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一次接觸“留守兒童”是在四年前醇份,看到恩師寫了幾篇關于留守兒童文章,了解到具體情況后摘符,和幾個同校的朋友寒假一起去了那所“留守兒童服務站”進行短暫的支教活動臭增。
? ? ? 在那里見到了20來個留守兒童,7天撇他,跟他們同吃同睡茄猫,一邊上課,一邊了解情況困肩,離開前的那個夜里划纽,再過兩天就是除夕了,把最遠的那個孩子送回家后锌畸,忍不住轉(zhuǎn)過頭哭了勇劣,感受不到一點兒年味兒,倒沒有家徒四壁那么嚴重,卻也不遠了比默,有些心痛幻捏,甚至有些埋怨:為什么他們的父母都不回家過年?
? ? ? 昨天晚上跟一個同事聊天命咐,聊到班級學生時篡九,他跟我說了一些事情,聽完除了“震驚”似乎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那一刻的感覺醋奠,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榛臼,甚至之后好一段時間都沒有緩過來,跟他說話聲音都是顫抖的钝域,以至于都忘記了前一句說的是什么讽坏。這里的情況遠遠超過我的預料,比我想象中更加復雜例证。
? ? ? 月初在中心校報名的時候路呜,一年級的小朋友幾乎有一半都是家里老人帶來的,要么是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的织咧,要不然就是單親胀葱,更有一些是孤兒的,當問道誰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候笙蒙,一個老人跟我說“他住校誒”抵屿,我還以為是我的耳朵出了問題,一個剛6歲的孩子捅位,讓住在學校轧葛,家長怎么就放心呢?還有一個家長說孩子爸媽都出去打工了艇搀,不打工哪兒來的錢呢尿扯?是啊,不出門打工焰雕,哪里來的錢養(yǎng)活一個家衷笋,供孩子上學呢?
? ? ? 這里的孩子基本都是留守兒童矩屁,單親也很多辟宗,孤兒也有,作為一個從小在父母陪伴下長大的孩子吝秕,也許我永遠都無法切身體會那種依賴父母泊脐,渴望父母陪伴的心情∷盖停可接觸的留守兒童很多晨抡,他們用他們特有的方式去向我傳達他們對于父母陪伴的渴望。
? ? ? 2014年暑假,還是那個留守兒童服務站耘柱,我們一行10人如捅,來自全國各地多所高校,齊聚在這里進行短暫的21天暑期免費支教活動调煎。一個小男孩兒镜遣,9歲了還在上一年級,學習很不好士袄,但是很聰明悲关,把我們一個男老師叫“爸爸”,夜里我們坐在外面看星星娄柳,他躺在我們女老師懷里寓辱,唱著“爸爸去哪兒”,他就哭了赤拒,卻不出聲秫筏,默默地哭,臨走前的匯報演出挎挖,我們給所有的孩子都準備了“家長邀請函”这敬,那個孩子把邀請函放到我手里說“老師,我可不可以送給你蕉朵,你來參加”崔涂,雖然很想接下來,但還是忍著拒絕了始衅,他滿臉失落地轉(zhuǎn)身離開冷蚂,看著他瘦瘦小小的身影,心里真不是滋味汛闸,他們所渴望的蝙茶,只不過是多一點陪伴,可我們終究代替不了他們的父母蛉拙。
? ? ? 2015年暑假尸闸,河南洛陽的一個小山村彻亲,帶著同校的11名隊員在這里進行21天的暑期義教活動孕锄,在三四年級上心理輔導課的時候,我讓孩子們畫一幅畫苞尝,隨便畫什么都可以畸肆,一個女孩子畫完讓我看,她睜著大大的眼睛笑嘻嘻地看著我宙址,問我“王老師轴脐,你能從畫里看出來我很難過嗎”?那一刻我是震驚的,有些不知所措大咱,明明感覺她笑的很開心呀恬涧,急忙低下頭去看她的畫,我說“看得出來碴巾,你的嘴巴是癟著的”溯捆,她說“是啊,王老師你真聰明厦瓢,我很不開心提揍,因為我的爸爸都不陪我”,頓時眼里的光就黯淡了煮仇,眼神不再清澈劳跃,淚水充滿了眼眶。我頓時慌了浙垫,急忙安慰她刨仑,可是并沒有什么效果,那一刻我在想:我是不是做錯了什么绞呈?
