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克羅尼西亞的加羅林群島是西太平洋的三大島群之一,其中雅浦島是其最西邊的一個島锦担。1903年诬滩,美國的人類學家威廉?亨利?弗內斯到了雅浦島,當時該群島屬于德國的殖民地坊饶,島上大約居住著五千多人口。島上奇特的貨幣體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殴蓬∧浼叮回國之后,威廉?亨利?弗內斯將他在島上的所見所聞寫成了《石幣之島》這本書染厅。
雅浦島上沒有金屬痘绎,他們使用的是一種用堅硬的石灰?guī)r制成貨幣,叫做“費”肖粮。費是一種大型石輪孤页,這些石輪的直徑從1到12英寸(1英寸=0.0254米)不等,中有孔洞涩馆,以方便人們插入木柱搬運行施。
即使是這種制作石幣的石灰?guī)r,雅浦島上也不出產魂那,必須到距離雅浦島400英里的帕勞島上開采蛾号。探險家們乘坐獨木舟到帕勞島上開采出石灰?guī)r,將它們打制成中空的環(huán)形的石輪涯雅,再將它們用獨木舟運回雅浦島作貨幣使用鲜结。
當人們每完成一筆交易,就需要用很大的力氣搬運很重的石幣完成交易活逆,很少的交易也可能花費很大的氣力精刷。因此,當地的人們并不太常用石幣進行結算蔗候,交易過程一般會采用債務互相抵消的方式進行怒允,帳款通常留待以后的交易中結轉。即便到了最后的清算時刻琴庵,“費幣”也很少搬動误算。尤其是大的石幣,更加不容易搬運迷殿,那么就由賣家在買家的石幣上做個標記儿礼,就算是所有權易手,其所有者并不需要真正持有石幣庆寺。石幣原封不動地留在原來的主人那里也無關緊要蚊夫,只要石幣的標記能夠說明石幣的所有權即可。
這種交易付費方式如果讓你感到驚奇的話懦尝,那還有更驚奇的事情讓你詫異知纷。
島上有一公認的首富壤圃,據說他家有一塊巨大的石幣,大小只有祖輩人才知道琅轧,而且這塊巨大的石幣早已沉睡在海底許多年了∥樯現在島上的人,包括首富的家人都沒見過這塊石幣乍桂,只聽說許多年前冲杀,這戶人家的祖輩和其他人外出探險,尋找和開采石灰?guī)r睹酌。他們運氣很不錯权谁,碰到了一塊巨大的石灰?guī)r,便將它制成了石幣憋沿,用木筏運回雅浦島旺芽。但是在歸途中,他們遇到了暴風雨辐啄,為了保命采章,探險隊就將綁石幣的繩子砍斷了,這塊巨大的石幣從此就沉睡在海底了则披」猜疲回到島上后,所有的探險隊的成員都為他們的祖輩作證士复,那塊石幣尺寸巨大而且質量上乘。因此他們家里雖然并沒有存放著那塊巨大的石幣翩活,但是并不影響它的價值存在阱洪,島的居民仍然承認他們家是島上的首富。這塊巨大石幣的購買力仍然存在菠镇,即使不能在這塊石幣上做標記冗荸,卻并不妨礙這家人用它買東西,只是記帳采用了別的方式而已利耍。
這個故事如果讓你感到不可思議蚌本,那么還有一個讓你若有所思的故事。
1898年隘梨,德國政府從西班牙手上買下加羅林群島后程癌,決定要修筑行駛汽車的道路,以方便統(tǒng)治轴猎。島上的居民不穿鞋子嵌莉,也沒有發(fā)明有輪子的運輸工具。雅浦島上只有一些適合原著民裸足行走的珊瑚礁道路捻脖。修筑公路對雅浦島人來說毫無意義锐峭,德國的馬克對原著民來說也毫無意義中鼠,如同廢紙一張,因此德國統(tǒng)治者三番五次下達的修路命令根本沒有人會搭理沿癞。
德國政府研究了雅浦島的文化習俗后援雇,明白了部落原著民敢違抗命令的原因。就派人到各個部落收繳違抗命令的罰金椎扬,德國人在一些最有價值的“費幣”上涂上了黑十字標記惫搏,聲明這些石幣已經歸政府所有了。這種收繳罰金的方式真是簡單又“文明”盗舰,這里在文明兩個字上打上引號晶府,是因為這種財富掠奪的方式沒有戰(zhàn)爭和血腥。雅浦島居民看著自己的錢被德國人搶走了钻趋,敢怒而不敢言川陆,因為德國人手里有坦克、汽車蛮位、槍炮较沪。為了從德國人的手里拿回本屬于自己的錢,雅浦島的居民只能乖乖地去替政府修路了失仁。
道路修完后尸曼,政府又派人抹去了那些石幣上黑十字標記,罰金被抵消了萄焦,石幣的所有權又回到了居民手上控轿。
從這個故事里,其實可以推斷出一些費幣的運行機制拂封。首先茬射,由于石幣不方便搬運,它不適合在大范圍內流通冒签,好在雅浦島上的居民人數不多在抛,費幣可以滿足他們的交易需求。其次萧恕,石幣島上居民可以交換的商品并不多刚梭,交易頻次也很低。有些人可能終其一生票唆,也不需要進行幾次交易朴读。費幣的周轉次數很少,因此在石幣作為一個帳簿存在倒很實用惰说。第三磨德,石幣具有稀缺性,它的總量有限,而且開采難度大典挑,費幣本身具有一定的價值酥宴。這一點與我們用貴金屬(金銀)充當貨幣是相通的。第四您觉,費幣還有極大多數貨幣所不具有的信用支撐體系拙寡。從以上的故事中我們也已經看出,雅浦島居民真正信任的并不是石幣琳水,石幣只是作為一個有價值的稀缺物品充當了交換的記帳載體肆糕,真正構成雅浦島貨幣體系的是基于石幣記帳這種共識機制下的信用機制。第五在孝,石幣既具有流通性質又具有分布式帳簿的特點诚啃。尺寸小的石幣可以在交易過程中進行交換流通,大尺寸的石幣就作為一個個分布式帳簿存放在交易網絡中私沮。這是石幣最奇特的一個亮點始赎。
這種奇特的貨幣制度其實并不難理解,費幣并不是真正的貨幣仔燕,真正的貨幣是費幣后面的那套信用記錄和信用記錄構成的清算體系造垛。費幣只是用來記帳的信用表征。
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晰搀,1883—1946)在他1930年出版的《貨幣論》里表示:“福內斯的書讓我們了解到五辽,有一個民族對貨幣的觀念,可能比其他國家的人聰明得多外恕。雅浦島的實踐更有邏輯杆逗,儲備黃金這種現代的做法可以從中汲取很多經驗”我想凱恩斯也正是基于支撐雅浦島貨幣體系的信用機制說出的這番話吧!真正可以當成貨幣使用的是信用記錄以及靠這種記錄進行的清算構成的體系鳞疲。再回問一下髓迎,現如今我們的信用記錄保存地什么地方,是否真正發(fā)揮了它的價值建丧,我們擁有自己的信用價值嗎?
貨幣的價值應該包含兩個方面波势,一個是我們進行等價交換時的價值翎朱,一個是我們交換后形成的信用價值。現代社會的貨幣遺失了它的信用價值尺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