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archive.org上看到的羅永浩的一段采訪:
2006-04-12? |
新京報:你要用動畫給年輕人洗腦兰绣?你不是說過你覺得讀圖時代很傻嗎?
羅永浩:從娛樂角度來說臭埋,讀圖沒有任何錯臀玄,讀圖也可以改變思想。但從影響思想的深度上健无,讀圖永遠(yuǎn)代替不了文字累贤,思想家的講座也代替不了文字,思想文字是嚴(yán)肅認(rèn)真縝密思考的結(jié)果臼膏。想認(rèn)真學(xué)習(xí)和思考的人可以不聽演講,不看電影動畫祷嘶,但不該放棄文字。好像是鄭淵潔說的吧烛谊,他說“讀圖時代”聽起來好像很時髦嘉汰,很新潮,但實際上是蛻化返古鞋怀,我們的祖先沒有文字的時候就是讀圖時代密似,原始人沒有文字的時候的只能看那些壁畫,那就是讀圖時代残腌。他說得很有道理。我希望年輕人喜歡讀圖的同時不排斥讀書蟆盹。
前倆年我看到“混子曰”這樣的公眾號“柴視頻”這樣的知識科普節(jié)目時闺金,我在想一個問題,到底知識在未來會不會都用圖和視頻的方式進(jìn)行傳遞寨昙。
現(xiàn)在看來掀亩,真實好傻。
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必定會讓那些本來就可以通過:圖片尸红,視頻以及音頻講座等等方式傳遞的東西刹泄,迅速的通過他們最合適的載體方式傳遞,而真正思想的深度的東西盅蝗,只能通過文字來傳遞姆蘸。
講座和文字的區(qū)別是什么芙委?
還是深度問題狂秦。講座時間有效,而且一般而言是沒有什么大的理解門檻的侧啼。這就決定了講座通常只能起到介紹的作用堪簿。
真正有思想深度的東西,就是得下硬功夫哪审,不能靠別人給你精簡虑瀑。
“得到”本質(zhì)上還只是一種“高雅的消遣”,并不是“知識的服務(wù)”茉稠。
回到文題把夸,看看歷史的好處就是铭污,他能讓你從當(dāng)前的“線”跳出來,看到真正的“波”嘹狞。從迷亂中跳出來磅网,看待真相。