? ? ? 周五早上贸人,照例7點鐘準備去辦公室,邊走邊跟校長說讓他幫忙帶個東西去鎮(zhèn)上佃声,馬上上樓的時候校長說他在教務處艺智,就轉(zhuǎn)身準備去教務處,正好遇到班里的幾個學生上樓圾亏,打了個招呼十拣,就往教務處走(教務處跟教學樓在校門口的兩個相反方向),走了幾步志鹃,那幾個孩子突然轉(zhuǎn)身跑過來大聲問我“老師你去哪里夭问?老師你要去哪兒”,愣了一下曹铃,急忙說去教務處辦點兒事兒缰趋,馬上回來,他們才放心地上了樓陕见,不得不說秘血,那會兒是真的挺開心的。那幾個孩子真的挺讓我頭疼的评甜,開學幾個星期了灰粮,布置的作業(yè)也不多,一直在糾正他們寫作業(yè)的習慣并督促他們每天按時按要求完成作業(yè)忍坷,但這幾個學生不論怎么說粘舟,說多少遍都不管用熔脂,但是對于他們也沒有放棄,每天進教室的時候柑肴,都會跟他們?nèi)チ奶煜既啵阉麄兊淖鳂I(yè)拿出來跟他們講:今天非常不錯,比昨天又進步了……一些小小的鼓勵的話晰骑,能讓他們感覺到溫暖零聚,感覺到這里也可以成為一個“家”。
? ? ? 每天晚上回到宿舍些侍,都期待著明天趕快到來隶症,又可以見到他們了,可是到了周末岗宣,不知道他們又在何處蚂会?是那個沒有父母陪伴的家嗎?他們是不是也期待著周日下午早一點來臨耗式?去學校跟同學一起玩胁住,跟老師聊天呢?
? ? ? 留守兒童刊咳,是一個社會性問題彪见,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常說“家娱挨,就是大家都在一起余指,有你,有我”跷坝,可是對于留守兒童而言酵镜,“家”,在哪里柴钻?即使有了漂亮的偌大的房子淮韭,卻還是回蕩著自己一個人的聲音,算的上是一個完整的“家”嗎贴届?作為一名山村教師靠粪,又能做些什么,該如何做呢毫蚓?
? ? ? 下午收拾宿舍占键,發(fā)現(xiàn)一本書——《青春心路》,其實是一部電視系列專題片的講述绍些,書中有一位中國政法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皮藝軍在寄語中說了這樣一段話:
? ? ? “世上有的事情是為了眼前捞慌,有的是為了未來耀鸦。未來的事情會遠離功利柬批,沒有實惠啸澡,卻有希望。為了孩子的事情氮帐,就是為了未來和希望嗅虏。
? ? ? 把身子蹲矮一些,把目光放低一些上沐,向童真靠近一些皮服,孩子愿意用手摟住你的肩膀。
? ? ? 如果不敢說自己已經(jīng)讀懂了孩子我們就沒有資格教導他們参咙×涔悖”
? ? ? 看完這幾句話,想起曾經(jīng)去一個面試的時候蕴侧,面試官看了我的文章择同,問我有沒有寫過關于教育這方面的,我說沒有净宵,因為我覺得自己現(xiàn)在不夠資格去寫敲才,我所了解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現(xiàn)在我仍然沒有資格說我寫了一篇關于教育的文章择葡,所寫不過是對于某一事件的看法觀點紧武。然而對于留守兒童,也許我是像皮教授說的那樣在努力去做敏储,卻始終有些力不從心阻星,很多時候都在迷茫:留守兒童,究竟要如何去對待已添?我這樣做可以嗎迫横?會不會傷害到他們……
? ? ? 或許,現(xiàn)在我做不了什么酝碳,但能感覺到他們渴望父母的陪伴矾踱,渴望一個真正的完整的“家”?
? ? ? 然而疏哗,留守兒童:何處是吾“家”呛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