信息構成的理論體系映射濒旦,鎖定到了“蘋果”這個抽象的概念上娜庇。
階段三,做出決定爷恳。
大腦調出和“蘋果”相關的屬性或規(guī)律有缆,形成了很多判斷,如“紅色蘋果是熟的、甜的”棚壁。最后杯矩,進行一次推理:所有達到標準的蘋果都是可以吃的,這個蘋果達到了袖外,所以可以吃它史隆。”曼验,得出了結論泌射。
這個過程中,階段二和三都是純粹在理性系統(tǒng)中進行的鬓照,都屬于我們常說的“思考”熔酷,有點區(qū)別的是,階段二是把感性材料加工成理論的概念上豺裆,階段三是完全在理論體系中加工拒秘,得出指導行動的結論。
接下來再繼續(xù)分解下臭猜,人們發(fā)現(xiàn)躺酒,無論是哪個階段,思考的過程都是由六種基礎活動組合蔑歌、運用而成的羹应,它們分別是分析(分解)、綜合次屠、比較量愧、分類、抽象和概括帅矗。從百科里拷貝點文字,簡單解釋一下:
1. 分析(分解)與綜合
分析是在頭腦中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組成部分的過程煞烫,或者把整體中的個別特性浑此、個別方面分解出來的過程;綜合是指在頭腦中把對象的各個組成部分聯(lián)系起來滞详,或把事物的個別特性凛俱、個別方面結合成整體的過程。缺少分析和綜合料饥,人就無法深入的蒲犬、整體的認知事物。
2. 比較與分類
比較是在頭腦中確定對象之間差異點和共同點的思維過程岸啡。分類是根據對象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原叮,把它們區(qū)分為不同類別的思維過程。(比較是分類的基礎)
3. 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分析、綜合奋隶、比較的基礎上擂送,抽取同類事物共同的、本質的特征而舍棄非本質特征的思維過程唯欣。概括是把事物的共同點嘹吨、本質特征綜合起來的思維過程。(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要過程和前提)
你看到這里境氢,會不會覺得已經找到了提升的方法蟀拷?只要提升這六個過程就可以了。其實還不行萍聊,人類目前還有很多場景是無法研究问芬、無法解釋的,比如藝術創(chuàng)作脐区,整個過程可能是無序的愈诚,這種情況下,理性系統(tǒng)像是一個黑匣子牛隅,雖然每個能力都會被調用炕柔,但組合順序、調用方式都是無法觀察媒佣、刻畫的匕累。無奈,只能按照輸入輸出內容再細分三個場景默伍,看看我們能解決哪個:
場景1: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欢嘿。
輸入感性材料,經過分析也糊、綜合炼蹦、抽象等活動,映射到理性系統(tǒng)中的理論體系狸剃,鎖定或生成一個抽象的概念掐隐,認識蘋果就是這個過程。這個過程钞馁,目前為止虑省,至少科學方法是研究不了,所以只在哲學領域有答案僧凰,反正也不知道對不對探颈,感興趣可以讀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
場景2:形象化的思考過程训措。
輸入感性材料或者理論后伪节,隨機調用各種能力光羞,最終形成一個圖像,比如服裝師設計服裝架馋、建筑師設計建筑狞山、畫家作畫等等。這個過程叉寂,同樣研究不了萍启,似乎只能多做多練多感悟,由于看上去很“文藝”屏鳍,所以被稱為“藝術思維”勘纯,也叫“形象思維”。
場景3:純粹抽象化的思考過程钓瞭。
就是完全基于頭腦中的理論體系思考驳遵,可能是創(chuàng)造新想法、尋找某個問題的答案山涡、做某種決策堤结。目前看,只有這個過程是可研究的鸭丛。怎么研究呢竞穷?你看,這個理論體系必然是基于人類的語言構建的鳞溉,所以只要讓人把思考的過程用語言描繪出來瘾带,就可以通過輸出的語言反過來看思維的規(guī)律。
學者們發(fā)現(xiàn)熟菲,這種思維過程很有人類獨特的氣質看政,也應該有一個獨特的名字,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邏輯思維”抄罕,這門研究思維規(guī)律的學科就叫“邏輯學”允蚣。順帶一提,雖然邏輯學自稱研究人類所有的思維規(guī)律呆贿,但在我看來嚷兔,無論是形式邏輯、非形式邏輯還是現(xiàn)代的數理邏輯榨崩、劍走偏鋒的具象邏輯,好像都沒有脫離這個場景章母。
注:本章參考思想以哲學為主
三.對思考的再思考
最后母蛛,雖然情緒、認識事物的過程乳怎、形象思維的過程外人很難研究彩郊,但是據說人可以調動邏輯思維來捕捉和監(jiān)控自己的這些思考過程前弯,從而進行優(yōu)化,心理學中稱其為“元認知”能力秫逝。它有點像程序中的多線程恕出,一個線程負責干活,另一個線程負責監(jiān)控和管理违帆。
廣為流傳的訓練方法有“冥想”浙巫、“坐享”、“反思”等等刷后,不過從科學的角度的畴,元認知是否存在不可證偽,只能自己體驗尝胆,也就是說誰用誰知道了丧裁。
四·相關鏈接
第一篇:操作系統(tǒng)篇
第二篇:數據篇
第三篇:算法篇
第四篇:應用程序篇
單虓晗寫于2018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